
后世纪念
玄奘故里
在河南偃师县缑氏镇,东北陈河村西头。玄奘(602--664年),本名陈祎,洛州 缑氏(今偃师缑氏镇)人,号称三藏法师,唐高僧、佛教学者、旅行
家和翻译家。后人为纪念他的卓越成就,在此建永庆寺。寺内大殿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重修。四周山川秀丽,景色宜人。玄奘从小在洛阳 净土寺出家,一生从事佛教研究。唐贞观元年(627年)远游印度,精心钻研佛教经典,历时17年。贞观十九年到长安,随即应召去 洛阳见 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称住大慈恩寺,在此翻译佛经,著作《大唐西域记》。1991年7月,在河南省政府的关怀下对故居进行了修复和建设。新修和建设的还有:唐恭陵、唐僧寺、玄奘谣游宫和隋唐一条街等,总投资700余万元。高大的“玄奘故里过路碑”由赵朴初先生题写;气势雄伟的故居大门是隋唐建筑风格。大门内分前院、厅堂、后院三部分组成,里面陈列着玄奘的珍贵文物和经十九载呕心沥血主持翻译的全部经卷,后院东厢房是 玄奘母亲宋氏的卧室,也是玄奘诞生的地方,后院还有唐太宗、唐高宗撰文,唐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的《大唐三藏圣者序》和序记碑。现已辟为“玄奘故里纪念馆”。

马蹄泉
坐北朝南,占地25亩,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分前后两院,前院建筑为东、西厢房和厅堂,西厢房主要展示玄奘只身奋斗17载赴印度取经的动人经历和19年呕心沥血翻译的全部经卷。后院东厢房为玄奘母亲宋氏的居室,后堂为玄奘祖父、母居室。
佛光寺
位于玄奘故居后院,始建于唐神龙元年(705年),是唐中宗李显(即佛光王)纪念法师玄奘御旨修建,公元2000年重修。佛光寺原是皇家寺院,品位极高。

陈家花园
陈家花园故址位于故居正南,坐南朝北,背靠凤凰台,面对陈家故宅。修复后的陈家花园集园林精华与佛教文化为一体,形成浓荫欲溢的园林效果。
晾经台在凤凰嘴东150米处,利用河湾阶地组建晾经台。相传玄奘取经归来,回故里省亲,在此过河时经卷掉到河中,在河畔巨石上晾其经书。
除以上景点外,玄奘故里还保留有陈家古井,皂抱凤凰槐等遗迹和珍贵文物。

玄奘雕塑
大雁塔以“唐僧(玄奘)取经”故事驰名。 提到慈恩寺、 大雁塔,自然会想起唐代高僧玄奘和赐福镇宅圣君师傅钟馗故里的钟馗,曾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佛教宗派。寺内的大雁塔又是他亲自督造的。
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是皇家主持建造的寺院,有着显赫的地位和宏大的规模。他是这里的第一任住持方丈。这位传奇人物被尊称为“三藏法师”。

玄奘纪念馆
玄奘纪念馆以举世名著《大唐西域记》为题材,再现唐玄奘印度取经史实。占地150亩,投资1500万元。馆 内设置了“凤鸣陈河”、“净土寺剃度”、“遍访名师”、“西出玉门”、“高昌结盟”、“沙漠酷度”、“密林遇险”、“山寨歌舞”、“天崩地裂”、“阿富汗民俗”、“尼泊尔王宫”、“那兰陀寺”、“印度风光”、“声震五印”、“唐王接见”、“雁塔译经”、“五百罗汉堂”等40个大型场景。采用高科技控制,声光电兼备,游客置身其中,可领略中原民俗,三峡奇景,古城雄姿,塞北大漠,以及中亚、南亚等异国的名山大川,宫廷殿堂,原始森林,佛国风情。

玄奘三藏法师院
“玄奘三藏法师院”的建设也得到了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支持,内设有玄奘纪念堂、玄奘事迹陈列馆和讲经堂;玄奘法师的部分灵骨在本世纪还被迎往到日本供奉,1955年经周总理同意,我国政府又分赠部分法师灵骨与印度政府,安放在法师当年留学的 那烂陀寺。1998年,由198人组成的台湾玄奘法师舍利奉迎团也来到北京访问,准备迎请玄奘法师 顶骨舍利到台湾供奉在三藏纪念塔内,希望让玄奘法师的光芒永远照耀全台湾所有人士的心,台湾也创办有 玄奘大学,就是为了玄奘法师的精神能够永远活在学子们的心中。(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