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县“冬枣王”喜获大丰收
韩中清 付凤云
金秋时节,河北青县金牛镇汇林枣园葱郁,姹紫嫣红,果子丰硕,千亩飘香。进入“双节”以来,天津、北京、沧州、静海、青县等地前来摘枣的人群接踵而至。

相传,明朝成化年间,当地农家在娘娘河两岸,年年种枣,岁岁丰产。迄今六百余载,“枣香十里依然盛,不见当年栽树人”。这年孝宗皇帝陪伴娘娘归宁娘娘河岸边的兴济镇,特来观赏枣树。时值中秋,冬枣成熟,孝宗品尝,龙心大悦。五谷伴冬枣,胜过灵芝草。光阴荏苒,六百年后,又是春天。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沧州骄子,庞氏中华,种植冬枣千亩,撷取娘娘河冬枣树接穗,嫁接冬枣十万余株。

2018年10月,首次参加京津冀冬枣大赛,荣获“枣王”特等奖。从此名扬华夏,九州商贾,纷至沓来,争购冬枣。二位天津批发商告诉笔者:“我们每天吃住在枣园里,枣农一天摘多少枣,我们就买多少枣,过完称付现款,不差钱儿。去年我们试销了几批货,卖的挺好,顾客都说这里的冬枣好吃。”汇林农业园负责人庞中华说,他聘请了100多人的摘枣队,每天摘枣30000多斤。今年冬枣比往年晚熟十来天,眼下还没有全熟,枣商们天天催促要货,有的买方还交了定金。过几天还要多上人,抢好天,多摘枣。枣好价钱也好,经过筛选的果子5元至12元1斤,比去年价格高。

庞中华介绍,他们这1000亩冬枣,有800亩左右开始结果了,今年的总产量在100万斤上下,明年所有枣树都能结果,总产量能翻一番。庞中华说:“省、市、县林业部门技术人员多次亲临枣园,从嫁接、施肥、浇水、剪枝、除虫等,精准指导,耐心传艺,义务奉献,令人感动。县、镇两级干部经常帮助我们解决难题,目前正在给我们修建田间公路和沟渠桥梁。”在采访中,庞中华的手机多次响起,买枣商人、观光旅游者的电话再次打断了我的采访。离开汇林枣园,我见到又一批游客走进了庞中华的冬枣园。

作者简介
韩中清,河北青县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沧州晚报》原记者,现任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外联主任、人民日报社市场报网络版《时讯中国》编辑部副主任。著有《耕闲野韵》《故乡笔痕》《耕吟》《韩中清诗词选》《我的新闻情》《文苑集粹》《昼锦堂后裔溯源》《三朝贤相韩琦》 (与族兄仲义合作)《沧州骄子》(与人合作)《诗词背后的故事》《槐卿人生》。40多年来,他在《人民日报》《农民日报》《民生周刊》《沧州晚报》等报刊,以及网络发表新闻稿4000多篇;在《中华诗词》《华夏吟友》《中国诗人大词典》、河北采风网等40余部书籍(含网)发表作品近1000首。2005年1月,沧州日报社、沧州市文联、沧州市文化局、沧州市群艺馆、沧州诗词学会、沧州艺研所联合为他成功举办诗词演唱会。他是全国新闻记者举办个人诗词演唱会的第一人。2001年2月9日,在重大车祸面前,他见义勇为组织群众抢救3名重伤员,受到沧州市委宣传部通报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