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睛的遭遇
缪荣株
我因甲亢导致角膜炎摘去了右眼球,不久左眼也突出闭不拢。
为了防止左眼和右眼一样的命运,多年来我一直遍求名医,回顾求医的坎坎坷坷,也差点误入歧途,险些儿双目失明。
强的松是能够使突眼退缩的,但副作用相当大。我服用了几年强的松后眼压升高,视力从0·8降到了0·1,在上海瑞金医院检查视力时看不到医生的指挥棒,排队看病时差一点踢到了医生的椅子,绊倒在他面前,可医生仍然坚持要我服用强的松,想想真可怕。
我自作主张逐渐停药后,视力渐渐地恢复到0.8,可突眼仍然闭不拢,时时潜伏着感染角膜炎的危险。
我到北京协和医院求医时,医生用一种检查正常眼睛的仪器多次检查出我左眼压特高,说需要立即手术,凿去部分眼骨让突眼放进去,以降低眼压,否则剩下这只眼也保不住了。
我的右眼已经开过刀,这种心灵窗户上的作业太可怕了。但是无可奈何只得听天由命,办好了入院手续,只待有床位就凿眼骨。
在等待的日子里,我到北京同仁医院,医生用那种传统的直接接触角膜的仪器量眼压后,天哪,我差一点从病床上跳下来,居然眼压正常!
原来协和医院的仪器只适合测量正常眼睛的眼压,不适合突眼。谢天谢地,我免了一刀之苦!
后来经朋友介绍,南京有名医用中药能治疗疑难杂症,半年中求医六次,吃了一百多剂中药,却无多大效果。
我问医生:“停药后眼睛会不会再突?”
医生说:“走一步,看一步。”
我要是吃中药吃到现在,药包能堆满两间屋,肯定吃坏了胃。
后来,在本市眼科医生的悉心关照下,也许到了时间吧,现在左眼视力已恢复到1.0.
多年来看病的实践使我悟出:人们认识复杂疾病、复杂事物是个漫长的过程。
病人如此,专家也如此。对权威不能迷信,重要的是经验的积累,久病成良医。
原载《健康报》
缪荣株简介
缪荣株,男,1944年1月生,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人,1968年12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泰州晚报》专栏作家、姜堰区作协副主席。主编《泰县金融志》《姜堰名人》,分别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凤凰出版社出版。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报告文学》《中华散文》《雨花》《福建文学》《新民晚报》《扬子晚报》等中央、省、市报刊发表文学作品700多篇,多篇获全国、省市奖,30多篇作品被《散文选刊》《今日文摘》《小说精品》《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民间故事选刊》,百度百科丶网络作文教材等入选。出版小说集、散文集5本。2020年第四期《今古传奇》,2020年6月中国作家网发表长篇小说《银行风云》。此外,60万字纪实文学《胡锦涛和姜堰》,主要叙述高祖胡沇源13岁 在清·道光年间(1833)到苏北东台茶叶店学徒,一直写到胡锦涛中学毕业,其间126年的家族史。纪实文学从2018年1月27日每周六在加拿大多伦多《大中报》读书栏目发表,至2020年7月11日已发12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