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自网络)
曾祖母
缪荣株
母亲婚后,好长时间没有怀孕。曾祖母看到同期过门的几个小媳妇儿都生了男孩,看到母亲到肚子仍然平平的,盼重孙都盼疯了!
当我呱呱坠地时,久病在床的83岁的曾祖母要父亲将我抱过去给她看看,曾祖母看到我后大笑不已中风了,12天后就离开了人间。
那一段时间,20岁的父亲并没有因为我的降临而兴奋,却常常一个人跑到屋后偷偷地哭。母亲后来对我说:“他那时候眼泪比猫尿还多。”
曾祖母一生四次厄运:年轻守寡、晚年丧子、媳妇被抢、女儿全家死于日军的细菌战。然而,曾祖母不向厄运低头,挣扎着抚育我家两代人。曾祖母30岁上守寡,扶养10岁的祖父和12岁的姑奶奶。
据传说,曾祖母到和尚庙偷了菩萨的花鞋才生了祖父,因此祖父小名叫鞋头。曾祖母把祖父拉扯大,学了裁缝手艺。
祖父中等个儿,白净的长方脸,眉清目秀,戴一顶瓜皮小帽,穿一件青长衫,夹着裁缝包,进出富户的大门。苦难中刚刚有了一缕阳光,可谁知祖父也才30岁就染上针线痨而亡?
祖父死时,20年前的惨景重现,留下了更幼小的5岁的父亲和8岁的姑母。当时5岁的父亲头戴麻布帽,身穿白大褂,腰系草绳,手拿哭丧棒,由邻居老太搀着,膝盖盘儿当脚走,见人就跪。当父亲跪着向外祖父报丧时,40岁的壮汉泪如牵线抱起了他。
祖父死后,曾祖母将曾祖父棺木调茔和祖父葬在相邻的两座坟里。曾祖父比祖父先去世20年,棺木已腐朽,用两扇门板夹着抬的。
父亲清清楚楚地记得,曾祖母天天到两座新坟间数着哭,一哭就是半天,东坟头哭夫,西坟头哭儿,边哭边捶胸顿足:“我的鞋头肉呀!我的鞋头肉呀!”曾祖母后来欲哭无泪,欲诉无词,她流出的不是泪,而是血。
难怪曾祖母伤心,丈夫和儿子都是家里的正梁,都是30岁上下早亡,都丢下了一双年幼的儿女。黄叶不落青叶落,白发人送黑发人。痛哉!哀哉!
曾祖母常以泪洗面,结果落下眼睛见风流泪的毛病,手帕不断地揩着,看人得用手遮住前额。屋漏偏遭连阴雨。曾祖母哭儿的眼泪未干,祖父骨未冷血未冰,家族中有人勾结外姓人从中渔利强抢祖母。一个凄风苦雨的深夜,祖母被人从睡梦中抢走了,茅屋的床头空留下缕缕青丝和片片残簪。
荒村野地里祖母撕心裂肺的喊叫求救,曾祖母呼天怨地的恸哭,娇儿弱女呼娘的哀号,令人目不忍睹,耳不忍闻。
8岁的父亲为报夺母之仇,跑到那家摔镜子、摔梳子、摔粉盒,见啥摔啥。
那家人说:“这什么伢儿呀?”
“这什么伢儿呢?这什么伢儿呢?谁叫你抢我妈?”
黄鼠狼专拣病鸡咬,这期间曾祖母女儿家中一年不到6口人暴亡,说是葬在招人坑上不吉利,其实那是日军的细菌战,染上了鼠疫。曾祖母流血的伤口上又捅了一刀。
曾祖母身处逆境,既当祖母又当娘,始终咬着牙挺起腰,支撑着多灾多难的家。我家祖上有几亩薄田,8岁的父亲和11岁的姑母收获时扛着麦把送到场头,有天晚上,年幼的父亲劳累得头昏眼花,说是看到戴白帽穿白衣白褂的祖父,说给姐姐听,姐弟俩晚上再不敢扛麦把了。风烛残年的曾祖母拿着长烟杆,捧着小凳苦熬着坐在场头,为孙儿孙女壮胆。
有次父亲病了,茶汤不进,高烧昏迷不醒,曾祖母求医问药不见效,拷问姑母有没有在哪儿吓着他?姑母只好说出在邻人巷子里捉迷藏时吓了父亲。当晚曾祖母扣着门搭拍着床桄,为父亲招魂,父亲好不容易活了下来。
在曾祖母苦心拉扯下,父亲13岁就挑粪,做小生意,还推过小车,当过榨油工人。世界上最有感情的是人,最残酷的也是人。
曾祖母不幸的遭遇得到乡邻的同情,但也有人恃强欺弱,趁火打劫。我家邻人是一富户,挑水不走自家的巷子,偏从我家晒粮场上走,走一路滴一路。他还踢翻曾祖母的马桶骂道:“小菜缸儿”,对我家的春笋又掰又踩。曾祖母忍无可忍,急得拉住他的水桶直晃,把空桶扣了回来。
田搁给邻人,邻人料定赎不起,就紧靠在我家田边砌房子,屋檐水都滴在田里。曾祖母为之四出告状,保住了家园。
曾祖母以她高龄病残之身整整抚养了我家两代人,到我孙子新鹏五代单传得以延续,全靠她不怕苦难,不惧厄运,不畏强暴,其功其德,每每念之,感慨万端。
无曾祖母,无祖父和父亲,亦无我的一家;
无祖父和父亲,曾祖母无活下去希望。
祖辈每每对曾祖母的追忆使我受到极大的震撼,我为有这样的曾祖母感到骄傲!曾祖母是旧社会农村千千万万个劳动妇女形象的代表,也是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农民的缩影。
曾祖母那种面对厄运挺起腰杆,不屈不挠的精神已经在子孙中继承下来,这是一种无价的无形资产。有了这种精神,子孙们在人生的旅途上还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的呢?
我因工作辛劳患了甲亢导致右眼球摘除,47岁从工作岗位退下来后,克服困难,锲而不舍,笔耕不辍,正是曾祖母遗传基因的传承吧?曾祖母在这个世界上,我没有机会孝顺过她一天,我的这种表现,正是曾祖母所期望的吧?
如今,我也早生华发,四代同堂,其乐融融。曾祖母和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像两列对开的生死列车,瞬间呼啸而过。岁月虽然远去了60多年,曾祖母魂魄不曾入梦来,但在我的脑海里永远抹不去老人家拿长烟杆,捧着小凳坐在场头,为孩子们劳动壮胆的场面;永远抹不去老人家眼睛见风流泪,看人得用手遮住前额的情景;永远抹不去老人家……
原载河北《中原》《泰州晚报》
缪荣株简介
缪荣株,男,1944年1月生,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人,1968年12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泰州晚报》专栏作家、姜堰区作协副主席。主编《泰县金融志》《姜堰名人》,分别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凤凰出版社出版。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报告文学》《中华散文》《雨花》《福建文学》《新民晚报》《扬子晚报》等中央、省、市报刊发表文学作品700多篇,多篇获全国、省市奖,30多篇作品被《散文选刊》《今日文摘》《小说精品》《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民间故事选刊》,百度百科丶网络作文教材等入选。出版小说集、散文集5本。2020年第四期《今古传奇》,2020年6月中国作家网发表长篇小说《银行风云》。此外,60万字纪实文学《胡锦涛和姜堰》,主要叙述高祖胡沇源13岁 在清·道光年间(1833)到苏北东台茶叶店学徒,一直写到胡锦涛中学毕业,其间126年的家族史。纪实文学从2018年1月27日每周六在加拿大多伦多《大中报》读书栏目发表,至2020年7月11日已发12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