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花柳梦话七郎
文/橙石

晓风残月,浅斟低唱,秋色连波,吹梅笛怨,染柳烟浓……一个烟波浩渺,风住尘香,晨露吻琴的芳华岁月,红尘异地,聚散无常……那是飘零在北宋汴梁城烟花柳巷乐不思归、“负你千行泪”的“白衣卿相”柳七郎。万千青楼女子的“涮屏网红”——小七哥,北宋婉约派词界代表人物柳永。
“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中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一个婉约派词人,竟收获万朵花香雨露。北宋汴梁城,多少人向往,这无疑是一个风华绝代的时代。张泽端笔下的《清明上河图》千种风情,“青蛾画舸,红粉朱楼”……灯红酒绿,琳瑯满目,目不遐接。“烟柳画桥,风帘翠目。参差十万人家”,“二十四桥明月夜”……“万井千莒富庶,雄压十三州。”……这是何等的繁华呀!当时的汴梁城聚集了大量的花间派词人,既有前辈温庭筠李煜等的婉约清丽词风飘绝于耳,又有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等词人云集于此。可谓群星灿烂,但星河中唯有柳永熠熠生辉!七哥的光茫压过了所有的词人。只因一点柳七哥的所有光芒是青楼的妓女们从心月上摘来借他的。多少胭脂香粉艳香了一个苦闷的词人。以至于多年过后,当他坟上长满了青草,人们还在争相演唱他的诗词。
徜徉风月,诗酒流年。“凡有井水饮处,既能歌柳词。”……这是怎样一个风华绝代的人物?“纵横词歌千家唱,花香雨露归了谁?”……。

柳永(约984年~1053年),北宋婉约派词人首席代表。原名柳三变,因在家排行老七,又名柳七。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造词调最多的词人。一生风花雪月,浪迹于青楼歌榭。专注于为歌女们写诗填词,“谁念晓风残月后,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而成为一个风华绝代的词人。也成了红尘艳客和青楼歌女们心中的风月雪花,第一男神。
柳永才华艳发,风流倜傥,潇洒浪漫中带有一种读书人所特有的清雅气质。这样的气质展现在词中,便是清奇雅丽,春风沉醉,文采风流。柳永是一生徘徊于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白衣卿相”。柳永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和“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柳永对后来词人影响沾溉甚深。他促进了宋代俗词俚语的发展。也为金元曲子开了先河,开阔了慢词的领域,把诗词歌赋和音乐文学结合在一起。让俗文化和雅文化充分结合,成为传播性最强的词界大王。其代表作有《雨霖玲》、《八声甘州》、《望海潮》等。

但热爱柳永的真正的受众是青楼歌妓和乡间俗民们,因他的词风清婉奇丽,开声即扣人心弦,又能沁润歌女艺妓和俗民们的心中愁闷,便成了她们心中的芳草和最爱。柳永就在这些风月氤氲中把才气发挥到了极致,写出了许多千古绝唱:
“寒婵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霜沉沉楚天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拟把疏妄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焦得人憔悴。”
“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远倍,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洞房记得初相遇,便只合,长相聚。何期小会幽欢,变做离情别绪。况值澜珊春色著,对满目,乱花狂絮。只恐好风光,尽随伊归去。”
“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早知凭地难拼,悔不当时留住。真奈风流端正处,更别有,系人心处。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
“自古及今,佳人才子,少得当年双美。表余深意,为盟誓,今生断不孤鸳被。”……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事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裘卧。暖酥消,腻云亸。终日恹恹倦梳裹。无挪,恨薄情一去,音讯无个。”……

读柳永的词:风在吹,雨在淋,云在飘,月在移,花生香,酒在浅斟,伶在低唱……。还有烟花飘渺,柳条疏雨,暮雪追花,离别情伤……。更有寒婵凄切,对长亭晚,离别情绪,骤雨初歇,莺穿柳带,惨绿愁红,乱花狂絮……。柳永把词的意境和音乐声变成绕指柔,直捣女人心闺,让万千花香 雨露为他醉而不醒。当这个风流倜傥的小七哥因病而逝时,整个汴梁城的花香女人们竟为他痛彻心扉,为他出殡守灵,这深深一幕是那个风华时代伶人戏子歌妓俗俚们对一个才华词人最大的敬意!这种爱是最真最美最温情也是最芳华无比的。一千多年过去,至今很多地方的民俗里,仍有对词人的悼念,称为“吊柳七”和“吊柳会”……。
关于这个美丽的传说,明代冯梦龙在《喻世名言:众名妓春风吊柳七》中描述了当时的场景:
“只见一片缟素,满城妓家,无一不到,哀声震地。”数万群众冒雨走上街头为柳永送行,场面感天动地,颇为壮观!这种祭拜后来一直被传了下来,成为悼念词人的节日。

柳永的一生,经历坎坷,跌荡起伏。在经历了科考失利,求职受挫后,因说了两句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在宋仁宗临轩放榜之时,看到柳永的名字,就说:“且去浅吟斟低唱,何要浮名!”就把柳永黜落了。从此大宋少了一个迂腐官僚和孜孜不倦的读书人,却多了一个风华盖世的词人。真是冥冥中天注定,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既然被安排做了词工,“奉旨填词”的柳三变,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自己的工作室开进了青楼歌榭。“风花雪月”,“浅斟低唱”……这不正是自己追求的场景吗?他和歌妓舞女们同吃同住同创作同快乐,真正做到了“且凭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决心呀!什么叫深入生活,柳七哥是个活生生的典范。人生在世做个有价值的人,象一束光去照亮别人!七哥他做到了。他能名垂青史,芳华永续,难道真像一些道学家所说的他是“柳三俗”吗?他同情下层人民,为歌妓们填词填歌,温暖她们的不幸人生,为她们写词作曲,让她们在卑微的生活场景中寻找爱和尊严。为何他的词风能影响后世众多文人墨客?因为他有一颗赤子之心,是真正的文艺工作者。他自强不息,博爱众生,把残酷伤痕的人生过得有诗意飘香,让中国文化璀璨星空,流芳百世。这样的词人,你有什么资格去贬损他……他的“雅”,连苏东坡也不得不承认。苏东坡曾叫人比较他和柳永的词:
那人说:柳郎的词最好是十七八岁的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而苏东坡的词最好有位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浪淘尽……”方尽兴。
苏东坡听完很高兴,苏东坡评价柳永的词时说:“人们都说柳永柳三变媚俗,但你看看他的: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怎样?依我看,既便是境界高妙的大唐诗人,也不过如此嘛!”……
苏大学士的评价是中肯的,能让自己的词和柳永相比,说明柳永在中国诗词界崇高的地位让人高山仰止。那一处烟花柳巷,同样唱出了清婉雅丽。

“一生赢得是凄凉,追前世,暗心伤。”……柳永的一生,是词与生命的缠绵入骨的一生。他是多情才子,他是低斟浅唱,他是红依偎翠,他是晓风残月,他是千种风情,他也是一世心伤……。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红颜老,相思累,人比黄花瘦。“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相聚是渔舟晚唱,离别是万水千山;相聚是刹那花开,离别是永日清愁。“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聚散两依依,无可奈何花落去!人生有太多的无奈,面对晓风残月,有太多的人想问柳郎:今宵酒醒何处?……。
作者:橙石

橙石(原名陈实),贵州省安顺市人。贵州大学哲学系毕业。一颗尘世之石,偶然掉进中诗晒诗台。一不小心写起诗评,掀起阵阵涟漪。写惯新闻的他,没想到诗评是另外一种新闻,诗里乾坤任君行,橙石用新闻散文诗手法写的诗评,视觉新颖,充满哲理。笔尖挑起流年,浮世清欢,墨墨沉淀。在他笔下,评论和诗一同流淌,一颗橙色之石,让生活和诗歌一样美好。橙石大学毕业后曾任多家媒体记者、编辑。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新闻作品上千篇,多篇获全国好新闻奖。属资深媒体人。热爱生活、新闻、音乐和文学的他把诗歌、散文、音乐和美好的生活结合在一起。享受人生乐趣。橙石现受《中国诗歌报》和《天安门文学》之邀,参与临屏诗歌创作和评论,相信他会用独特的视角和充满哲理的评论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愉悦和享受。
朗诵:天心

月到天心处公众平台创始人
东方诗歌朗诵诗创作室主编
中华文化促进会朗诵专业委员会会员
多家平台朗诵主播
用文字细诉人生 用声音传递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