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花无色】
文/颜如玉
中午骑电瓶车路过大山市场,两旁摆满了农产品。一扎姜花含苞待放,花苞大且布满了一支支白色的"小蜡笔"。七十多岁的阿婆见我目不转睛,忙招呼我买下。
回家洗干净瓶子,欣然把花枝插上,静待花开。只需两三小时,它便慢慢的由一支支白色的小蜡笔,变成一只只欲翩翩起舞的白蝴蝶。满室的香气四溢,沁入我的五脏六腑里,顿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这种香气,清而不俗,弥久不散,让人沉醉得不可自拔。在这个庚子秋天,如果能够抛却一切俗虑,让一室花香伴一盏清茶,往事,如后山的月亮,在黄昏的时候慢慢爬上心头。
在我十一二岁的时候,我在家后院池塘边种满了姜花。池塘的泥土肥沃,而且姜花的生长速度是非常惊人的,一到夏天,花苞多得目不暇给。村里有人上门收购花苞的,两毛钱一支,整个夏天,我都处在紧张的防守状态中,因为邻居的堂姐是一名轻度智障儿,她最喜欢偷我的姜花。

于是我上午一放学就来个韩信点兵,将可以采摘的花苞捱个儿数一遍,心中有数才背上书包去上学。但傍晚放学后采摘到的往往又少了三五支,心中恨得牙痒痒的,也无可奈何。每到周末放假,我就舍不得卖给中间商了,骑辆单车,用绳子把花全绑在车后座,天未亮就乘船到省城的市场,五毛钱一支,不到一小时几十支姜花就卖光了。
那时候的广州人,对姜花是情有独钟的,偌大的市场卖姜花的人颇多,他们都用一个个大桶装着,地上还堆积如山,还是供不应求。我一个小姑娘卖花,更是容易得到那些叔叔阿姨们青睐。每次卖完,攒在手里那十几元钱,让我兴奋不已。踩着单车唱着歌奔向新华书店,换回一本本文学书籍。初中一年级开始在广州《明日之星》报发表作品,《购书》便是处女作。
几个夏天过去了,我也卖了几年姜花,堆积如山的,是我一房间的文学书籍。这些,都是姜花的功劳,它成全了一个小女孩的文学梦,滋养了她的少女情怀总是诗。
如今,岁月被海风吹去,像小舟荡去。能留住美好的东西,屈指可数。在一指流沙中,不知苍老了谁的记忆?你还会不会,在一个秋日的午后,插上几朵洁白清雅的姜花,坐着摇椅,闭上眼睛,任白云飘过,任蛱蝶飞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