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格丽克诗人
文/平台特约作家
郑国华
美国女诗人格丽克
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她的诗简单朴素如说话
可她就得了文学奖
格丽克女诗人
多少人并不知道
一旦获奖
世界人都知道了露易丝
诺贝尔文学奖
影响力是有轰动效因的
获奖诗人露易丝的诗歌
感觉平淡无奇就性与爱
这诗歌放在中国人眼里
充其量就是些打油诗段
说不定与中国诗人相比
还差了华丽抒情和诗韵

中西方文化差异距离不少
认识理解不在一条水平线上
西方人擅简单直白诙谐表达
中国人擅复杂良苦用心说话
简单的表达往往出乎意料
复杂的表述往往事与愿违
海子的诗简单直白有共鸣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成了佳句
裴多菲的诗歌不复杂
我愿是急流成了世界名诗
中国的诗人喜欢朦胧作派
雾里看花的诗却得不到奖

有的诗人写诗半古半今
让人看不懂弄求不明白
看不懂的诗让你猜,你猜
猜不懂的诗亦未登上殿堂
中国的古诗词有讲究
韵律平仄对仗不能少
但,现代诗人玩古风韵
没有人赛过李白和杜甫
现代诗没有那么拘束限制
凭情景意景就可以来一段

诗歌的概念从朦胧到模糊
归到最后还是把话说清楚
只不过将长话短说
变得优美流畅而已
中国诗人要获诺贝尔文学奖
可能是个永远的梦想
因为诺贝尔在西方
没有在地球的东方
即便让李白杜甫去参选
也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看人家获奖
喝自己的小酒,忒好
2020,10,9 写于成都 郑国华

郑国华简介
郑国华,男,汉族,成都人,自由撰稿人,候鸟作家。籍贯:山东省日照市小曲河。1953年出生于四川省万县市(现重庆万州区),中共党员。曾服务于国企管理岗位数年,后下海经商,自创公司为企业法人代表。
出版作品专著:《老万县市碎记》《苏马荡的那一片云天》《天下第一杉》《苏马荡夜空》《遥望窗前齐岳雪》《谋道古镇-远方的家》《雪乡谋道》《博云龙门阵》《博云红叶树》《苏马荡的秋天》
2013年山居湖北利川市谋道苏马荡,因苏马荡的美丽激发灵感,文思泉涌;2014年开始动笔写作至今,共写了《青春的磨砺》《小巷的那棵黄桷树》《江风吹散了那片薄雾》《成都的梧桐树》等散文随笔及中长篇自传体小说二十本,四百万字的自藏书。以苏马荡冠名的自藏书有十一本,两百多万字:《苏马荡夜空》《苏马荡的天空,好美哟》《春暖花开的苏马荡》《苏马荡的冬天冷吗》《苏马荡人间六月春》《话说谋道古镇》《雪乡谋道》《博云龙门阵》《苏马荡这块土地》《博云红叶树》《苏马荡的秋天》。
苏马荡位于湖北利川市谋道镇药材村。过去这个二十平方公里的土家族小村落一直处于贫困状态,年轻人都离开村子下山奔赴外地打工。为了从根本上改善苏马荡的贫穷面貌,当地政府给出了政策,以资源换发展,大力兴办旅游和康养产业,利用当地的空气和凉爽及绿色水源,吸引了众多候鸟栖息山居,几年的建设和发展,苏马荡趟出了一条致富路,变成了一座森林阳光小城、中国最美的小地方。
“候鸟”作家郑国华伴随和见证着苏马荡的发展过程,积极参与,为土家族人鼓劲加油,从发展,旅游,康养,人文风貌等方面着笔,写了两百多万字的文章,在当地《谋道在线》《指间苏马荡》网站直接发表了五百多篇文章,并由全国多家网站转发,包括颇具影响搜狐网、网易新闻、今日头条;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有力地推动着苏马荡的发展进程,起到了一滴水的作用。
郑国华作家坚持几年的写作,力争将苏马荡扬名世界,向世界旅游胜地普罗旺斯看齐,进而扩大影响,已出版发行了《苏马荡的那片云天》《苏马荡夜空》《天下第一杉》《遥望窗前齐岳雪》《谋道古镇-远方的家》《雪乡谋道》《博云龙门阵》《博云红叶树》《苏马荡的秋天》九本书,两百六十万字,为谋道苏马荡土家族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