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门口风景
文/郑国华
成都是座有味道的城市.
内涵丰富
文化底蕴厚重
无处不散发出文化的气息

家门口的锦江
又称府南河
河水平静流淌
成都的母亲河
锦江冠名源于唐朝
闻名遐迩的蜀锦绸缎
来自这条河的故事
蜀女漂洗绸缎离不开锦江水
一条锦江蜿蜒城市
续写着成都千年文化
厚重的历史文化沉淀
彰显出成都的魅力所在

家门口有古老的建筑
合江亭溯源于唐朝
安顺廊桥源于元代
千年的瑰宝立于锦江边
古老的锦江
古老的亭
古老的桥
今天依然璀璨夺目
离开成都数月
回来后就得依次光顾
合江亭和安顺亭桥
感受扑面而来的文化气息

登上合江亭
看成都的变化
音乐广场穿上新衣服
柳树垂青白鹭高飞
漫步在安顺廊桥
河面的水宽阔了
河水碧波荡漾
迎面飘来几只小船

锦江在变化
变得妩媚动人
变得温柔多情
恰似江南水乡的迷人
家门口风景美如画
看在眼里装在心里
锦江更是成都发展
一幅令人骄傲的图画
美啊,我的家门口
古风古韵轻风微吹
美啊,魅力成都
秋风黄叶惹人醉啊

2020,10,11 写于成都 郑国华
郑国华简介
郑国华,男,汉族,成都人,自由撰稿人,候鸟作家。籍贯:山东省日照市小曲河。1953年出生于四川省万县市(现重庆万州区),中共党员。曾服务于国企管理岗位数年,后下海经商,自创公司为企业法人代表。
出版作品专著:《老万县市碎记》《苏马荡的那一片云天》《天下第一杉》《苏马荡夜空》《遥望窗前齐岳雪》《谋道古镇-远方的家》《雪乡谋道》《博云龙门阵》《博云红叶树》《苏马荡的秋天》
2013年山居湖北利川市谋道苏马荡,因苏马荡的美丽激发灵感,文思泉涌;2014年开始动笔写作至今,共写了《青春的磨砺》《小巷的那棵黄桷树》《江风吹散了那片薄雾》《成都的梧桐树》等散文随笔及中长篇自传体小说二十本,四百万字的自藏书。以苏马荡冠名的自藏书有十一本,两百多万字:《苏马荡夜空》《苏马荡的天空,好美哟》《春暖花开的苏马荡》《苏马荡的冬天冷吗》《苏马荡人间六月春》《话说谋道古镇》《雪乡谋道》《博云龙门阵》《苏马荡这块土地》《博云红叶树》《苏马荡的秋天》。
苏马荡位于湖北利川市谋道镇药材村。过去这个二十平方公里的土家族小村落一直处于贫困状态,年轻人都离开村子下山奔赴外地打工。为了从根本上改善苏马荡的贫穷面貌,当地政府给出了政策,以资源换发展,大力兴办旅游和康养产业,利用当地的空气和凉爽及绿色水源,吸引了众多候鸟栖息山居,几年的建设和发展,苏马荡趟出了一条致富路,变成了一座森林阳光小城、中国最美的小地方。
“候鸟”作家郑国华伴随和见证着苏马荡的发展过程,积极参与,为土家族人鼓劲加油,从发展,旅游,康养,人文风貌等方面着笔,写了两百多万字的文章,在当地《谋道在线》《指间苏马荡》网站直接发表了五百多篇文章,并由全国多家网站转发,包括颇具影响搜狐网、网易新闻、今日头条;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有力地推动着苏马荡的发展进程,起到了一滴水的作用。
郑国华作家坚持几年的写作,力争将苏马荡扬名世界,向世界旅游胜地普罗旺斯看齐,进而扩大影响,已出版发行了《苏马荡的那片云天》《苏马荡夜空》《天下第一杉》《遥望窗前齐岳雪》《谋道古镇-远方的家》《雪乡谋道》《博云龙门阵》《博云红叶树》《苏马荡的秋天》九本书,两百六十万字,为谋道苏马荡土家族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文案写作、广告策划合作:15888273321
举报监督:1555758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