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乡琴声颤
作者:刘源
诵读:雪儿
我在顾庄学校从三年级一直读到初二,那时候没有六年级,也就是说在那里读了整整五年。顾庄学校离我家大约一公里,中间隔着四季分明的田野,田野中间那条故乡的路,留下了我童年、少年的足迹和回忆,我对顾庄学校印象很深刻,因为它也承载着我读书时的酸甜苦辣咸。这也是我父亲教书所在的学校。
我长大后,到了都市闯荡,也很想有机会去顾庄学校看看,时过境迁,世事如云烟,直到母校的消失,我都未曾去看一眼,不是不想去,而是去了又如何,反倒增加一种沧桑在心头,但是往事难忘,苦涩如昨。
记忆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我读初二时,当时在读三年级的刘子轩。子轩的爷爷、父亲和母亲,我都认识,他的姐姐刘子娟比较漂亮,和我是同学;在我心里这是一个奇葩的家庭,爷爷参加过抗美援朝,他的妈妈是云南瑞丽人。
听说子轩有多动症,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有时候甚至老师上课时他会在地面上到处爬着玩。顾庄学校三年级语文,在私塾出生的郭化明老师到来之前是我父亲教的,自然我对父亲所在班级有所关注。
因为我和子轩的姐姐是同学,自然也就有去他家看看的理由,一个深秋的周末月色朦胧的晚上,我好像有点冒昧去了他家,那时候是农村家家都是泥土架的锅,烧的是柴草,我看到子娟在烧锅,她母亲在做饭,看到我去他们家,寒暄几句,我有机会和子轩零距离接触。
子轩告诉我,因为他在学校里表现不好,父母经常会惩治他,父亲经常用烟头烫他的手臂,同时他撸了撸衣袖把手臂伸出来给我看,烟头烫伤的印迹很清晰;他的母亲经常用铁棍毫不留情砸他的腿。他一边说一边眼神里流露出无奈和坚强,然后问我是否会唱歌曲《童年》,我说会。听说,子轩家的老式钢琴是他爷爷抗美援朝时从美军那里缴获的,爷爷也曾在部队文工团里学过一段时间钢琴。按部队规矩,缴获的战利品是不能占为己有,但子轩爷爷,在抗战结束后偷偷地硬是一个人把几百斤重的东西扛到火车站,带了回来。为了让后代继承他的对音乐的爱好,空闲的时候不厌其烦地教子轩怎样弹琴。

那天晚上,子轩弹奏了《童年》,他弹我唱,那是我在农村时从未听过的天籁之音。我知道童年应该是天真无邪、充满幻想和幸福的时光,可是子轩的童年,却是这样的凄凄、惨惨、戚戚。唯一使他对生活充满信心的就是音乐,就是这架他爷爷从战场上缴获并偷回来的钢琴。
子轩的家庭情况,那时候和我家差不多,家家都是茅草房,记得我家住在村西的湾塘边,子轩家在我家东南,离我家一公里,我们的生活都比较拮据。子轩的父亲是村上又懒惰又好吃好喝的那种,以前是光棍汉,后来花点钱从人贩子手中买了个媳妇,也就是子轩和子娟的母亲,她也曾想逃跑过 ,但几次没有跑掉,几次都被村民抓了回来,听说在云南瑞丽那边,子轩的母亲以前就有个家庭。尽管有了两个孩子,她从未断绝过逃跑的念头,听说后来 几次没有逃跑掉,就服毒自尽了。
由于家庭贫穷和如此凄惨,我读高中时,子娟已经不读书了,她在我所在的金镇中学附近一个化工厂里上班,我们见过几次面,子娟有一次告诉我,一定要挣钱给弟弟子轩好好读书。
听说子轩后来考取了南艺,弹一手好钢琴,在南京一所学校任音乐老师。

离开故乡二十五年,有时候我自己写的关于回忆的文章,写完以后,我自己都不敢再回头阅读,有人说,作家的眼睛是哭瞎的。一个真正的作家必须正视历史和现实。
前年也是这么一个深秋的晚上,子轩给了我一个电话,他说他姐姐在老家出了一个车祸,永远离开了人世。希望我能去送他姐姐最后一程,他说他姐姐在世时最喜欢念叨的就是我。因为给学生上课不能请假,很遗憾,我没有回故乡送子娟最后一程。在我印象中,子娟在读小学时,时常背着她母亲为她亲手做的花布书包,美丽的身影,像一朵绽放的花蕾。哪一天回到故乡,我一定去子娟的坟墓上,送上一束鲜花,道声对不起。我心片片化蝶去,惟愿君享九霄乐。但愿天国里没有哀愁。

魔都的夜,我喜欢开着窗户渐渐入眠,希望故乡的风雨融进我的梦乡,让大自然把乡魂置入我的心灵深处;时常警示自己永不麻木,只要活着就要自强不息、永不言败;“世界以痛吻我,我报世界以歌”;努力为众人抱薪、为自由开道;希望梦里再一次听到子轩那穿透心灵的天籁之音的琴声。
故乡八百里,
犹隔数重山;
浦江浪涛急,
故乡琴声颤。
2020年10月10日上海

------作者简介------
刘源,男,江苏省泗洪人,现居上海,英语教师。多篇作品在海外华人报刊和国内多家文学平台发表

------主播简介-----
雪儿:西子诵读平台总编。私企经营管理者,曾担任电视台业余主持人。现是浙江省朗诵协会会员、杭州市朗诵协会会员、杭州之声朗诵团团员。是多家文学平台的特约主播。有朗诵培训工作室。愿用我的声音传递美好!(微信号zhulihui075920)公众号:西子诵读

特别声明:本平台作品均来源作者投稿,所有被采纳的投稿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