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恨不相逢未嫁时
缪荣株
陈夕华(女)退休前是姜堰区副区长,是妻子的朋友。
在乡村一些地方,有人对女干部颇多微词,我们这个女区长却是个另类。夕华退休后难隔三天不登我家门。无论是在电话里,还是在见面时,我俩都谈得很投机、很热乎,彼此都很开心。我戏称她为“妻友”。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陈夕华是扬州地区农业学大寨样板村——河横村党支部书记。组织上原是考察她任县委副书记的,就因为她说话“侉”,作为一个缺点搁下。
后来,省委组织部干部处处长亲自来考察,千不万不该,她在和处长说话的时候,不知怎么一不留神又冒出了一句“侉”话,结果,县委副书记被一个男性村支书做了,那人一直做到副省长。
在乡村,长得有几分姿色的女人容易招蜂惹蝶,女干部尤其是这样。夕华年轻时坦诚、开朗、活泼,往往惹得一些男士们想入非非。可能是出于自我保护,她“侉”味儿十足。也许这种性格与生俱来。
她少女时代,有一次,家里来了个做活计的小木匠,趁她不注意时想在她胸前占便宜,她随手一个耳光,打得那小麻木神眼冒金星。晚上,她对父亲发火说:“明天再让那家伙来,我用钉耙头儿把锅子砸掉!”正因为她这种个性极强的自我保护意识,从村支书当到乡长当到区委副书记,男士们既喜欢她又怕她,称她洋辣毛碰不得,年纪大了依然“侉”性难改。
夕华“侉”虽“侉”,但她有侉的哲学:嘴侉心不侉,心侉遭雷打。1964年冬天,在扬州参加社教队集训期间,天气很冷,夕华身上衣服单薄。队员们听过报告后,来到男宿舍讨论。
那时候,她还是个黄花闺女,纯洁得像她家乡的一朵晶莹欲滴的荷花。她不管哪个男队员的被子,也不管哪个男队员坐在被窝里,脱了鞋就往被筒另一头钻,坐在被子里讨论。
男队员拿她开玩笑说“做夫妻了?”夕华一脸少女的纯洁天真,开玩笑说:“躬归躬,只要被子里的脚不要动!”
有一次,有个女队员当众拿出一张和当兵的未婚夫在草原上骑马合拍的照片,一个嘴快的男队员看见说:“这倒像阿飞呢!”那个女队员受到刺激后大哭不已。因为那时正当文革开始,要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当然包括流氓阿飞了。那个女队员为此气得睡了一天一夜也不吃饭,谁劝都不听。
夕华走到她床前劝道“那家伙一张口屁和话分不开。他跟你说话还算文雅,只说了你个阿飞,平时他跟我们开口都是日娘老屄的,难道我还去投河!”几句话说得那个女队员破涕为笑。
在上百人的乡镇书记局长流动现场会上,几个女干部成了一些男士们“性骚扰”的对象。一个局长看到夕华下船风风火火地走来,开玩笑说:“哎呀,没柄儿乡长来了!”夕华嘴快手快,当着大伙的面伸手在那个局长头上一摸说:“柄儿在这里呢!”说得参观的人们一片笑声。那局长红着脸憋着气没词儿了,他想不到夕华接口念儿这么快!
在温饱没有解决的年代里,一些农村姑娘出嫁时向男方要“三转一响”即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条件差一点的姑娘也要几件新衣服。老百姓对那些乱要彩礼的姑娘说:“人长得不像个怂,还要灯芯绒,又不识几个字,还要毛毕叽!”夕华结婚时因家里穷,娘家只陪嫁了一顶被老鼠咬了个洞的橱柜。后来,人问夕华结婚时父母陪的什么?她十分幽默地说:“陪了个两脚橱柜,还挨老鼠咬了个洞。”听的人由两脚橱柜想到了女人,不禁捧腹大笑。后来社会上三传两传,这句话竟成了注册商标,成了夕华的名人名言。
有一年大年三十夜,夕华和老公为公事直忙到下午才回了家,两个人相互埋怨,说着说着老公就举起了手。夕华跳到老公面前说:“你打!你打!打老婆的人是英雄。我不让你打,我就是你养的!”你不要看夕华“侉”,她“侉”得有分寸、分场合。
一次妻子不在家,她到我家来,我正午睡,我开门之后,她见是我一人,打了招呼扭头就走。
她一直在基层,走到哪里笑到哪里,哪里就显现一派生机,全然没有官相官话,全是百姓喜闻乐见的“下里巴人”。我真想听她开群众大会,那一定生动有趣,不会“开会不怕长,只要靠到墙”的。
还记得当初,我第一次在河横村采访和她初识,我们都是结婚刚不久,她一番大大咧咧的谈吐,快人快语,连同她的恋爱史和盘托出。她给我的印象是:一见如故,坦诚得可爱。多少年了,她还是这样!
孟子曰:“存乎人者, 莫良于眸子。 眸子不能掩其恶。 胸中正, 则眸子瞭焉; 胸中不正, 则眸子眊 (mao冒)焉。 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夕华神气在那双又大又亮的会说话的眼睛上。那双眼睛对邪恶是一把利刃,对真诚是火一样的热情。
如今,夕华已过花甲之年,依然一头黑发,一脸青春朝气,一副苗条身材,一身适时打扮。她的生活多姿多彩有滋有味,走到哪里,笑到哪里,给人带来愉悦。
我突发奇想:夕华啊,恨不相逢未嫁时!

缪荣株简介
缪荣株,男,1944年1月生,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人,1968年12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泰州晚报》专栏作家、姜堰区作协副主席。主编《泰县金融志》《姜堰名人》,分别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凤凰出版社出版。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报告文学》《中华散文》《雨花》《福建文学》《新民晚报》《扬子晚报》等中央、省、市报刊发表文学作品700多篇,多篇获全国、省市奖,30多篇作品被《散文选刊》《今日文摘》《小说精品》《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民间故事选刊》,百度百科丶网络作文教材等入选。出版小说集、散文集5本。2020年第四期《今古传奇》,2020年6月中国作家网发表长篇小说《银行风云》。此外,60万字纪实文学《胡锦涛和姜堰》,主要叙述高祖胡沇源13岁 在清·道光年间(1833)到苏北东台茶叶店学徒,一直写到胡锦涛中学毕业,其间126年的家族史。纪实文学从2018年1月27日每周六在加拿大多伦多《大中报》读书栏目发表,至2020年7月11日已发12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