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正元,男,1937出生,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表作品,诗、文、书、画皆有造诣。诗词曾刊于《诗刊》、《词刊》、《人民日报》、《扬子江》、《雨花》等杂志。其电影剧本《抗战悲歌》刊登省刊《剧目汇编》。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音乐协会会员、中国诗人学会会员、泰州书法家协会会员…。()
文化奇人丁正元
缪荣株
姜堰镇东板桥下的寻常巷陌里,住着江苏省作协会员丁正元先生。他在文学艺术上十八般武艺件件皆能,而且都作出了成绩,人称文化奇人。
丁正元既写新诗也写古体诗。他在《人民日报》《诗刊》《雨花》等杂志上发表了100多首诗词。正元还以他的胆气、豪气、志趣、学识、阅历、天赋遨游在书画之海,并在《中国书画报》《书法导报》登载了几十篇书评、画评、画论等文章。
他评别人的,自己也能书善画,兴致所至,有时也自评自。他的山水画和书法参加过十多次全国展览,并多次得奖。因此,他将诗书画择其优出版了《诗书画新探》。中国书协副主席尉天池称他“德行高尚”,草书“使转甚沉稳颇可喜”,并赠横披李白诗《客中作》书法一帧于他。著名诗人黄东成、刘镇等评价正元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把一缕苦涩,
丢给涟漪,
而昭示水中的蓝天。
——《蜻蜓》
南京鸡鸣寺背后,
一口枯井井台上,
有丝胭脂痕,
胭脂痕背后,
凝一缕香味。
——《胭脂井》
正元的诗单纯优美,感情真挚,清新流畅。有些篇章很耐人咀嚼。
赤日炎炎的清史,
只有郑板桥这把扇子扇着,
扇了多少年,
扇不灭中国的衰气。
——《郑板桥的扇子》
正元写的电影文学剧本《理想的召唤》,吉林省人民广播电台播放过。他创作的大型戏剧《抗战悲歌》发表在《江苏戏剧丛刊》。
正元在《中国文物报》《东南文化》等报刊发表了十几篇考古文章:如《唐代瓷碗》《甜白釉瓷香炉》《说集锦墨》《端砚》等。
他还和著名词作家任红举等合作或自创歌词十五首,有的还在《上海之春》等音乐会上演唱。
他写小说、写散文、写文学评论……
好了,够了,一个文化人在一两个领域做出成绩已属不易,正元在十多个领域各领风骚,更难能可贵。对正元骄人的成绩,诗人王庆农赞道:
久闻三水有奇人,
纵笔为犁带雨耘。
点染丹青饶意趣,
飞扬翰墨倍精神。
瑶章高咏呈佳品,
综艺宏论著妙文。
夕索朝求天不负,
赢来四海五湖春。
说来你不信,正元在多方面有如此的成绩,他一定出身名门望族书香门第或毕业于哪个名牌大学吧?其实,他初中毕业后只上过几年业余职业高中。在经济上呢,过去也很拮据,常年为温饱而奔走。1962年,他从南钢精简下放时。26岁的他每个月只拿15元生活费。为了糊口,他凭着一手刨工技术进了东台县罗村(今溱东镇)农具厂做工。文革初期,因为他是所谓的外地人,造反派要割资本主义尾巴,厂里只好将他辞退。直至现在发点生活费。
走近丁正元,使人联想很多:人啊,只要立定志向,执意追求,寻常百姓也能干出成绩呢。丹青不知老将至,76岁的丁正元老夫聊发少年狂,在自家“正斋”,每天坐拥书城,在艺术的道路上正在不断探求进取。
缪荣株简介
缪荣株,男,1944年1月生,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人,1968年12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泰州晚报》专栏作家、姜堰区作协副主席。主编《泰县金融志》《姜堰名人》,分别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凤凰出版社出版。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报告文学》《中华散文》《雨花》《福建文学》《新民晚报》《扬子晚报》等中央、省、市报刊发表文学作品700多篇,多篇获全国、省市奖,30多篇作品被《散文选刊》《今日文摘》《小说精品》《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民间故事选刊》,百度百科丶网络作文教材等入选。出版小说集、散文集5本。2020年第四期《今古传奇》,2020年6月中国作家网发表长篇小说《银行风云》。此外,60万字纪实文学《胡锦涛和姜堰》,主要叙述高祖胡沇源13岁 在清·道光年间(1833)到苏北东台茶叶店学徒,一直写到胡锦涛中学毕业,其间126年的家族史。纪实文学从2018年1月27日每周六在加拿大多伦多《大中报》读书栏目发表,至2020年7月11日已发12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