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起爷爷和奶奶
赵玉琴
我的老家陈家舍只有三四十户人家,大多姓王,步姓倪姓极少,姓赵的唯我爸妈家和二叔家三叔家一个家族了。
听村里老人说,以前我爷爷的父母是湖北庄的,那可是个大庄子。爷爷为什么结婚在我奶奶家呢?我一直感到奇怪。
后来才知道,爷爷弟兄五个,爷爷的父母没钱给爷爷讨老婆结婚,更没钱为他砌房子。爷爷在家排行老二,身体长得高大强壮,按那时的人的审美观,就是大帅哥一个。爷爷自幼勤快,力气大,心灵手巧,聪明能干,会养鹅,会打烧饼,会干农活,是干啥啥都会的那种。
爷爷和奶奶的结合还挺传奇挺复杂的。据说,爷爷一次放鹅到我们陈家舍河边,遇到了我奶奶的姐姐,两人可谓是一见钟情,被祖父母知道后,经过谈话了解和访问,知道爷爷家境比较贫寒,决定把我爷爷招到家里,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招女婿”。
爷爷和奶奶结婚后,小日子过得很幸福,很甜蜜。可能是过的太幸福,遭天妒嫉,奶奶得了重病去世了,也没生个孩子给爷爷留个念想就走了。爷爷很是伤心,一度郁郁寡欢,想离开陈家舍,回到自己的衣胞之地——湖北庄。
他的心事很快被祖父母知道了,觉得我爷爷是过日子的一把好手,不想让他离开这个家。当时奶奶的二妹子已出嫁,老三还小(也就是我的亲奶奶),只有十六岁,就以父母之命将她与爷爷结婚,就这样原本的三姨奶奶变成了我的亲奶奶。
爷爷比我的奶奶大八岁,相亲相爱,生下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我爸在家中是大儿子。
爷爷知道奶奶岁数小,家里重活累活重活都是爷爷抢着干。爷爷一心为着这个家,在我四五岁时,他得了重病,那时医疗水平跟不上,家里人口多,负担重,家里亲戚都借遍了,还是没把爷爷的病治好,没多久就撒手人寰了,家庭的重担一下子全部压在奶奶的肩上。
爷爷去世时,家里就我爸和二叔结婚成家,后面的三叔和姑姑还小,后来因为家里穷,又没爸爸,没有姑娘愿意嫁给三叔,一直拖到二十大几岁,才有邻村的大龄姑娘嫁给他。
三叔结婚后,姑姑嫁给了邻村的木匠,人厚道老实。按那时人们的话说,有个好手艺,就是过日子的一把好手。
奶奶好不容易把孩子们拉扯成人,结婚成家,奶奶终于也可以安享晚年了,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奶奶在七十几岁时,得了重病,也去和爷爷见面了。
如今长大成家立业的我,时常想起爷爷奶奶。愿爷爷奶奶在天堂里幸福安康!

简介
赵玉琴,原本“赛小子”,后在多年的幼教工作打磨中,逐渐变的性情温和,爱孩子,爱家人,爱看书,平时喜欢写点随笔,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试图做孩子一生中的贵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