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窗 情
缪荣株
我有个习惯,没事儿时常常在脑海中将同班同学的模样儿和故事过电影,从小学到大学,一个不溜。几十年不见面的同学,哪怕在街上走过,无论变化多大,我一眼就能叫出名字,说出他们学生时代的故事。同学们夸我记性好,其实那是常过电影的缘故。
我在原籍工作,小学中学的同学靠得近,唯独大学里的同学天南海北,见到不易,我们六八届(一)班同学毕业于文革动乱非常时期,去得匆匆,分别时连一张集体照也没拍,现在有三人已经作古,想来成为憾事。同学们分别已有31年,思念的时间长了就想聚会,诉说离情别绪,以了却悠悠情思。
盼望着的这一天终于来了。那天,分别31年的同学相聚在南通,晚上,我们虽年近花甲仍像小青年一样,直闹到深夜2点,我失眠了。我睡眠向来很好,那夜我心里非常激动,神经高度兴奋,彻夜不眠,也难怪失眠,那许多令人心动的事儿怎么平静得下来?
聚会要钱,同学中有几个当大官的,但没有当大款的,当大官的又很廉洁,大家自愿掏腰包,花钱叙友情,但钱来得很不容易啊。在徐州工作的一个同学7月份来聚会,5月份的工资还未拿,爱人、孩子又下岗,手头很拮据。为叙同窗情,他克服困难赴会,但三人一间的床铺费交不起,同学们替他在床中间加了一张铺。宿迁市的一个同学患肝癌,为了治病已欠了一身债,他明知自己没有几天的人了,但难忘同窗情,仍然抱病坚持赴会。在会上他只是淡淡地说他肝上有毛病,临别时,他悄悄地告诉同宿的同学,他患有肝癌,下次恐怕不能聚会了。
31年前恍如昨天,班上年龄大的已有63岁,小的也有54岁了,二十多名当官的有一半退居二线,都是白发白胡子当爷爷、奶奶的人了。我们这一代人年轻时去过农村半耕半读,下连队当过兵,饱受过文革动乱之苦……。我们走过了许多曲折,经历过了许多人生的迷茫,身上烙下了许多时代的烙印,我们永远忘不了年轻时那段风雨人生。
团支书真是有心人,他找到了1965年10月也就是34年前那张座位表。于是.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寻找感觉,每个人按照当年的座位,把自己现在的一个老汉或一个老奶奶,坐到了34年前的座位上,于是我们变戏法似的,满头乌发,满脸青春,满身光彩。这愉快、这感觉、这精气神岂是钱能买得?
我们从座位上走出来后,还是34年前人与人的关系,不分职务大小,不分退与不退,不分职业,不分贫富,统统以名字相称,于是乎满堂大呼小叫,被叫的人如听仙乐,如沐春风,如吃甘饴,那份亲热劲儿犹如当年。丁汉臣,当年你是调干生,学生中的富裕户,中秋节那天,你买了5斤螃蟹,两个洗脸盆一合,插上电炉,哎,那是我第一次吃螃蟹!31年中无数次大宴小宴,都吃不到那种味儿,那种感觉,那种情份。黄茂忠,你还记得吗?1966年文革大串联,在湖南衡阳车站转车时,你好不容易从窗口爬上了北京开往桂林的客车,还拉我也上去,我硬拖你上了往南京的货车。我说,红卫兵要听党中央的话,复课斗批改嘛。太多的回忆,谈不尽的话语,吐不尽的情丝,使我们沉浸在31年前的风风雨雨中。
晚会上,我唱苏州评弹,你唱淮海戏,他来一段长征组歌,还是当年模样,当年招式,只是揉进了人生许多酸甜苦辣。你邀我跳舞,我邀你合唱,还是当年风姿,没一个带宝石戒指,没一个带耳环项链,没一个涂脂抹粉,没一个珠光宝气,正宗当年的一个。唱呀,跳呀,谁说潇洒漂亮只是年轻人的专利,我们青春时没有闪光彩,我们要找回那段青春,那种真情,那份欢乐。
同窗的情意拨动了老教授钟麟的诗兴,他在会上即席赋诗,表达了我们共同的心声。
暑意炎情七月天,
好风吹送小团圆。
当年影事浑如昨,
偶聚难逢续昔缘。
卅载流光似梦烟,
那时花季正芳妍。
双鬓螺碧犹丫角,
一领衫青及冠年。
风雨龙蛇戏一场,
玄机参透亦平常。
人生纵有千千变,
那及师生旧意长。
地北天南回聚来,
金陵秀气唤风雷。
文章岂敢惊天下.
聊为神州育俊才。
附1968届中文系一班同学名单:
丁菊、张耀芬、丁汉臣、马以庄、霍奎元、韩金昌、孙云成、肖闻、王碧清、徐超、冷永新、史隆存、许龙舟、蔡夕成、金瑞兴、高云永、徐恒明、黄茂忠、王建明、王振益、李炳华、华志成、吴健眉、庄连州、计高成、邵海清、汪本立、吉同阳、秦汉青、刘培孝、缪荣株、晁初、王春银、王聚元、崔如萍、秦吉根、蔡士成、沈佩斌、黄菊、蒋渊、侯光华、镇鼎、查玉铨、王贵民、金国杰、朱琴生
原载江苏《银涛》

缪荣株简介
缪荣株,男,1944年1月生,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人,1968年12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泰州晚报》专栏作家、姜堰区作协副主席。主编《泰县金融志》《姜堰名人》,分别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凤凰出版社出版。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报告文学》《中华散文》《雨花》《福建文学》《新民晚报》《扬子晚报》等中央、省、市报刊发表文学作品700多篇,多篇获全国、省市奖,30多篇作品被《散文选刊》《今日文摘》《小说精品》《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民间故事选刊》,百度百科丶网络作文教材等入选。出版小说集、散文集5本。2020年第四期《今古传奇》,2020年6月中国作家网发表长篇小说《银行风云》。此外,60万字纪实文学《胡锦涛和姜堰》,主要叙述高祖胡沇源13岁 在清·道光年间(1833)到苏北东台茶叶店学徒,一直写到胡锦涛中学毕业,其间126年的家族史。纪实文学从2018年1月27日每周六在加拿大多伦多《大中报》读书栏目发表,至2020年7月11日已发12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