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牵念常州
缪荣株
1999年春,常州的大妹来电邀我全家“五一”节去一游,我们愉快地答应了。常州情系着我们家几代人的欢乐与辛酸。提起它,就把我带进那绵绵不绝的思绪里。
记得三岁时,我在书桌的小坛儿里翻出了爸爸的四张照片,逢人就说:“好玩呢,我有五个爸,坛子里装着四个爸,常州厂里还有个爸。”爸每年只有春节回来一次,来去匆匆,我想爸,妈也想爸。我刚读小学二年级,妈就要我写信给爸,内容全靠妈口述。她说一句我写一句,从不另外发挥。妈嫌我写得少,她说要是她能写信的话,要写板门大。我不知妈哪来那么多话要对爸说的。有一年大年三十夜,外面天黑得像锅,还下着雨,锅角上小煤油灯一亮一闪的,妈边做圆子边流泪。这么晚了,爸怎么还不回来?我和妈都想爸。正在这时门“咿呀”一声开了,爸从头到脚爱淋着水,推着自行车,车上装着红枣、柿饼、糖果的蒲包挂满了车前车后,像个送年货的。爸天不亮从常州骑了200多里路回家,到顾高后又转骑泥土路,天黑路泥泞,泥土塞满了护索板和钢丝,推一会儿就要用树枝剔土,就这样又走了三十多里。那夜,爸妈说了一夜的悄悄话。
50年代后期,我们家是殷实人家。那年小学放暑假时,我跟着一个叫麻奶奶的女人第一次去常州,辗转了一天一夜,先是半夜起身步行60里到龙窝口(高港),坐大轮船过长江上了小河镇又走了3里搭大运河的小火轮,半夜才摸到了爸爸厂子里。我一切都感到新鲜极了,只见爸的木箱、草席、枕头下尽是存折和摇得响能劈豆腐的钱。那时候,爸妈都很年轻,爸回家时不但不需要带钱回来,还将妈卖肥猪的钱带去存。常州有我人生的许多第一次:第一次吃西瓜。我们到天宁寺去玩,同去的一位伯伯买了西瓜给我吃,我捧着西瓜就啃皮,还连说不好吃,众人笑。第一次看戏,爸带我到红星剧院看沪剧《叛逆的女性》,讲的是哥哥死后,叔嫂反封建相恋的故事,居然将我一个13岁的少年感动得泪流满面。后来回苏北后,还长久地保存着那张节目单,打猪草时学哼着“嫂嫂我是一口枯井少波纹”“纵然是枯井我也要让你波纹生”的唱词。我走上文学道路,看那场戏算是步入文学殿堂的一次启蒙吧。还有第一次逛公园,第一次吃干牛肉,第一次看电影,第一次进图书馆,第一次看舞会,第一次见到工程师,第一次打针……。
那幸福的回忆很快没有了。1961年初中放寒假时,我带两岁的二妹德珠去常州断奶。妈怕爸没营养,邻居死了头十几斤的小猪,她称了三斤肉,烧好后装在铁皮罐里让我带给爸。爸放在炭火上烤,那肉都烤得缩了起来。那是我第一次吃“烤乳猪”。爸捧来三盒饭,妹一年多没有看到米饭,她用手捂着饭盒,不让我们吃。爸带我们到绿杨饭店吃阳春面,那上面有三块鸭肉,爸一块也没动,全让我和妹妹吃了。1962年爸从酿酒总厂下放了,后来17岁的大妹因贫困不得不辍学远嫁到苏浙皖边界的溧阳县周城镇深山沟里。当时,爸看中的就是那儿一天有两顿饭,山上树木条儿多,吃烧不愁。大妹的那个男人像《祥林嫂》上贺老六的后代。他喝滥酒,抽滥烟,后来得了肺癌,烟是戒了,要他戒酒时,他说:“你们把我的饭也戒了。”由于这样,大妹家经济老是拮据。那时候,爸妈看望大妹时,都要经常州到厂子里诉说贫困,要几个路钱。70年代后,我们家条件好了,大妹成了全家的“牵心挂”。当时,我天真地想还有两个小妹,一个嫁在靖江,一个要嫁在常州,这样,省得妈去看望大妹时路途遥远,有个歇脚的地方。后来,大妹男人死了,当时,是一种痛苦,后来也是一种彻底的解脱。大妹丢开溧阳农村的家,带着孩子去了常州找出路。
现在,大妹和她的两个女儿在常州打工,两个女婿和儿子开汽车,都有了自己的住房,苏北到常州又重新铺了一条新路,这是我们过去连做梦也不敢想的。现在到常州探望大期亲间,80岁的爸领我们重游故地,登西仓新桥,逛红梅公园,观红星剧院,游天宁古寺,用餐绿杨,留影酒厂……
50年来,常州载着我们家的许多忧愁和欢乐。我们喜欢读常州报纸,听常州电台播音,看常州电视,感兴趣常州消息。那年,我途经常州时,还特地下车买了一箱爸爸厂子里的常州白酒带给老爸。悠悠岁月淡不去我对常州的情牵,滔滔长江隔不断我对常州的梦绕。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常州又一次留给我美好的回忆。

(作者和大妹缪陆英(左三)一家合影)
缪荣株简介
缪荣株,男,1944年1月生,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人,1968年12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泰州晚报》专栏作家、姜堰区作协副主席。主编《泰县金融志》《姜堰名人》,分别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凤凰出版社出版。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报告文学》《中华散文》《雨花》《福建文学》《新民晚报》《扬子晚报》等中央、省、市报刊发表文学作品700多篇,多篇获全国、省市奖,30多篇作品被《散文选刊》《今日文摘》《小说精品》《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民间故事选刊》,百度百科丶网络作文教材等入选。出版小说集、散文集5本。2020年第四期《今古传奇》,2020年6月中国作家网发表长篇小说《银行风云》。此外,60万字纪实文学《胡锦涛和姜堰》,主要叙述高祖胡沇源13岁 在清·道光年间(1833)到苏北东台茶叶店学徒,一直写到胡锦涛中学毕业,其间126年的家族史。纪实文学从2018年1月27日每周六在加拿大多伦多《大中报》读书栏目发表,至2020年7月11日已发12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