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源,建园,莫忘三贤
吴熙禄

三贤者,何人?看了“龙潭游鱼”写的《嬴秦文化——从探源到建园》的文章,方知端底。他们是,原莱芜市领导刘宗元、媒体资深记者柳明瑞、普阳集团董事长刘家文!
市领导刘宗元,虽系当地人的“父母官”,然本人无缘相见,但从“龙潭游鱼”文章中得知他“思路清,人脉广,擅长人文景观的发掘推介”,可知身手不凡;柳明瑞老先生,慕名曾得一见。端详柳老,鹤发童颜,仙风道骨,一副“惯看秋月春风”、“浪花淘尽英雄”的风范!说到刘家文董事长,因同系“吴研会”会员,多领风姿。身系集团老总,本是居高临下,却是为人谦和、举止儒雅,给人一种“谈笑间,胡虏灰飞烟灭”的威仪!

嬴秦文化坐实莱芜,使飘忽几千年的始皇帝幽魂,总算有了归宿,三贤居功至伟!
刘宗元是市委领导,且思路清,人脉广,擅长人文景观的发掘推介,是统领人物:柳明瑞先生呢,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嬴秦文化之根在莱芜的考据,成竹在胸,是嬴秦文化探源队伍挂帅出征的角色:那么刘家文老总呢?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刘总作为嬴秦文化探源工程的后盾,“粮草”没少提供。二刘一柳,三足鼎立嬴秦文化探源,各有千秋!完全可以说,没有三贤的努力,就没有嬴秦文化之根坐实莱芜的史界结论!莱芜宏大的“嬴秦文化园”的建立,三位是无可置疑的奠基人!从此,尘埃落定,莱芜不芜!
由于人们“望文生义”的陋习作祟,就因为家乡地名”莱芜”二字都是”草头”,难免与同带”草头”的“荒”字结缘,莱芜古时也就“名正言顺”地成了荒芜贫瘠之地!再加上考古者的浅尝辄止,“莱民播流此谷”六字把莱芜这个地方的古貌弄的灰不溜秋!对比临沂地区,人家比我们还“山”,却也有诸葛亮、王羲之等名人耀眼,可反观本土,就只有个名不怎么见经传的将军羊祜,还尚存争议。

自感历史人文贫乏的莱芜人,正渴望“历史文化扶贫”呢,结果,“三贤”领军的莱芜历史考古一爆惊天——莱芜是“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祖上的故里!过瘾了吧!既然根在莱芜的嬴政皇帝是“千古一帝”,可不可以说,繁衍出“千古一帝的”莱芜,是不是应该称作“千古一地”呢!作为莱芜人,好自豪哟!
这么说,“三贤”的功劳够大吧!当然我们也忘不了扶持“三贤”攻关的“先秦史学会”的四杰:李学勤、孟世凯、宋振豪和宫长为先生。
写到这里语意未尽,也学周传训老师,用不怎么靠谱的《临江仙.滚滚汶河西逝水》作结吧:
滚滚汶河西逝水,浪花淘尽古嬴。是非真伪今朝定,一统江山立,根基在古嬴。
茫茫故国史坛上,惯说莱芜荒景。三贤四杰鼎力证,考古铁据在,鲁中跃祖龙。(注)
(注)祖龙,指秦始皇。

吴熙禄,大专学历。原莱芜市钢城区棋山管委圈里村人。1965年参军,退伍后先后就职于莱芜铁矿、莱钢安装工程处、莱钢培训中心。当过矿工、宣传干事、政治教师等。曾在报刊上发表文章50余篇,出版诗集《汶水流情》、评论集《玉壶冰心》、长篇纪实《荣河纪行》、古代历史故事小说《古槐幽梦》、《大明清官吴来朝》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