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吕家”文联采风获奖摄影作品展
仇国强摄影














为助力文旅产业,弘扬井陉精神,由中共井陉县委宣传部、井陉县文联、井陉县融媒体中心、井陉县南障城镇主办,吕家村、河北惊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及市县作协、评论家协会、摄影家协会等文艺家协会承办的“走进吕家”采风创作评奖活动落下帷幕。
经过主办单位和专家评审,两千多幅参赛照片中有25人组788幅照片获奖,名单如下:王会萍、仇珺、赵润生、张金辉、杜建平、邯郸航拍组(吕风献、王存堂、王敬涛、吕博)、王士芳、周亚岚、郝建伟、李科、梅树庭、刘伟、刘连增、徐国良、吴良玉、关风亭、张国君、王军海、闫素英、段会忠、仇国强、苏堂堂(排名不分先后)。
为响应文化和旅游部门关于景区惠民措施的号召,2020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大型实景剧《梦回吕家》在井陉县南障城镇吕家剧境艺术村精彩上演。编剧尹紫峰,多才多艺,踏实创新,现实真实和艺术真实结合,设计和导演的剧情生动感人。民国年间,生性刚正不阿的吕家村吕天顺,自己做主娶妻,在婚礼上被土匪绑走,为除暴安良,在与土匪较量中险些送命,而后投身革命,为营救百姓献出了宝贵生命。实景剧《梦回吕家》以吕天顺的一生为主线,通过“门楼迎亲”、“大院往事”、“英雄挽歌”、“战役指挥部”、“胜利戏台”五幕剧,讲述了吕氏家族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与生生不息的英雄往事,再现了吕天顺英雄无悔的激荡人生。
实景剧《梦回吕家》大胆尝试以吕家古村落的各个景点融汇为流动舞台,随着剧情的递进,在戏剧冲击和视听艺术中,带领观众“移步换景”,通过多种互动使观众参与演出中,拥有演员和观众的双重身份和体验。其特点是以五彩吕家为内容,以井陉精神为主题,把井陉拉花、晋剧、社火等井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红色革命、天路精神及井陉婚俗、特色饮食等井陉元素巧妙结合,以自然山水为背景,以整个古村落之村口、大街、小巷、古院、阁楼、戏台等为舞台多场景表演、融艺术展示,由专业演员、村民、餐饮员、导游等组成的多成分演出团队,与游客观众互动演绎,移动表演和观赏,井、晋、景三为一体。这种可称之为“井剧”的大型文旅演艺为全国之首创。
吕家村简介
吕家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城西南35公里晋冀交界处,属南障城镇管辖。据吕氏谱书记载,元末就有人在此居住,明永乐年间(公元1360年-1424年)本县南障城洪河漕吕氏迁居此处,以地名称汪儿村,后吕氏人丁兴旺,遂于清顺治年间改为吕家村,沿用至今。从建村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人文旅游资源独特而丰厚。现全村共有480余口人,历史建筑与文化保护面积12477平方米(其中:历史文化保护面积12012平方米),除一户外迁户姓韩外,全部为吕姓。是井陉县境内吕氏族姓最为集中、最为纯粹的古村落。建于乾隆二十八年的《重修官房碑记》有:“吕家村环村皆山,接壤平定,洵正定之锁阴焉,而民风纯朴,风俗近古”的详实史料。修诚明礼,敦厚朴实,乐善好施的民风深入人心,并世代相传。
吕家村中的土地多为梯田,种植的主要作物有玉米、小麦、谷物、小豆、大豆、红薯等。近年来,也有村民开始种植油葵、花生等经济油料作物。本地的主要经济林木有花椒树、柿子树、苹果树、黑枣树、核桃树、梨树等,特别是花椒、柿子和连翘由于产量大,品质优,每年都吸引大批客商前来采购。村子虽深处山区,但交通却较为便利。近几年来,人们开始走出传统的农耕生活方式,走出山村,外出打工经商。没有外出的人们也通过各种形式发家致富,有的经营农家院,有的买车跑运输,有的搞养殖业(主要以养羊、养猪、养鸡、养蜂等为主)等等。
吕家村历史悠久,物质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厚,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有别具风格的历史遗迹:古庙、古阁、古槐、古榨油坊、古农耕器具、古家谱等;有美丽的民间传说:四十里干草沟的由来、两家大比拼、关帝庙的传说、洞宾山的传说等;还有塑面、绣鞋、剪纸、吕氏木楔单杠式榨油等民间技艺。
村内保存古民居较为完整。古建筑群以明清老院为主,共有76处,最具风格的有12处,保存完整的有8家:三滴水院、绣楼院、日月楼院、吕栓科院、新院、福寿院、吕玉峰院和吕俊庭院、吕兵栓院,占地面积1768平方米。富有地方建筑特色的石头文化:石碾、石磨、石子路、石桥,更多的是石民居,依山而建,集中代表了我国北方居民的特点。村口古槐有近500年的历史,见证着岁月的变迁。正对村口有一座关帝庙,建于何时已无从考究,最早的重修记载是清康熙十三年。正月十六、五月十三是这里的传统庙会,届时成百上千的善男信女都会自发赶来烧香祈福。近年来又做了大规模的修缮,庙会的规模一年胜过一年。村中古阁始建年代已无考,据光绪年间重修碑记载,此前已大修过四次,一直雄跨于村口河道之上,为石头拱券楼阁,阁旁建有蓄水池,吕家村南有三十里山场,每年雨季都会有大量的雨水从村前流过,但因为有古阁和蓄水池的科学合理的配置,再大的水也没有漫出古阁道口,反映了乡民治村治家的聪明才智,同时对水流形成的威震与控摄,古阁也被村民形象的誉为“神阁”。吕家村古家谱从顺治元年(1644年)吕旺金、吕旺银开始记载,至今已有370年的历史。其间,吕氏家族逐渐分成4大股,每一股都有详实的家谱案,记载着每一家族的宗主,现已经发展了多少代,每代人的姓名、配偶等基本情况,能从家谱上直观地了解这一家族人口的兴衰与发展。古油坊始建于清乾隆50年间,即1785年,历经220余年风霜,全套设备仍完好保存,且吕氏木楔单杠式榨油技艺在村内师徒频传,沿用至今,也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古农耕器具保存完好,吕家村祖祖辈辈是以农业耕种来维持生计的。典型的、大量的表现农民生活劳作的农具、生活用品得以完整无损地保留下来,榨油坊、碾坊、手搬磨、马灯、耒耜,实用、古朴、凝重;民间的手工制作塑面、绣鞋、剪纸等等浓艳、生动、灵巧,都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鲜明的地方特色。
吕家村属太行山深山区,四周山岭环抱,有深沟寨垴、洞宾山、风栖岭和千亩果园、万亩山场,古树参天,枝繁叶茂。其中深沟寨垴,海拔920米,山势高耸入云,两翼环抱吕家村落,犹如一副巨大屏风。清末冯光才在此修筑抗击英法联军的工事——庚子长墙,高2米,宽1米,绵亘数十里,至今蜿蜒挺立。顺战备长墙攀援而上至寨垴,四壁悬崖,顶端十亩平地,围墙环绕,松柏茂盛;洞宾山因吕洞宾在此修仙部道而得名,且流传有美丽的民间传说。这里山林自然风光秀丽,土质肥沃,山高沟深,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曾野猪成群,山鸡横飞,上百种野生药材遍布山野,数百种野菜储量丰富。
吕家村还是革命红色圣地,具有太行山区革命历史文化,保存有长生口战役129师指挥所、庚子战备防御洞、庚子战备长墙、邓小平住所等红色旅游资源。70多年前的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曾经带着部队来到这里,指挥了一场痛击日寇的战斗。那场战斗击毙了100多名日军,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给气焰嚣张的侵华日军以沉重的打击,在我党我军的抗战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现在,村子里依然完好地保存着当年的指挥部旧址。1938年刘伯承、邓小平率部在吕家村指挥战斗期间,还流传下刘邓首长夜请吕录、刘伯承首长给村民让路、闪光的青石路、传奇红嫂救伤员等一个个生动、鲜活的革命故事,在这些红色故事的影响下,1942——1943年,八路军游击小组到村里宣传抗日救国思想,在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时期,全村有33名青壮年自愿报名参军,14人奋勇献身,为使后人不忘他们的功勋,村委特建烈士碑坊在村口以作纪念。
近年来,井陉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传统村落保护和旅游产业发展,县文旅局、文联等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南障城镇和吕家村借省市旅发大会良机,引进文旅人才和先进管理理念,保护和利用国家级传统村落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观山院等精品民宿成为网红。创编展演大型实景剧《梦回吕家》,把晋剧、井陉拉花、社火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红色革命、天路精神及井陉婚俗、特色饮食等井陉元素巧妙结合,井、晋、景三位一体,以整个古村落之村口、大街、小巷、古院、阁楼、戏台等多场景表演,融艺术展示,由专业演员、村民、餐饮员、导游等组成的多成分演出团队,与游客观众互动演绎,移动表演和观赏,这种可称之为“井剧”的大型文旅演艺成为全世界之首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