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笔下的 《奇袭白虎团》
作者 宫五一
录读配音:欢越
在1953年的“抗美援朝夏季攻势”中,我的父亲宫洁民所在的志愿军第68军203师曾以“奇袭白虎团”的骄人战绩,打出了国威军威,成为了百战经典。同时,他作为68军的战地记者,第一时间采写并刊登在《志愿军报》、《人民日报》的纪实通讯《奇袭白虎团威震敌胆》,也因此成为名噪一时的佳作,相继被改编成电影《打击侵略者》,和京剧、快板书《奇袭白虎团》。
因袭击白虎团而荣记集体一等功的杨育才小分队
据最先采访《奇袭白虎团》的志愿军著名战地记者宫洁民回忆,1953年,正当朝鲜停战谈判即将达成,一意孤行的南朝鲜李承晚集团却蓄意破坏战俘遣返协议, 暗中在金城以南集结兵力,并疯狂叫嚣:“单独干,向北进,一定要实现统一的目标”。
当时盘踞在金城东南的,正是被李承晚亲自授予“虎头旗”的首都师王牌军白虎团。该团1200人,统统装备的美式卡宾枪、自动步枪,甚至连战靴也是一水儿的美国货;另有坦克40辆、各种火炮140门;还有美军五个榴弹炮营和坦克、航空兵的随时支援。自一年前团部进驻二青洞后,又在阵地前沿埋设了单列桩铁丝网和混合雷区,构筑了明暗火力相结合的坑道、盖沟、和半永久性的环形战壕。不可一世的白虎团凭借有力地形和精良的装备,多次向我志愿军发起挑衅,还吹嘘:“这是一条坚不可摧的防线”。
为了打击美李军的嚣张气焰,促进停战谈判,争取形成对我方有利的态势,志愿军司令部决定发起“夏季金城反击战”。
当68军领命主攻白虎团后,军长陈坊仁即将攻坚的任务交给骁勇善战的203师。为扬长避短,师长杨栋梁大胆提出,可派一支精悍的小分队化袭渗透,像自己抗战时曾化妆成小鬼子夜端敌炮楼那样,出其不意直捣白虎团部,迫敌群龙无首,以保证我跟进部队的全歼。方案经上级批准,杨师长即令607团组建“化袭斩首”小分队;令609团2营跟进“打穿插”,并强调:一要扮得像,二要插的上,三要打得狠。
607团组建“化袭斩首”小分队时,团政委原怀静首先想到曾任自己通讯员的27岁陕西沔(免)县籍的侦察排副排长杨育才。杨不仅经验丰富,且体型魁梧、长脸高鼻梁、眼窝深邃,稍加扮相俨然一个活脱脱的美军顾问。随后,原政委和侦查股长又挑选出10名精明强干的侦查员扮成护送“美军顾问”的南朝鲜军,为防不测,还安排朝鲜族战士韩淡年、金大洙作联络员,一个走在队前、一个夹在队中,以防中途遇敌好前后照应。
为知己知彼,203师连夜派侦察兵到敌前沿“摸哨”。师作战科副科长康海根据俘虏供述,及时将白虎团的工事构筑及火力部署逐一标明在沙盘上后,反复结合地图给所有参战的团、营、连、排干部及战斗组长详解。小分队还利用3天时间,白天问俘虏,夜间实地潜伏,确保人人心中有数。

当场缴获的白虎团旗,至今珍存在军博
为了“扮得像”,小分队统统换上缴获来的美李军装、脚蹬大皮靴;为了“插得上”,一律佩戴轻便的美式卡宾枪、半自动步枪、手雷及短枪、匕首;为了“打得狠”,还带了两挺大威力的苏式转盘冲锋枪。
毕竟孤军深入,敌情万变。为防不测,小分队特缜密做了各种预案,行前与我炮兵达成默契。大家统一思想,如战斗中食品弹药耗尽,即就近向敌取材;若一旦伤亡,其余人则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确保任务完成。
1953年7月13日晚9点,随着志愿军第20兵团司令员杨勇的一声令下,我军的1100门大炮集中向金城的美李军4个师的25公里防御线发起了猛烈炮击。14日零时,枕戈达旦的203师奉命拉开了进攻白虎团的序幕。
零时4分,早已潜伏在我阵地前沿的杨育才小分队犹如离弦之箭越出堑壕。609团副团长赵仁虎和二营长石广志率600名穿插官兵紧随其后。当小分队行至白杨里东南的开阔地突遭敌炮火拦击时,杨育才机警指挥大家,利用敌炮火延伸的间隙,采取逐次跃进的方式迅速冲过了3公里的开阔地带,不料奔袭到380高地前,发现敌前沿的三道铁丝网未被我炮火摧毁。前面一人见来不及破拆,就果断俯卧在铁丝网上当人梯,让后边同志鱼贯踩着自己肩膀冲了过去。
小分队刚跨过第一道屏障,岂料又步入了白虎团布设的综合雷区,没走多远,副班长赵顺和就轻声喊道:“不好!我踩到地雷了。”杨育才赶紧让小赵原地别动,摆手示意他人卧倒隐蔽,自己小心上前,凭借过硬的技术迅速排除了那枚松发雷。小分队化险为夷,在蹚过雷区踏上直插二清洞的公路后,均扮成前线溃退下来的散兵。为迷惑敌人,金大洙、韩淡年还一路用朝语喊着“巴里、巴里卡(即快跑)”。
1时10分,当小分队行至415高地南约500米处,忽然借助敌照明弹光亮发现有个南朝鲜士兵跟在队尾。杨育才即令假扮南朝鲜军官的韩淡年对其询问,方知其为白虎团一连的传令兵,并问出当晚的口令是“古鲁木、欧巴(即云雹)”。
1时35分,小分队在三南里西的小桥附近遇敌哨兵盘查。为先发制人,杨育才令前面假扮南朝鲜军官的金大洙厉声喝问:“你们是干嘛的?”敌哨兵见状缓和了态度仍继续纠缠。为防意外,韩淡年从后面插上边走边骂道:“瞎了眼啦,没看见老子护送的美军顾问回团部,误了事,当心要你的脑袋。”见敌哨兵被一通训斥目瞪口呆,小分队趁机越过了敌人第一道岗哨。行进中,又遇到两名从三南里方向来的敌游动哨。小分队机警利用截获的敌口令顺利越过了勇进桥北的敌二道岗。
1时55分,小分队在勇进桥南的公路,突然遭遇了敌机甲团2营40辆满载援兵的卡车。杨育才想,若不及时阻击,势必贻误后续战友的穿插。他当机立断,令小分队隐蔽到路边,待让过敌30多辆卡车,突然向敌车队尾部猛烈开火,仅3分钟就重创7辆卡车之敌。
再说跟进穿插的609团,先在415公路歼灭了南朝鲜军1个班,后在绕过敌雷区沿522.1高地向东穿插中,又击溃南朝鲜军1个连,此刻火速赶到,即迎头向敌车队猛烈开火。
小分队趁乱脱手分成3组,犹如三把锋利的尖刀直插白虎团部。李培禄率一组突袭敌警卫排,在毙敌大部后,又将破窗逃蹿的残敌追至下枫洞前的三岔口击毙;二组则前后夹击,全歼敌炮兵指挥室之敌;三组由杨育才带领冲进白虎团部,见敌军官正开会,战士包月录接连向屋内扔了两枚手雷,借着爆炸瞬间,大家一起冲进对敌猛烈扫射,当场将白虎团的机甲团长陆根洙和榴炮营长等4名军官击毙;后残敌外蹿,又被堵在门口的李志全歼。包月录打扫战场时,还顺手从旗架上缴获了白虎团的虎头旗。
3时43分,战斗结束。此役共毙敌214人,俘虏19人,缴获吉普车27辆、卡车10辆,火箭炮1门,轻重武器76支,各种电台、步话机112部。而小分队仅轻伤1人,且战后被荣记集体特等功。

最先采写《奇袭白虎团》的著名军旅作家宫洁民
1999年5月26日,离休前曾任68军203师副师长的杨育才不幸因病在北京301医院逝世,享年73岁。
届时,父亲宫洁民怀着悲痛的心情乘车前往医院为出生入死的老战友最后送一程。当他在贵宾室签到后,即兴为杨育才提笔书写了“奇袭白虎团威震敌胆”的挽联。在场的时任济南军区政委、后任国防部长的迟浩田上将见状,忙起身紧握着父亲的双手寒暄道:“你就是当年最先报道《奇袭白虎团威震敌胆》的68军战地记者呀!那篇大作我曾拜读。今天你又用这标题作条幅来概括杨育才的战功,那我也跟着缀一幅”。说完,迟将军激情泼墨,挥毫为故人题写下“战功垂青史名扬华夏”。

作者,宫五一,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退休调研员,三级警监,1951年9月12日生,1968年支边北大荒,1970年底当兵,1976年复员从警,开始写作,迄今,已在国内电台,电视台,中央,市属报刊发表文章1200余篇,并多次获全国,市属一,二,三等奖。

朗诵者简介:
欢越(何敏),陕北延安插队知青,后被天津大学改造成为工程技术人员,少年时代考入北京市少年之家学习朗诵表演,现为央广总台老年之声演出志愿者、华龄出版社有声读物录读人,把朗诵始终作为一种抒发情感的业余爱好,愿和朋友交流互享声音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