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州重阳糕
作者:李自立
最早念书时,读唐朝著名诗人王维十七岁写作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此诗佳作已成千古绝唱。

当时年仅十七岁的王维,已经在外打拼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王维是山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以东,所以山东来陕西是一山之隔,因此,从小就知道中华民族在唐朝,已经开始有重阳习俗。

插茱萸在《太平御览》卷三十二引《风土记》记载:“俗于此日,以茱萸气烈成熟,尚此日,折萸房以插头,言辟热气而御初寒。”茱萸是种药材,九月份全是红色豆子装,我国各地都有,用以借来辟邪,茱萸此物,在古代山东应该是重阳节的吉祥物吧,所以才插茱萸。

十里乡俗不同,重阳节习俗最早是登高节,一般是登高山或者登高塔,还有南方的好多地方又叫赏菊节,陶渊明赏菊《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在彬州习俗就是吃重阳糕,友人互相赠送重阳糕。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吃重阳糕,普天下老百姓祝福自己家人、亲人、友人,爱人之间互相百事俱高,“芝麻开花节节高。”或许是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古代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高像座开元宝塔。据说有人还在重阳糕上面作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含义。还有的人,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或者点上蜡烛灯,至今彬州重阳糕上还是插着各种花鸟鱼虫,以及自然界的各种秋叶之类的面食形象。这下应该知道为什么蒸重阳糕要上面插花了吗?所以不插花的重阳糕那只是个半成品而已。总之,既“点灯”又“吃糕”,从此在彬州重阳糕就因此代替了“登高”。

这里再说说,重阳节为什么要选在九月九日,为什么是“九”,而不是八、七、六、五、四、三、二、一呢?
“九”这个数字,与古代神话传说有密切关系。“九”它中华民族是龙形图腾文化的文字,因为华夏子孙,都是龙的传人,龙子龙孙在这里也有演化“神圣”“吉祥”之意,更有纪念龙祖之含义。

古代象形文字中甲骨文、金文、战国文、篆书、隶书到楷书中的“九”无论怎么演变,都是一条龙的图腾形象,因此“九”字在古代文化中特别意义重大。

还有一层含义,“九”在历史中一直被借用为大数,随便取个例子,例如《易经》吧,在《易经》中,把一到十分为奇数和偶数,按照中国古代“阴阳”说法,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奇数象征天或者阳性事物,比如“九重山”,再比如“九五之尊”。而偶数象征地和阴性事物。比如古代说妙龄女子“年方二八”。

关于“九”还有一个含义,从一到九,在个位数字中,最大的一个就是九,而且“九”在中国又被认为是一个至阳的虚数、又是个极数,古代文化常常表示的是最多,无数的意思。例如:九天、九重霄、九重天、九盘道、九幽、九牛一毛、九死一生、九九归一等。
再一曾含义估计就是“九”与汉字“久”同音,因此九被当成是代表长久的数字。在吉庆的节日寓意“长久美好”。

在这里说说皇帝一般都称之为“九五之尊”,皇帝之所以被称为“九五之尊”,在古代这是象征着皇权,代表着无上尊贵的意思,在当时只有国家最高统治者才能拥有这个称呼。“九五之尊”最早出现在周朝,“九五”最早也是出现在《易经》之中。

所以九九重阳节也不是随随便便来的一个节日,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
彬州人蒸重阳糕,今天好多人称呼花馍,花馍一词我觉得还是草率了一点,”糕”与“高”谐音,古人这个词是讲究了的,所以就别再丢人现眼了吧。

彬州的九月九重阳节基本家家户户蒸重阳糕,如今好多人叫蒸枣糕馍,过去吃黏米糕或者黏糜子糕,如今改成粳米做叫铲糕或者甑糕。重阳节这天家里如果有未过门的媳妇,婆家都要去送重阳糕。
彬州重阳糕,在我国好多地方称呼面花,“彬县面花”历史长期发展形成了自己造型特色,它凝结了劳动妇女的智慧结晶。

彬州重阳糕生动活泼、形态夸张,色调鲜艳,炫丽夺目、民族气息浓郁、制作精巧,加工细腻,风格特点富裕变化。重阳糕选取主题题材,多以自然界花鸟虫鱼十二生肖为主。食材主要以瓜果蔬菜为主。表现喜庆,寓意吉祥,形象逼真,突出特征,惟妙惟肖,妙在神态各异,民间面塑,智慧发挥,纯粹结晶,淋漓尽致。

在彬州不仅仅是重阳节蒸面花,逢年节都要蒸制面花,春节蒸馒头、祭奠祖宗“小食”,彬州南原叫”小食”实际就是“花供”,正月十五元宵节彬州人蒸“牛”、蒸“猪头”,孩子玩童们喜欢的面各种小动物,花鸟鱼虫,蛇鳖海怪等。

蒸重阳糕和《豳风》有很大关系。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祭祀“大火”的仪式。 “大火”星是古代季节星宿标志,在季秋九月隐退。《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即指夏历七月,大火西偏(流),兆示着秋季来临,天气将转凉,到九月就要添衣了。《西游记》第二二回也提及“光阴迅速,历夏经秋,见了些寒蝉鸣败柳,大火向西流。”豳是古豳国,彬州又是豳国发源地,所以说在古代豳州,重阳节是丰收后大型祭奠先祖的日子。

重阳节之所以定为是老人节可要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记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此句说明一切。
重阳源于古代,是人民对自然、对祖先的崇拜敬畏,因此中国古代重阳、除夕、清明节、中元才成了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还有,相传重阳节来自汉朝后宫贵族,是后宫侍女把重阳的活动带到了民间。侍女贾氏告诉老百姓皇宫中九月初九都要插茱萸、饮菊花酒求高寿。
重阳节定为老年节是1989年的事,敬畏祖先,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祝愿天下父母秋安祺祥,祝愿驾鹤西游的母亲安息,祝愿健康的父亲寿比南山,福如东海。

2020年10月22日于哈密
作者简介:
李自立,昵称:侍郎神韵、文昌侍郎,祖籍陕西彬县,1967年出生。1987年毕业于彬县中学,中交一公局六公司试验检测员。
爱好秦腔、书法、散文、诗词。
作品刊发纸媒和各种载体。
格言:自立,自信,自強,自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