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绥芬河的秋天
文/朱晓晖
秋天,总是带着成熟的香甜,触摸着你的鼻子,眼睛和耳朵,让人猝不及防地塞满胸膛。
远山上有无数的山色等待我去观赏。各种各样的林木的叶子随着秋的脚步,也开始了变换自己的妆容,原来葱葱郁郁,绿得惹人心醉的叶子,已经变成了红色的,黄色的,或者是多种颜色相间的,甚至有些叶子变成了枯黄,随着北方来的秋的信使的风,开始一叶一叶地飘落下来,告诉南方的大雁:“秋天到了,你们要南归了!”
大雁非常懂得叶子的语言,渐渐地排成了一字型,人字型,开始南归了,它们互相喊着,唱着歌谣一起飞着,去寻找它们心中的另一个远方,也许是一个诗意栖息的地方。
大雁也似乎在跟那树上飘落的叶子告别。也许是劝告,也许是最后的告别。大雁啊,你还记得吗,那句古诗讲的好:“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当一个人走在秋风中,看到满树的叶子在风中飘落,在脚下飒飒地作响时,又想起来了中原的秋。中原的四季是分明的。那里的秋季可以看见高远的蓝天,雨水也不在缠缠绵绵的,很爽快地下着,可是校园里的景色就随着这雨滴,在一点地从娇嫩的颜色走向成熟,最后开始枯萎。整个像电视里的慢镜头一样,既慢吞吞地进行着,又转瞬即逝。
而我家乡绥芬河的秋天就不一样了,脚步紧的很。秋风让衣着很快地换上厚些服装,紧跟着就叶子落下,很快就看见薄冰,紧接着温度就降到零下几度,雨夹雪的天气瞬间在天地间展示,路面成了光滑的街道,一个猝不及防就会让自己的身躯和光滑的街面最近距离的接触。这时候是孩子们高兴的日子,走路可以像滑冰一样,摇摇摆摆地在大人的搀扶下,边走边玩着。
在渐浓的秋色中,鼻子里闻到秋风的凉意,眼睛里看到的是丰收的果实,耳朵里听到是甜美的生活。秋天就这样和我拥抱在一起。

朱晓晖:中华新文学联盟理事,《青年文学家》杂志社作家理事会理事、公益讲堂讲师,黑龙江省作家协会、牡丹江作家协会、绥芬河市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诗集《青春叶影》《春天的滋味》、散文随笔集《小草复制着生命》,编辑学生作文集《心灵的觉醒》,作品发表《青年文学家》等杂志及各种微刊。中国文章学研究会导读导写研究中心研究员,绥芬河市时振明作文书法学校名誉校长,河北省保定市动力学校关爱教育顾问,河南省名师巡讲团讲师、孝道文化讲师,在全国各个大、中、小学及部队传递孝文化约210场。获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第十二届全国十佳孝贤、当代二十四孝、黑龙江省好人等荣誉及第五届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提名奖。非凡中国艺术社团特约嘉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