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李俊(木子 牧爾),編輯、作家、詩人。文學碩士。善以文字做鏡頭聚焦世間百態,用細膩筆墨濃縮城市生活。精煉字句直指人性冷暖,尖銳筆鋒剖析世相詭異。其各類文學作品(包括兒童文學作品)和學術論文散見於兩岸四地教科書、文學雜誌、詩集、小說集以及學術論文庫、各文學詩歌網絡平台。
小說集《開到荼蘼》 進入香港「十大好讀」 候選書目。另由著名詩人、散文大師余光中先生親筆題名散文集《遠去的風景眼前的你》、詩集《朝花夕拾》,即將出版。除創作外,近年亦和各文化團體合作主辦、協辦各類文學活動。在各國舉辦的 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演講並發表文學和教育之相關論文。以推動中國文學、弘揚中國文化爲己任。
香港看漢教育總編輯兼項目總監;香港文學音樂學會副理事長;香港書評家協會 常務理事、編委;香江資訊網顧問;香港文化藝術界聯會理事;香港文學促協會理事;香港小說學會理事;香港詩詞文藝協會理事;共享教育(慈善團體)理事;香港校董協會會員。
甜月亮
——给奥地利
文/木子
圓月托起香薰過的城市
月光,還有樹下涼涼的香
一塊塊白巧克力做成的房子
雪白整齊,用三色堇圍花園
插鬱金香當籬笆
喝一口金色香檳
咬一口銀色的月
依在陽台看教堂尖尖,尖尖間的月
石板路上,傳來高跟鞋告別馬兒的細語
蝴蝶戀戀,怎捨長裙間摇曳的薔薇柔腰
樹枝也跟着風兒歡喜和摆動起來
人家窗子裏飄出了“費加羅的婚禮”
叮叮咚咚咚咚叮叮
月兒害羞跳入河中
這一年的多瑙河,水藍藍
藍藍的多瑙河中,蕩漾着無數
圓圓 圓圓 圓圓的甜月亮
【今音评论】
异地文思涌动的灵性
《甜月亮》主要是诗歌主人公的愉悦的心境,而且是对异国他乡一段旅程的回顾。四段十七行。能够把由愉悦所产生的暖色调,赋予给了“月亮”的“甜。”像这样的心境描述有它的特殊性,是在于对异域的触景生情。像这样的有感而发,不同于其他作者的创作手法,主要是以突出诗歌舒缓旋律为主的。
比如抓住舒缓这样的特色,然后再去对照诗歌里面所具有的舒缓的意象和节奏。于是,在欣赏手法上,也显得比较别致。像这样的诗歌舒缓节奏,它主要依据了三个点,一个点是“月亮,”第二个点是景物;第三个点是主人公的心情。也可以把这样的三个点,运用归纳法的原理,然后再到诗歌里面去进行分类。
之所以要分类,就是想梳理出这个“月亮”的“甜,”究竟是从何而来。首先,从段落的结构中来,这个主要表现在诗歌第二段的第一行,“喝一口金色香檳。”这其中有一个表示人物性格特征的一个细节,在这里只用了三个字来进行表达,如“喝一口。”从量词结构来看,可以看出主人公的心境,当时正处于一种静怡状态。
这个状态尤其显出了淡定和安逸。于是,充分关注量词在诗歌结构中的运用,能够帮助我们比较正确地分析主人公心理状态。然而,像这样的状态,这样的旅行方式,它也主要反映了一个生活态度的质量,而这个质量表现在这个诗歌结构中,它是通过量词“一”反映出来的。之所以要这样说的理由就在于环境与人物性格上的圆融,也可以把它叫作,融会贯通。
这时候,诗歌在结构中有意识地也突出了融字效果,是在于诗歌第四段的最后一行,用重叠的“圆圆”的复式结构,来加强诗歌的气势,这个气就在于赋予了月亮的“甜”,而不是其它滋味。作为诗歌细节,这时候我们也可以把它作为重点来对待。比如对待“月亮”的“甜,”和诗歌的尾段“圆圆”之间的内在联系,就在于“甜”和“圆”是想通的。
又比如说,“甜”是心境的写照,像这样的说话,可以由在其它文章所看到的,口中生津联系起来一并思考。这是从引申的角度来思考的。这时候,诗歌的第二段作为全篇的主干,逐渐地显示出来,比如用动作的对比来显现“甜”的由来。像这样的由来,是经过了两个连续动作的“喝”与“咬”来体现的。
体现品味的程度;体现诗歌技巧通感的发挥作用;还体现出主人公形态与视向的情化状态。之所以要用情化两个字来予以界定,其目的就是要从人物完整的形象中,看出所赋予月亮“甜”的滋味的充分依据。比如,充分在人物形象的青睐,它是用第二段第三行的“依在”这两个字来表现的。一个“依”字,能够道出无限情义,在段落中起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这个效果是用一个逐渐向上的视角,来达到诗歌节奏舒缓的用意,是表现在先“看教堂尖尖,”然后再看“尖尖間的月。”这时候,在欣赏时要把握“圆”和“尖”这一对矛盾对立关系,在诗歌里面是通过三个重叠“圆圆”的主观心境,来得以化解的。这里面所透露出的是智慧。
为了体现这样的认识事物的方法,于是诗歌在第三段,重点作了化解,化解尖尖和“圆圆”之间的关系。这些效果,就是通过“月亮”的柔和来进行认识的。也就是说,把所认识得来的效果,把它就当作一种从内心深处发出来的甜,而这个甜,就是个体认识上的收获,它是通过观察“月亮”所得来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把认识上的突破瓶颈的作法比喻为“甜,”也不为过。然而,赋予“月亮”的“甜,”也就使得这首诗歌具有了新意,这个新意就是表示,人生所获得的新的感悟。对这样的感悟,甜在心里,自豪在骨子里。
【评论作者简介】今音(笔名),王荣根,诗歌作者,小说家,实名编剧,评论家。小说《底蕴》曾获《上海文学》二等奖;长篇小说《冲出北大荒》曾获“中国知青作家杯”一等奖项。中华知青作家学会主席团委员、中国长航作协理事,上海浦东新区作协理事,浦东作协文学理论批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浦东诗廊》杂志编委。《今音中外诗评选》主编。世界诗歌联合总会高级顾问。著有并出版长篇小说十五部,评论二十二部,合集三部。影视签约作家。现居住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