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慕前贤继往开来 文脉流传泽被后世
《学海之鲸——朱德发传》研讨会暨
首届朱德发五四青年学术奖颁奖仪式
在济南举行
孙永泽
10月24日,由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山东师范大学主办,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的《学海之鲸——朱德发传》研讨会暨首届朱德发五四青年学术奖颁奖仪式在济南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南京等省内外学术界、文学界的学者、作家50余人汇聚一堂,出席活动。
朱德发先生是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史家,山东师范大学国家重点学科资深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研究,尤以五四文学、传统文学与现代文学关系的研究见长。他治学严谨,成果丰硕;教书育人,桃李满天。 
此次活动的第一项内容,是颁发首届朱德发五四青年学术奖。这一奖项于2019年设立,旨在纪念朱德发先生对五四文学研究的巨大贡献,激励青年学者的创新动力,推动五四文化/文学研究和中国现代文化/文学研究的发展与繁荣。今年5月4日,首届朱德发五四青年学术奖评奖结果公布,引发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它不仅选出了一批山东省内青年学者的优秀学术成果,还创新了评奖方式。其严谨性与公正性,被业内专家视为学术评奖史上的创举,是对五四精神的最好诠释。 
此次评选活动中,山东大学国家玮的《启蒙与自赎——鲁迅<呐喊><彷徨>的思想与艺术》获著作奖,获论文奖的是山东大学史建国的《新文化运动视阈下的“鲁迅与中国文化复兴”》和山东师范大学刘子凌的《20世纪20年代北京人艺戏剧专门学校成立过程的再考察》。山东师范大学彭冠龙和山东大学钟诚的作品获著作提名奖;山东大学马兵、中国海洋大学张治和济南大学鲁毅的论文获论文提名奖。获奖者代表、山东大学的史建国发表了获奖感言,表达了青年学人传承五四精神,接续先辈学术事业的志愿。
在颁奖活动现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首届朱德发五四青年学术奖评委会副主任刘勇表示,朱德发五四青年学术奖是继王瑶学术奖、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之后第三个以学者姓名命名的学术奖,其对现代文学研究尤其五四的学术研究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评奖活动由山东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组织初评,由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的会长副会长组成的评审委员会最后评定。据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魏建教授介绍:“经过专家提名,山东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的11位常务理事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审读,在众多有关成果中,提出了8部著作、19篇论文,根据自愿和每人限1部(篇)作品的原则提交初评;初评阶段,山东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的100多位会员经过三个星期审阅作品,然后进行电子实名投票,用近乎海选的方式,选出了3部著作和5篇论文作为终评候选作品;在终评阶段,为提高评审的学术权威性,邀请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和副会长组成终评委员会,进行了严格的评审。终评专家经过半个月的评审,而且最终评选出1部著作、两篇论文获奖。”据悉,该奖项因为评选过程公平、公开、公正,得到了学界的好评。
与会学者还对新近出版的《学海之鲸——朱德发传》进行学术研讨。传记作者、山东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赵德发讲述了他写作这部书的心路历程与切身感悟。 
刘勇表示,朱德发先生是一个“真诚、率直、与人为善的人”,他的学术贡献是和他的人格魅力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朱德发先生对五四的大胆阐释,对众多作家作品的精彩论述,既宏观又细微的研究视角,给学界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朱德发先生身上的两样品格特别令人感动,“一是他永远保持着对任何问题的好奇,有一颗永葆青春的心和一直始终蓬勃的笔;二是他特别能坐得住,书读得特别多,著述也特别丰富。”
山东师范大学宋遂良教授指出,朱德发先生的一生告诉我们,“诚和爱是我们每个人一生都要追求的东西”,他是一位有勇气和骨气的“五四文学的继承者和弘扬者”。
与会者普遍认为,这是一部出色的传记作品,作者以生动的笔致,丰富的细节,流畅的结构,鲜活而又绵密地刻画了传主——朱德发先生一步一步成长、发展为泽被众人的学海之鲸的人生历程。作者流注于字里行间的历史感喟和心灵对话,又使这部传记作品具备了较为厚重的艺术和思想含量。
山东师范大学校长曾庆良教授表示,本次活动适逢山东师范大学70周年校庆。作为校庆系列活动之一,既是对山师名家朱德发先生的缅怀和忆念,也是校史总结的组成部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山东师范大学及其中文学科在全国的美誉度和学术影响力。他说:“70年来,一代代山师人秉承‘尊贤尚功、奋发有为’的校园精神,胸怀理想、砥砺前行,为学校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著名学者朱德发先生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由著名作家赵德发先生创作的这部传记,重现了朱德发先生的人生道路和学术传奇,具有非常宝贵的文学典范意义,也是对这个时代并不多见的学术大家之精神史、心灵史的一种积极再现。赵德发先生为此付出了艰苦的劳作、心血和艺术创造。我们有理由期待并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传记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将会愈加明显。”


投稿:13325115197(微信同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