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腾的梦想
——记滨海县正红塑料厂厂长徐进成
江苏滨海 颜俊杰


九曲十八弯的射阳河在滨海县正红境内与美丽的篆河相汇,清澈甘甜的河水,滋润着河畔两岸勤劳勇敢、质朴厚道的人民,这块土地英雄辈出,先后走出了世界工人运动领袖顾正红、著名歌唱家雪飞、核工业科学家张华祝等名人;也走出了乡土企业家崇家敬袁莲香夫妇;还走出了拥抱高科技、与两院院士、全国各大高校以及科研机构打交道的企业家徐进成。
他品尝过成功的喜悦和艰辛,也体验过失败的凄凉和震荡。他生产研发的氟塑料器皿被广泛应用在化学化工、核工地质、光复电子、食检药检、商检医检等领域的微量、痕量化学分析实验室,填补了国内空白,结束了国家科研院所超净化实验室使用氟塑料器皿依靠进口的历史。虽然他生产的产品不起眼,但可谓是“小产品、高科技、填空白、出国门、扬国威”中科院院士副院长张亚平评价说:“一个乡镇企业能生产出这么高技术的氟塑料器皿,是个奇迹!

苦难的成长
60年代的中国城乡,原始的生产方式,效率低下,物质贫乏。大多家庭吃不饱饭,穿不暖衣。他的父亲不到20岁就到上海谋生,在上海娶了一个媳妇,生了徐进成的两个姐姐后,由于思念家中的父母,又回到了故乡滨海县正红乡,继后几年,徐进成和哥哥妹妹诞生了,一个大家庭,在那种特殊年代,困难可想而知,徐进成的家和其他家庭一样过着食不果腹的贫困生活。
徐进成的父母颠沛流离,深知不懂文化的苦头,再穷都含辛茹苦给几个孩子读书,每到开学,就是父母发愁的日子,因为要缴几个孩子的学费,通常家里拿不出钱,就向亲朋好友筹集,徐进成也很懂事,放学回家,主动帮父母做家务,刷锅洗碗、喂猪喂鸡、割草拾粪,样样都来。一直到高中,他的成绩都很好,往往命运会捉弄人,在高考时,仅仅几分之差名落孙山,考虑到家里的经济条件,他没有复读。没能读大学也是他今天心中抹不去的痛。
高中生在那个年代可是一个人才,徐进成高中毕业不久被村民们选为生产队会计,过着边种田边为大家服务的平淡日子,但想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理想一直在胸中盘旋,由于有文化有思想,工作出色,没几年被提拔为村会计,三年后光荣入党,入党的当年1985年,他从村会计提拔为村书记。
篆河两岸滩地,十里芦乡,芦苇丽姿,玉影婆娑,芦花飘香。面对家乡的村情,徐进成做了村书记后,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面对一穷二白的村情,他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让群众富起来,过上小康生活。他带领大家挖河治水,整理渠道,向农业要效率,还鼓励大家搞草柳编织,副业创收,自己带头搞,并出去收集信息,帮助群众销售,这些措施让群众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
穷则变,变则通。土地承包,释放了大批劳动力,不能让这么多劳力窝在家里守穷,要出去闯荡,才有出头的希望,他在村民大会上慷慨陈辞:正红是英雄的故乡,当年,顾正红远离家乡,到上海谋生,写下了一篇篇传奇,我相信,勤劳勇敢的乡亲们也一定能够在社会的大舞台上创出一番天地。

曲折的创业
正直仗义是徐进成的个性。但在官场上往往吃不开,因为不善于拍马溜须,徐进成没有得到重用,在做了5年的村书记后,1989年被调到乡办厂正红塑料仪器厂做副厂长,原来是村里一把手,现在遭贬,但徐进成还是服从了组织的安排,没有怨言、没有牢骚。在副厂长的位置上兢兢业业工作,协助厂长抓生产、跑业务、样样工作都干得有声有色。1993年乡办厂改制,塑料厂施行承包制,徐进成在各方面的推举下,承包了塑料厂。
艰难困苦,玉汝与成。徐进成深深懂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哲理。他知道要把企业办好,必须掌握信息,信息决定企业走向。那时我国没有接轨国际互联网,收集信息只能靠人和科技期刊,他多次到县科委了解市场信息和行情,通过邮寄函件的方式推销宣传产品,因为经常到邮局邮寄,他成为邮局的常客和固定客户,邮局人都很感动,主动给他邮票优惠。掌握信息才能抢得市场先机。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无论是朋友相聚,还是出差,都留心收集信息。一次在南京一个邮政局图书门市,他看到有关科技书籍,就从包里拿出笔和本子,摘录有关信息,人家看他认真执着,就告诉他到图书馆去查,会查到更多信息资料。之后,他只要去南京都会到图书馆去查资料和收集信息。经过不懈努力,承包第一年产值就翻了2翻,第二年产值是过去集体经营时的3倍。

创新是企业进步的灵魂。徐进成在调研市场后,决定开发新产品,上什么新产品呢,乡办企业通常缺乏人才、资金、信息,他想到了自己的老乡在核工业部研究院上海塑料研究所。能否请他参谋参谋,于是,徐进成乘车到上海找到自己的老乡,说明来意,老乡说你来得真巧,研究所正好有一项氟塑料制品专利,寻求厂家合作,问徐进成有没有兴趣,徐进成高兴地回答,厂里正愁没有新产品呢,老乡告诉他专利转让费需要3万元,那时候3万元可是巨款,但徐进成知难而进,没有退缩,回到厂里经过多方筹集,将3万元筹集好,然后直奔上海,买下了氟塑料产品的专利,老乡答应在生产上予以技术的指导,直到氟塑料生产成功。徐进成在上海塑料研究院两名研究员驻点帮助指导下,经过数次的生产试验,终于生产出合格的氟塑料产品。
产品出来后销售是关键。徐进成带领销售人员在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奔波,一双脚走出了企业发展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不知受过多少委屈、挨过多少饥饿、跑过多少轮回,理解那些大学府、科研机构看不起一个乡办小企业也是正常的事,但他依然是那么地充满自信,充满豪情,乐观向上,相信好女不愁嫁。说起推销产品的酸甜苦辣,他是历历在目,记得一次到北京谈业务,三天只吃了三顿饭,在家乘车到夜里才到,为了节省开支,舍不得住旅社,就在洽谈单位的廊檐下铺上席子休息,到天亮时,为了等人家上班就不吃早饭,等到人家上班,鼓起勇气跨进人家办公室推介自己的产品,有的单位被他的精神感动,答应试用他的产品,还介绍其他单位给他去洽谈,为了赶到下家,中饭也顾不上吃了,就乘车前往,只有晚上才能吃点方便面讲究一下。有时还屡屡碰壁,但他没有气馁,相信雨过天晴。总有一天产品会被认可。
广纳贤才助飞翔。为了让氟器皿在全国科技领域有一席之地,徐进成加大技改投入,调整经营策略,他聘请全国已经使用他厂产品的68家高校、科研院所的教授担任企业技术顾问。先后有中科院研究员许荣华、北京大学教授李立安、厦门大学教授黄炎明、浙江大学教授魏幼璋等人自己使用并推荐使用正红塑料制品厂生产的氟器皿。经过知名专家学者的推荐,氟器皿的客户量呈几何级数递增,一个乡镇小厂的氟塑料器皿找到了侯门学府的好婆家。
1994年,我国的互联网同国际接轨,为了从网上掌握信息行情,许进成购买了正红镇第一台电脑,建立了正红塑料厂网站,在互联网上推介氟塑料器皿,《化工仪器网》、《中国科学器材网》、《仪器信息网》以及百度、阿里巴巴网等上百家网站对该厂产品进行全方位、立体化宣传。
加大技改增潜力。对于技改投入,徐进成是毫不吝啬,厂里有一台设备价值才三万元的旧设备,更换一根进口原料生产的螺杆就花去25万元。1996年至2000年,他对企业进行全面技改升级,企业投入200万的资金,添置了新设备,实现设备操作全部自动化、电动化、机动化,既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又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产品由原来的四个系列十个品种发展到18个系列二百二十余种。产品通过中国科学院、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中国科技大学等权威机构的鉴定,全部合格。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努力,正红氟塑料器皿走进了国家所有“211”、“985”工程院校,走进国家物理学院、生命科学院、海洋科学院的实验室,走进了核工业研究所、多家原子弹、导弹的研究实验室,全国有230名两院院士、候选院士、教授、研究院长期使用正红氟塑料器皿。产品还走出了国门,出口到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人民日报》、《中国化工报》、《中国核工业报》、《中国环境报》、《塑料商情》、《分析化学》、《科学仪器及实验设备》、《中国军用物资供应商名录》等媒体先后作了报道。1998年,南京大学召开华东地区化学分析测试专家研讨会,600多名专家、学者、教授出席,徐进成作为一个泥腿子首次应邀参加这样一个“阳春白雪”大会,感觉自己是“下里巴人”,刚开始心里紧张,但在主持人的鼓励下,自己胸有成竹,发言时,满怀豪情地呐喊出自己的心声:为发展振兴民族分析仪器工业贡献最大的力量!获得了专家、学者、教授的长时间掌声。
升华的梦想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正红塑料制品厂,不仅立足于滨海县正红镇,还与时俱进,高瞻远瞩,抢抓机遇,在上世纪末,同南京麦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共同投资1000余万元在南京建立生产公司,专业生产氟塑料制品。徐进成不仅拥抱了高科技还拥抱了财富,他是一个有钱的人,但他把财富看得非常的淡,依然保持艰苦朴素的家风,身上穿的都是普通平民的服饰,他说穿1500元的羊毛衫同150元的羊毛衫没什么区别,只是保暖而已。自己一家一年开支不到十万元。
他时常遗憾自己没能读大学,今年他已经60岁了,但他在工作之余,上老年大学,学习书法和乐器,陶冶情操,老有所好,老有所乐,在南京老年大学学二胡时,他拉的《良宵》《二泉映月》,原是五级的水平,后来老师都听陶醉了,破格让他学八级。他喜欢运动,不喜欢轿车,说轿车既污染环境,也不利于健康,每天上下班都骑自行车,又不堵车还能锻炼身体,经济环保,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他喜欢结交朋友,尤其是对文化人他十分敬重,他与著名诗人、文学家、作家、书法家丁芒还是挚友,经常在一起谈人生,从大师身上学习取经,感受文化气息。对子孙要求非常严格,言传身教,子女都成人成才,子女在继承经营家族企业的经营策略上,始终以企业是社会的文化理念来支撑企业的内在品质,坚持文化引导企业,以振兴民族工业为任,为社会创造财富,为职工长久就业而孜孜以求,这是一种境界,不是每个搞企业的人所能达到的,他把企业的经营产品当成了一种与国家科技进步同呼吸共命运的高度和深度。拥抱高科技,就是拥抱美好未来。这是他内心的执着追求。每当哪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用了他厂里生产的产品而研制出科研成果时,他都会由衷地感到自豪和高兴。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成功了的他,没有忘记那些穷苦的百姓,没有忘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说人不能忘本,忘本就会变质,就会堕落。他常常做好事、做善事,给社会上的孩子买书,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还关心老年事业,资助《老年报》,为老年人事业的建设做出自己的积极贡献。他说每人都要有自己的中国梦,亿万人的梦想就会汇成强大的中国梦。但愿他的振兴民族工业的梦想永远不败。
作者简介
颜俊杰,别名方竹,网名方竹清青。中国公安文联协会会员、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会员、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政协盐城市文史研究员、政协滨海县文史委员、滨海县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滨海县方竹平安文化志愿传播站法人。文章入选中央党校《理论前沿》杂志,论文《略谈国税形象美》获全国社科类征文一等奖、散文《我以我心倾宣传》获公安部征文二等奖、纪实文学《娇躯侠骨解码人》获江苏公安文联征文三等奖、出版《岁月印痕》《点亮警空》《守望平安》三部文集。
一笑而过
文‖不要微名
人不是战胜痛苦的强者
便是向痛苦屈服的弱者
再重的担子
笑着也是扛
哭着也是挑
再不顺的生活
微笑着撑过去了
痛苦或是快乐
取决于你的内心
听从你心
不问东西
不问南北

于灵云,99年毕业于江苏阜宁师范学校。19岁参加工作,一毕业就进入大套中学这片净土,在凌云的心目中,没有社会和江湖,只有真诚和美好!她这一生无欲无求,只想在教育这片沃土上耕耘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尽量不误人子弟即好!她凭良心教学!用真诚与善良去打动孩子的心!班级的孩子都迷恋她,听说是凌云老师的课,孩子们定会欢呼雀跃喜形于色!


【主编简介】
陆可爱,民族英雄陆秀夫第17代后裔。笔名许你一爱、步陆狐、陆西游、六棵艾等。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就职于江苏省滨海县第一中学中市路北校区(邮编224500),华中师范大学考试研究院首批特聘研究员,中华语文网2008年十大教师博客,万方数据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教学研究员、签约教师。主编教辅书籍近200本。
代表作:散文《酉鸡本命年》荣获大成编客“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主题征文三等奖;散文集《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被四川民族出版社2018年12月出版发行,2019年4月被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2019年10月荣获东方散文杂志社“第二届国际东方散文奖”散文集优秀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