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苑学校4000多名学生参观陆明书法刻字艺术
缪锦国采编
缪荣株摄影
展一双双惊奇的眼睛;一张张欣喜的脸庞;一个个陶醉的神情。4000多名少年儿童在校方的有序安排之下,排着整齐的步伐依次参观,聆听讲解,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雕刻艺术课。
10月27日上午,秋高气爽,阳光灿烂。泰州市姜堰区公共文化服务百家行(第302场)书法刻字艺术走进南苑学校,承办方姜堰区古风诗词书画社陆明先生,展出了他最具个性和代表性的数十件木雕艺术作品,并对师生提出的问题一一作了解答。
“活动的目的旨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倡导工匠精神。”陆明先生说,“通过活动让每一个孩子在学好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懂得追求完美,发挥极致的思想,从小都能勾勒出自己的工匠梦,为实现中国梦而立下自己的志向。”
活动中,陆明先生给学校赠送了量身定制的诗书作品,第一幅作品内容是:
教师节感怀(临江仙)
桃李甘滋养育,书田倾力耕耘。
年来年去又犁春,小溪融大海,苗木化松筠。
烛炬燃成灰尽,容颜难御年轮。
时光如瞬迹留痕,桑榆莫道晚,晖映彩霞云。
第二幅作品是(七绝) 园丁:
三尺讲台存日月,一支粉笔写春秋。
书田耕种挥汗水,南苑桃蹊万足留。
南苑学校为九年一贯制学校,今天参与活动的学生达四千多人,从孩子们恋恋不舍的目光中可以感觉到意犹未尽,希望常举行这类送文化进校园的活动。
据闻,活动得到了姜堰文广新局、罗塘街道办事处的大力支持。
由左向右:研究生王艺丶陆明丶缪荣株丶原市农行行长刘进丶泰州市中医世家医生实在人(网名丶邱梅丶考古专家丶兴化蒋庄遗址发現者孙建中。
陆明师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王志安教授,书刻作品入展江苏省第四届、第五届刻字展、中日刻字艺术精品展、第三届国际刻字展、全国情系北京刻字展获提名奖。刻字作品《寿——寿考惟祺》获2015江苏省工艺美术精品大奖赛“艺博杯”金奖。
《意在笔先》获第十六届全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2015“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银奖。
浑似天成绝妙生——陆明先生现代刻字艺术赏析 (照片)
谈到刻字,人们的印象中大都是传统碑文和牌匾。现如今,现代刻字作为一门新兴的视觉艺术,以“自书自刻”的独特形式,成为传统书法和刻字艺术的升华,是中国书画艺术唯一参与国际赛事文化交流的项目。
如果说,传统刻字是一种平面的布白,以静默纯净体现美,那么,现代刻字更为强调画面感、色彩感、刀刻感,让观者透过刀法见笔法,透过木痕见心境,欣赏到妙造自然、参差叠加、浪漫变形的现代立体艺术美感。
1954年出生的陆明先生,江苏泰州姜堰人,从小受父亲艺术熏陶,走上艺术道路。他广泛涉猎中国传统的诗、书、画、印艺术,以及美学、哲学等领域,使其在创作现代刻字作品时格外得心应手,取得了一项项优秀成绩。看他的刻字作品,是一种美的享受。
“奏刀之先,意征落墨”。书法讲究笔法,篆刻讲究刀法,现代刻字则更注重刀锋下不经意间产生的机理效果。每幅作品的各种刀法,陆明都分外追求“妙手偶得”,达到手到、意到、神韵到的境界。
创作中,他注重传统的书写性,也借助现代设计艺术进行构思,运用雕刻、绘画、篆刻、装饰等多元审美语言和夸张、变形、腾挪、穿插等手段,熟练自如地掌握这一特殊艺术门类。着力形神兼备,巧妙运用光、色、形、空间效果,更加注重神似而非形似,使作品具有充分的表现力。
观其《踏石有印》作品,据陆明讲,他沉浸其中,用心之痴。为达到山石如雷劈之势的天然机理效果,他砉然高压之猛竟断了两把大凿刀,才刻出如此天然绵绵山脉,印痕鲜明,给人以苍劲古朴的质感。
《铁马秋风》作品,入江苏省第五届刻字艺术展。整幅作品,遒劲有力,干净利落的刀功,展现了义形艺术“天然去雕饰”的效果,凸显出骏马纵横驰骋,下面带一点绿色,隐约可现茫茫草原,整个画面犹如一幅古战场角声满天秋色的画图。如果没有书法、绘画、篆刻、美术的功底及文化底蕴,何谈神韵?讲究义形合一,由义到形,以义定形,形载承义,讲求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广种福田》作品,抓住“广、种、福”大篆的三个“田”进行高低错落的巧妙构图,形成清空安宁肃静之感。“田”字巧藏在里面,有一种回归大自然的生活之感;上设一排各种古写的福字,犹如从天而降,又给画面带来祥瑞之感。整个作品巧妙利用木纹肌理的自然之美,利用刀凿的深与浅构建了画面的主与次,在淋漓尽致的刀砍斧凿中,捕捉行云流水般的感染力,使作品透着千年古刹的丝丝禅意,留下了岁月年轮沉淀的斑驳痕迹,显得作品苍劲雄郁,有着奇逸高古的气派。
他的刻字作品《梅兰芳》,在创作之前现场采风,先创作了一首五绝诗:梅韵陵梨苑,郎归故里行。万民空巷日,同醉牡丹亭。再在此基础上精心构图,创作中他灵活运用,学习古人经验,充分借鉴吴昌硕先生用篆笔写梅兰,用狂草作葡萄,用画滕蔓的方法写篆书,先写出了老辣厚重又形象的“梅兰芳”三字,再经过“飞凿如流生气韵”的刀法和“徐徐走笔轻提色”的描摹,一幅浑似天成绝妙生的作品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观众的眼前,使人产生了对梅兰芳回归故里、万人空巷的丰富遐想。看得出是陆明先生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打磨过的精品力作。注重意象合一,敢于大胆创新,用刀沉着痛快,章法疏密得宜,图形起伏变奏。
在2015年第十六届全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银奖的《意在笔先》,是陆明的得意之作。整个作品抓住了“意”这个字眼,用虚实相间、大胆写意的表现手法,静谧中彰显出刚毅的宁静之美。
作品《寿考惟祺》,以阴阳刻并用的手法,凹凸跌起自然延伸至整个画面,形成了跌宕起伏的自然纹理,以凸出的自然受光为高光色,让木纹肌理更为清晰,从斑谰绚丽中又透出了断碣残碑的古朴感。这一幅作品获2015江苏省工艺美术精品大奖“艺博杯”金奖。追求书刻合一,运用中国篆刻的古玺韵味,讲究疏密对比以及小空间的精心处理。表现祥泰之州的作品《水城》,以三个篆体的城字重叠组合之形状,用西画透视学的方法刻出了空间感,辅以象形的流水潺潺篆体的水字,突出泰州是水城的寓意,给人以祥泰之州灵秀祥和的美感。
《水乡》以中国画的构图方法进行创作。把“水乡”二字写出了潺潺流水的象形,经大刀阔斧的飞凿所产生的机理,使画面生动自然,犹如一幅水波粼粼、风光迤逦的里下河风光跃然呈现。上方刻自撰的《水乡 .忆江南词》“湖清澈,一望水无堤。漠漠湿田飞白鹭,阴阴杉木啭黄鹂,野径沐晨曦。”更添加了几分文气,其艺术风格可以说是独树一帜,无可替代。看得出,陆明现代刻字,讲究点、线、面用刀方圆交错,在变化中凸显不拘一格,既表现出作品深刻的文化内涵,又彰显出作品的雕塑美感,是传统艺术衍变到今天的一种清刚豪放气概。
陆明先生的众多木刻作品,无论是大层面的穿透,还是小版块的精雕,相互映衬,相得益彰,有着整体的美感。难怪能吸引观者情不自禁地触摸作品。陆明深知,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有文化的作品才有文气、没有文化的作品俗气,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等艺术最终拼的是文化。于是乎,他刻苦钻研古文诗词,力求在作品中处处呈现出内在的文化涵养。
在《泰州新诗》2015年第3期一本季刊上,看到陆明先生的诗书画印作品介绍,我才知道先生是位诗书画印全能的人才。
他说,搞书画艺术的人达不到“诗书画印”四绝,起码要达到“诗书画印”四有。我想这就是先生基本功的所在。对于艺术他有自己的思法,从他的诗作也有所流露,比如他对写书法的感悟是:
挥洒如云绕,斯文与字融。情痴碑碣里,自有汉唐风。
再比如他对写意中国画感悟是:
大胆挥毫先创意,细心补拙匠心存。宣层穿透锥沙线,墨色淋渲屋漏痕。妙写诗词题见雅,巧钤金石古添敦。诗书画印通融贯,形神俱备品自尊。
当然,他对现代刻字更有自己的独特感悟:
刻字奇葩多异彩,兼融百卉艺香盈。参差错落添情趣,远近幽深醉意明。飞凿如流生气韵,叩刀问版注恢宏。徐徐走笔轻提色,浑似天成绝妙生。
图片:缪荣株
文字:缪锦国
推送:张红兵
作者简介:
缪锦国:1959年10月生,泰州姜堰人,笔名金帛,资深媒体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先后获得省政府以上新闻奖20多项,著编报告文学及通讯作品选《做中国最好》《升华在那一瞬间》《追梦》。其中获全国人口文化奖一项。2005年8月获江苏省新闻副高职称。
缪荣株简介
缪荣株,男,1944年1月生,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人,1968年12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泰州晚报》专栏作家、姜堰区作协副主席。主编《泰县金融志》《姜堰名人》,分别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凤凰出版社出版。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报告文学》《中华散文》《雨花》《福建文学》《新民晚报》《扬子晚报》等中央、省、市报刊发表文学作品700多篇,多篇获全国、省市奖,30多篇作品被《散文选刊》《今日文摘》《小说精品》《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民间故事选刊》,百度百科丶网络作文教材等入选。出版小说集、散文集5本。2020年第四期《今古传奇》,2020年6月中国作家网发表长篇小说《银行风云》。此外,60万字纪实文学《胡锦涛和姜堰》,主要叙述高祖胡沇源13岁 在清·道光年间(1833)到苏北东台茶叶店学徒,一直写到胡锦涛中学毕业,其间126年的家族史。纪实文学从2018年1月27日每周六在加拿大多伦多《大中报》读书栏目发表,至2020年7月11日已发128篇。
作者简介
张红兵,江苏人,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博士,北京大学元培商学院特聘教授,作家、诗人,中华新文学联盟泰州分盟主席,《青年文学家》杂志理事会泰州分会主席,环球书画院院长,中国书画艺术院院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授,中国老教授协会教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所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中语会研究员,中国校园文学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全国中小学名师联盟常务理事,《作文报》社采编,《课堂内外》特约编辑。非凡诗社成员。曾撰写巜新闻写作大全》《社会调查研究》《校园文学与创作研究》《校园小记者培训教材》《土山传奇》《陈毅抗战史》《柏树娘娘》等。曾参加参加中国老教授协会基础教育分会成立大会暨学生培养报告会、2020北京大学基础教育论坛、中国校园文学委员会全国校园文学与社团研究课题成果展、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门委员会2011年首届全国小学小学名师表彰会等论坛会会议并作典型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