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仁爽
小时候,当遇到雷雨闪电的天气,妈妈会把我们揽在怀里,温柔地说:“孩子,做好人,就不用怕打雷!”那时,我们对雷鸣闪电心怀敬畏,不要做坏事——这是民间最质朴本能的敬畏。
长大后,我们读孔孟之书,唯心存敬畏,方行有所止!培养兼济天下的抱负,学习他们“敬”先贤的人生理想和道德形象。逐渐明白了孟子的对天的敬畏之情——“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懂得 智者、圣人,之所以不凡,是因为他们有所畏惧也有所敬仰。
曾国藩,我国近代史上的军事家、政治家和理学家,晚清第一名臣。“心怀敬畏,方能行有所止”是他的“敬畏”观。曾国藩认为,身处官场,必须懂得敬畏。他在给曾纪泽的家书中写道:“敬则无骄气,无怠惰之气。”用现代的话理解意思是说 :只有心存敬畏,才能有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才能有战战兢兢的戒惧意念;也才能在变幻莫测、纷繁复杂的社会里,不分心,不浮躁,不被私心杂念所扰,不为个人名利所累,永远谦逊平和,保持内心的执著和清静,恪守心灵的从容和淡定。
由此可见 敬畏是人生的大智慧,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行为准则。
人,不可以没有敬畏的心。心怀敬畏,方能行有所止。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用现在的思想来看孔圣人的话依然对我们有重大的警示作用。他告诉我们做什么事前,都要先思量一番,懂得举头三尺有神明,不可行可恶之事。所谓“天地有定律,四季有成规,万物有法则”,现在,自然、真理、规律就是我们需要敬畏的天命。

畏大人就是对领导、父母、长辈、有道德学问的人有所怕,才会有成就。敬父母、敬师长、敬自然、敬万物,心存敬畏,才能有所成就,才能行至高远。而畏圣言,是什么意思呢?像我们读《论语》,看四书五经,这些都是圣人之言,阅读圣人之言,才能知古鉴今、心存敬畏。
现今社会因为没有敬畏,所以恶搞经典成风。比如大家熟悉的六小龄童版的《西游记》,被所谓名导们翻拍的面目全非,幸好原著吴承恩老先生早已做古,要不也得让这些孝子贤孙们气得吐血而亡。
因为没有敬畏,所以崇高贬值。有的人都堕落到怀疑英雄董存瑞,黄继光的地步了。甚至连人民领袖都敢拿来调侃。这不能不说是人性和道德的丧失。这也是我们应该从内心深处应该反思的问题。因为没有敬畏,我们的人生不再神圣,所以内心没有仰望,也没有尊敬。无忌惮,就是没有敬畏之心。没有敬畏之心,就会目无纲常、规则、法度,就会品格缺失,最终必定陷入祸患的深渊。
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往往就会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甚至无法无天,最终吞下自酿的苦果。毫不客气地说,现在被审判的高官们就是丧失了对人民对社会对国家的敬畏之心,才有如此下场,悔之晚矣!
人这一生,敬畏要放在心中,不该碰的红线坚决别碰,不该越的雷区坚决别越。心怀敬畏的人,才会在做事之前,保持谨慎的态度,不迷失自己的心智。不仅看得见诱惑的甜头,还能预见到它的苦头,会权衡利弊,有所取舍。人生无所畏,实在危险,所以我们要有敬畏之心。做人,只有有所害怕,才会有所止步。在当今社会错综复杂形势下,面对纷繁世事,面对自己内心,每个人只有心怀敬畏才能见方圆、守规矩,踏踏实实干事, 干干净净的做人。
人啊,心里有敬畏的东西,才能知道哪些可以无畏,在无畏的领域可以一往无前;心里有敬畏的东西,才知道哪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不能去做的。心里有敬畏的东西,才能认真利用好每一天的时间,做该做的事情,做正确的事情!人这一生该有所敬畏,敬天、敬地、敬父母、敬师长、敬自己……常怀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万物众生,都值得我们敬畏。因为敬畏,而爱;也因为敬畏,看见爱;更因为敬畏,才有真正的感动。

敬畏天之大,敬畏地之博;敬畏天赐予了万物,敬畏地承载了众生。敬畏自然,敬畏它的绿意葱葱,敬畏它的白雪皑皑,敬畏它的风云雷电,敬畏它的色彩斑斓,敬畏它的萧条枯寂,更敬畏它的“道法自然”。敬畏学业,敬畏它可以带你从蛮荒之地走进富庶之乡,敬畏它使你从一个一无所知的顽童蜕变成博学多识的,有一技之长的社会有用人才。敬畏工作,因为工作使我们的生命更加精彩,让我们过上富裕的生活。我们要感恩工作,深深明白我们生存的每一天都离不开工作。工作需要我们,我们更需要工作。敬畏我们的父母,勿待风不止的时候再让树静,勿待亲不在的时候才让子孝。父母养我们小,我们要养他们老。人很渺小,因为有了信仰与敬畏之心,反而让我们内心清澄而庄严。
当然谈到敬畏,我们经常谈到的是敬畏生命,但是其实世界万物都是有灵性的,都值得我们去敬畏,对于文字也不例外。文字,是一种传递信息的工具。但是它不仅仅只是传递信息,它同时也传递一种情感一种关系,甚至一种别样的美。很多文学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也是因为作者对文字怀有深深地敬畏之心。遥想千百年前,《吕氏春秋》成书后,悬挂在城墙上布告天下:若能修改一字,赏黄金千两。然而,没有一个人能从整本书中找出一个欠妥的字。从这个案例足可以看出古人对文字保持敬畏是超乎想象的,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流传千古的《吕氏春秋》。

北宋文学大家欧阳修,“不怕先生责怪,就怕后生笑”,对其写过的作品改了又改,直到满意为止。而现代著名画家吴冠中的画,可以说价值千金,他的随随便便一幅作品都能引起收藏家们的哄抢。但他却常常把别人认为已经极好的作品他却不满意的作品毫不犹豫的烧掉。所以他的作品每一幅都是经典。

先生们对文字、对艺术的敬畏,让人感动。也是因为他们内心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他们真正做到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做到了“上对的起先人,下对得起子孙”,是我辈学习的楷模。
近期有文友老师们私聊我,指出我的文字错误,我很惭愧,诚恳接受,也深刻认识到自己对文字的敬畏不足。希望文友老师们以我为戒。诚然,大家们都是如此的敬畏文字,况我一介草民乎?
且平凡之人,常怀敬畏之心,就不会轻易浮躁,内心自然生养出一些正气、庄严与崇高。既如此,何乐而不为呢?朋友们, 生命是一次不可抗拒的旅行,一路走下去,有崎岖不平,也有鲜花掌声,唯心存敬畏,方行有所止。

《绝对文学微刊》征稿函
一、推文时间:原则上每周二四六推发作品,如遇重大节假日或平台重要活动,随时调整推出时间。
二、栏目设置:平台开设:小说、散文、诗歌、杂文、文艺评论、报告文学等栏目。
三、投稿要求:1、本平台不讲关系,以质取稿,严禁抄袭和一稿多投,所有来稿文责自负(投稿作者务必添加主编微信:13966506591,以便发放稿费)。2、因人手有限,本平台概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投稿15天内未刊发或未接到用稿通知,稿件可另行处理。3、投稿作品必须是原创作品,未在其他微信公众平台发表过。来稿请投《绝对文学微刊》邮箱:1149194646@qq.com,并附百字以内作者简介、手机号码、近期生活照。
四、稿费发放:作者稿费即读者赞赏,无赞赏无稿费。赞赏百分之八十以微信红包形式发给作者。鉴于查找、截图等环节费时费事,10元(含)以下赞赏不予发放,用于维护平台日常运转。文章刊发七日后截图发放作者赞赏,之后的赞赏不再发放。凡投稿作者或接受约稿作者,即视为自愿接受上述条件。《绝对文学微刊》期待您的佳作。
五、特别提醒:《绝对文学微刊》部分插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