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上公开课
赵玉琴
国庆节前一天,幼儿园通知所有老师国庆节后上一节公开课,课题自选。
我上什么类型的课好呢?这学期在袋鼠班,我每周上一节手指游戏课和一节礼仪课,可是觉得上手指游戏课没有经验,也可能是班上孩子是混龄的,有的宝宝一节课下来,手指游戏还是没学会。
之前也听其他老师上了手指游戏课,可是光听没练,纸上谈兵,没什么收获。最后我决定,还是上手指游戏课吧,如果上的不好正好请各位老师和领导指教,以便以后不断改进。
说干就干,我立刻去园长办公室,找到一本手指游戏教学用书,翻到《冰糖葫芦》,字又少,红红的冰糖葫芦吸引着我的眼球,当即我就把《冰糖葫芦》这个课题报给了园长。
说实话,从教十几年以来,上课无数,可从来没有上过一节公开课,说不紧张没人信,紧张吧,也没人替你上,只好硬着头皮作准备,真有点被“逼上梁山”甚至被强迫的感觉。心里默默地想,要么成“好汉”,要么是“死尸”。
国庆节放假八天,在家想想就紧张,翻出以前的照片,发发抖音,以此疏缓压力。在家把《冰糖葫芦》手指游戏过程反复练了几遍,又构思着上课时如果吸引孩子。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我想先用猜谜语导入冰糖葫芦这个关键词,再启发孩子们说出冰糖葫芦的形状、颜色和味道。
进入手指游戏主题教学,我计划先自己做一遍手指游戏,接着分解手指游戏操作过程,我说一句让孩子们跟着学一句,通过“总——分——总”的过程,使孩子们从反复练习中掌握手指游戏操作。
下一个过程应该是课堂高潮部分——品尝冰糖葫芦。我请所有孩子们悄悄闭上眼睛,我用英文从一数到五,孩子们再睁开小眼睛。其目的,一是让孩子们回忆冰糖葫芦的形状、颜色和味道;二是让孩子们等待着从一数到五,有延迟记忆作用,同时也帮助养成自我克制的品质。在此上让孩子们观察、品尝冰糖葫芦,以达到升华作用。
最后小结部分,让孩子回忆今天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回家后把冰糖葫芦手指游戏和爸爸妈妈分享。
手指游戏教案写写改改,改改练练,前前后后不下十几次。可在公开课上还是出了点“小意外”,正如校长在评课时安慰大家的“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
周二下午上课,周围的环境似乎草木皆兵,我怀着内心的紧张,强作镇定地站在孩子们和领导老师们面前。
开始上课,我的心“扑通扑通”地跳,把准备好的谜语说了一遍,结果漏掉了说“打一食物”。尽管如此,还是有两个孩子说出了谜底———冰糖葫芦,可是,课堂上应有的神秘效果没有达到。这种“意外”的出现,可能是我早上不小心把冰糖葫芦的图片使孩子们看到了。我只好临场发挥,将计就计,笑着问孩子们:“你怎么知道的呢?”……
后来,又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意外,还好“有惊无险”,被我巧妙化解。我问小朋友们:“某某小朋友做的好不好啊?”想不到竟然有个小朋友回答“不好”。这让我始料不及,此时的我灵机一动:“那你上来做给大家看一看!”这个小男孩很害羞,于是我上前轻轻的拉着他双手,陪他一起做了一遍手指游戏。
最后的课堂小结属于“迟来的爱”,应该在小朋友们品尝冰糖葫芦之后进行,而不是在洗手之后进行,我觉得错过了最佳时刻。
就这样一节公开课在紧张而“惊险”的气氛中完成了。
万事开头难,凡事都有第一次,久炼才能成钢。我想,如果在我以前的教学生涯中,学校常态化的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进行这样的大练兵,上一节公开课对每一位老师来说,都应该是小菜一碟,手到擒拿。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就如树上的叶子不会相同的,课堂上出点小“意外”也属正常,老师能巧妙化解处理好突发状况,也是课堂上一大“亮点”。
衷心感谢幼儿园给了我一次上公开课的机会,也是提升自我的机会。
2020.10.20晚

作者简介
赵玉琴,原本“赛小子”,后在多年的幼教工作打磨中,逐渐变的性情温和,爱孩子,爱家人,爱看书,平时喜欢写点随笔,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试图做孩子一生中的贵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