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美 育 救 诗 》
金平、张红兵
王国维先生生前曾提出“美育救国”的口号。
王国维先生认为当时的中国社会的“美育意识”,对比起西方来讲,是落后了。在美育上,中国有必要把其作为当务之急,急起直追。
其实,王国维先生的发聋振聩的呼声,直到今天,依然有警世的作用。
美育的话题,美育的进行,对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身份与地位的关系,我们并不适宜去议论救国之事。但我们却可以议一议“美育救诗”的课题。尤其是当今的手机诗,写得很乱,写得不符合审美要求与审美规律。如何医治?解铃还须系铃人。
诗美还须用审美。诗的定义虽然难以“标准”,但不美就不是诗。诗是为美而生的。为美而歌的。为美而吟的。诗之美,既有诗意之美,这是内在之美。也有言辞之美,这是外在之美。诗是一种艺术,诗必须要具有艺术之美。
当今的手机诗,在审美方面很不理想:
既缺形式的美,更缺内容的美。
不少的手机诗,如果从美的角度去衡量,根本就不是“诗”,充其量只是“话”。不是写“诗”,而是写“话”。要想纠偏目前诗界的弊病,要想扭转这种不良风气,唯有靠“美育”,靠“审美”!
为什么要去审美?为了发现美、追求美、享受美。因为我们的生活需要美。为什么要读诗?为了美!为什么要写诗?为了美!为什么要论诗?为了美!为了自美、他美、留下美!
诗在外表上,要具备三美:优美的韵律、精美的语言与美丽的想象。
美的韵律:节拍旋律。
美的语言:辞藻华丽。
美的想象:比喻浪漫。
诗在内容上,也有三美:物美、情美与意美。
春花秋月是物美,千里共婵娟是情美,与尔同销万古愁是意美。
《美学》把美分为“美论”与“审美”。“美论”是美的理论,具有指导性作用。“审美”是美的行为。是实践性的东西。
在写诗中,审美比美论更重要,审美是对美论的具体运用。打仗,既需要读兵法,更需要根据具体去运用兵法。不懂美论,有老师与书本。老师可以教你,书本可以参考。但不懂审美,吃亏的只有“阁下的事”。我们只有通过审美,才能自救,才能把诗写好写美。所以,“美育救诗”的说法,是可以成立的。
什么是“审美”?“美学者,论事物之美之原理也。”审美者,就是把美之原理具体运用也。如何在写诗中具体运用审美原理?那可不是简单的篇幅可以交代的。论缘份吧。不过,诗词中的“趣、味、韵”的欣赏是很重要的,写诗时就要多关注这三个字的方面的审美。

作者简介
张红兵,江苏人,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博士,北京大学元培商学院特聘教授,作家、诗人,中华新文学联盟泰州分盟主席,《青年文学家》杂志理事会泰州分会主席,环球书画院院长,中国书画艺术院院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授,中国老教授协会教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所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中语会研究员,中国校园文学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全国中小学名师联盟常务理事,《作文报》社采编,《课堂内外》特约编辑。非凡诗社成员。曾撰写巜新闻写作大全》《社会调查研究》《校园文学与创作研究》《校园小记者培训教材》《土山传奇》《陈毅抗战史》《柏树娘娘》等。曾参加参加中国老教授协会基础教育分会成立大会暨学生培养报告会、2020北京大学基础教育论坛、中国校园文学委员会全国校园文学与社团研究课题成果展、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门委员会2011年首届全国小学小学名师表彰会等论坛会会议并作典型发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