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伊犁
文/段清华

时光荏冉,转眼间我从边陲伊犁调回陕西工作已八载有余,但西北边城伊犁山山水水仍如梦幻般在我的脑海中浮现,无法挥抹掉。

伊犁是我的第二故乡,从八九年十月入伍直到九八年十月调回西安武警工程学院工作,我一直在伊犁当兵。有三年时间在西安上学,期间,我和伊犁支队的领导和战友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其间利用假期我还曾两次回伊犁部队。九五年从军校毕业提干后,我又被分配返回新疆伊犁武警支队,担任过支队政治处组织干事,宣传干事,足迹踏遍伊犁地区的八县两市,对伊犁有了一个较为深刻的了解。如今,虽然已是边城伊犁的他乡异客,但我仍以曾是伊犁人而骄傲和自豪。

沿着古丝绸之路向西、再向西,走过敦煌莫高窟,翻过吐鲁番的火焰山,在新疆首府--乌鲁木齐稍作休整,然后再沿天山北麓--乌伊公路西行800公里,当清莹透亮的赛里木湖尽收你的眼底,向南翻过天山果子沟便进入了伊犁境内。

在新疆有句口语: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的确,当你的视野由茫茫戈壁沙滩变成一片绿洲,你会感到心旷神怡,犹如干旱的禾苗遇到久盼的甘霖,那股畅快劲甭提有多么爽心。翻过果子沟不远处就是新建的商业重镇--清水河经济开发区,从清水河沿310国道向北28公里,便是举世闻名的中哈霍尔果斯口岸。十八年前我在伊犁当兵时,这里只是一个偏僻冷清的小互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霍尔果斯已建设成为国家一级边贸口岸,海关、边检、涉外酒店、互贸大市场应运而生,把霍尔果斯装点成为繁华的不夜城。据说申报撤镇建市的筹备工作正在进行。从清水河向东折回,不到6公里便是清末民族英雄林则徐屯垦戍边的旧址--惠远古城。这里经过几代各民族的团结互助和勤劳耕作,目前已成为伊犁地区重要的粮棉、水果、燃煤生产基地。继续向东,就进入了伊犁首府--伊宁市。伊宁市素有花城的美誉,以解放路和斯大林街交汇点--街心花园为中心,林带、花栏、草坪几乎连成一条绿色的纽带,把伊宁市装扮成春天的少女。伊宁市郊的居民家家户户院内有果树、葡萄架,市中心的单位和个体户,户户院内和门前有盆景和花卉,人们爱护花草如同爱护自已的眼睛一样。走在伊宁市的大街小巷,你仿佛置身于绿色的海洋中。以州党委十二层办公楼,伊犁特大洒店,州邮电通信大厦为主干的新楼群,鳞次梯比,与古香古色、婀娜多姿的民族楼阁交相辉映,使这座古老的民族城市充满了现代化的气息。在伊宁市,全国各地以及国际商品大都可以买到。随着乌--伊高速公路、伊宁飞机场二期工程的峻工,从伊宁市到乌鲁木市、国内各大城市,乃至世界各地的交通条件也将得到改善,乌伊铁路精河--伊宁段的竣工通车,使伊宁市成为我国通往西亚,北欧的重要陆地、空中枢纽,其经济战略地位将更加突出。

在伊犁8年多的军旅生涯中,由于部队工作的特殊性,没有专程游历过伊犁的名胜--伊犁河、惠远鼓楼,那拉提草原等,但为了伊犁各族人民的安宁和幸福生活,我们却曾不知多少次巡逻在伊宁市的大街小巷,足迹踏遍了伊宁市的每一个角落。伊宁的三区革命纪念馆、伊犁河的夜景、伊犁哈萨克民族的热情好客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中。

在伊犁这片神奇古老而如梦幻般的土地上,我由一个普通战士成为一名武警警官,由一个文学爱好者逐渐进入了文学的殿堂,92年年初因创作成绩比较突出被吸收为中国作协伊宁文联作协会员。我衷心地感谢伊犁这片热土,感谢伊犁武警支队领导和战友对我的无私关心和帮助。虽然由于工作调动我离开了她,但伊犁作为培养我成长进步的第二故乡将永远会牢记在我的心里。

2006年“八·一”期间,我带着王钢、宋玉涛等两名书画家以《三秦书画边塞行》为主题,到新疆进行书画交流,专程重返伊犁,在武警伊犁支队、伊犁军分区尼勒克人民武装部、武警8663部队的热情接待下,尽情享受唐布拉草原——千里画廊的大自然美景,吟诗、作画、唱歌、跳舞,又一次流连忘返,不思归途。在新疆自治区文研会的接待晚宴上,我还现场吟诗一首,受到在场艺术家、老师和朋友们一致好评:

再访小白楊
再访小白杨,
来到哨所旁,
排排白杨齐列队,
欢迎老班长。
离别八年回故乡,
梦里常见小白杨,
啦啦啦……
思念的泪水顺着歌声淌。

抚摸小白杨,
合影照张像,
铁打营盘流水兵,
咱们同站岗。
阔别多年回边疆,
今日又到哨所旁,
啦啦啦……
欣喜的泪水随着歌声扬!
期待着有一天我能有机会再返伊犁,再去看一眼我梦中的故乡!

作者简介
小白杨,本名段清华,曾经军旅十余载,痴心文学终无悔。男,陕西华阴人,现居渭南。中共党员,军转干部,热爱新闻文学写作,在中省各大媒体报刊网络发稿百万字。创作歌曲《再访小白杨》已在军内外传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