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清楚的记得,那一夜他洗澡的时候,手机来了一条信息。我喊他一声他没听见,就忍不住看了一眼,没想到……我和老公在一起十年多了,他从来没对我说过这种浪漫的情话。我气的浑身发抖,说不出完整的话,直接跑到卫生间,把手机摔到了地上。我老公慌忙躲闪,问我发什么疯呢,我吼了一句:“做过什么亏心事,自己知道!”就转身离开了家。摔上门的那一刻,我心里想着一定要跟他离婚,但是我回到娘家后,冷静下来了。

我不想把我辛辛苦苦建立的家庭,让给那个女人。如果离婚的话,不是白白便宜她了。我老公一直给我打电话认错,希望我能看在孩子的份上,不要离开他,跟我保证不会再跟那个女人联系。于是我回到了家,但是心里怎么都过不去,每到夜深人静,就想起我老公跟那个女人聊的,那些不堪入目的话。

以前我跟我老公的夫妻生活并不和谐,忙于孩子和工作,一天到晚很累,根本不想那些事儿。出了这事儿后,我反而很想和我老公发生亲密关系。可我老公却很被动,完全敷衍了事儿。每到这个时候我就又气又恼,拼命地问我老公跟她的一些细节,说了我也生气,不说我也生气,最后都是以吵架结尾。

知道的越多,我越痛苦,脑海里常常浮现我老公跟她在一起的样子,怎么都无法释怀。于是我找朋友查到小三儿的单位,直接杀过去在她门口痛骂。我老公知道后居然要和我离婚,说有什么气冲他来,不要找别人麻烦,受不了我天天这么折腾,宁可净身出户。老师这不是我想要的结局,之前我们很幸福的,我想要他回来。我同意公开,得到大家的帮助。

老吕来了:
最开始你气势汹汹的提离婚,是半真半假,虽然想要解脱痛苦,但大部分还是想让你老公挽留你,回归家庭。直到你老公坚决要离开的时候,你才发现你对他有感情,才想到其他幸福的点滴,然后不想放弃,更不想把这个男人让出去。老师能够理解你,因为你内心受伤了,失衡了,委屈无处诉说,才会作闹。
你希望你老公能够关心你,理解你的痛苦,能够多哄哄你,安慰你,对你更好,能和小三彻底了断。其实你并非真的想离,但是没有休止的作闹,对于你丈夫而言,离婚是一种解脱。你们的婚姻关系已经很脆弱了,从最开始他对你有愧疚感,想要真心回归家庭,变成最后同意离婚。最开始的愧疚转向了憋屈,最后成了愤怒。
你去小三单位闹,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个事情弄得人尽皆知,他会同情小三,觉得自己已经多次赔礼道歉,你也选择回家,还一直这样,就没法过了。其实你只是需要沟通技巧,并给他一点时间。毕竟你们有孩子作为情感链接,还有多年感情辅助。想修复和老公的关系,不知道怎么做,可以向我提问,我来帮你。

能够治愈你的,从来都不是时间,而是脱离开当下处境、以旁观者的视角去看待整件事的全貌。你只有冷静的跟自己谈,才能真正说服自己。此后,心里的那种释怀,才是彻底的放下。

贾平凹在《自在独行》中说:
我本就是一个不喜欢主动的人,
虽然灵魂有趣,
但不爱表达,还死犟,也慢热。
遇到懂我的人是幸运,遇不到也是正常,
慢热,沉默,喜欢独处……三观正,
比你想象的深情,也比你以为的冷漠……
说的真好,
懂得人不用说,自然能体会那份好,
不懂的人,又何必说,
弱水三千,他自有他的钟意,你也自有你的坚持……
本就不是一路的人,各自安好,不必强合。
只是,有时候最难把握的,
是自己内心的那个度,
既不屑于靠卖弄去哗众取宠,
又不甘心真的把自己孤独到曲高和寡,
渴望被人欣赏,又担心被轻贱了尊严,
有时候,真遇到一个心动的,
反而更容易进退失据,发挥失常,乱了方寸,
所以,这样的感觉,
就像村上春树所说的那样,
哪里会有人真喜欢孤独,
不过是害怕失望罢了,
有些时候,还真是……

心理学上也讲“三岁之前定江山”。
在三岁以前,人格模式几乎已经确定了。
三岁之前父母亲对待孩子的方式,时常是让他守规矩,你不能做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大笑,不能大哭,不能够有愤怒的表现,不能发脾气。

事实上,每一个孩子在表现这种情绪冲动的时候,都是非常自然的。
这种原欲应该要有一个适度的表达管道。但是如果父母亲打压的话,太讲究规矩的话,这个孩子就会在三岁之前把这些原欲,原始的情绪、表达的欲望、求生本能的欲望,包括饮食的欲望,或者吃喝拉撒所有的欲望都压抑住,无法适度地表达,以后会造成一些问题。

出轨对女性灵魂的伤害过大,会带来对自我的全盘否定,信任与安全感被破坏,宛如撕裂的痛,强烈的抑郁失落感。出轨对男性的冲击更多是愤怒,被背叛感,回避不想面对,会质疑自己的性魅力。

如果一段感情让你患得患失、揪心落泪,那就算了,换个人吧。你要明白,人活一世,不是为了爱情,而是为了快乐。没有任何一份感情,值得你用心碎去守一生。

今天上午一位13岁厌学孩子的沙盘呈现,大家说一下感受!

父母如何把孩子养成精神病
——
臣臣这个月又发病了三次。
一次是拿刀要砍母亲,最终砍碎了茶几。
一次是用拳头打伤母亲的鼻梁,留下一片乌青。
最近一次臣臣没有伤人,而是突然眼睛上翻,全身颤抖,大叫大喊了好多分钟,然后自己睡去。
臣臣是一个十五岁的男孩,曾被医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已经两年没有再去过学校,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我分析了他的诊断为:分离障碍,建议把抗精神病药物减量到最小。
臣臣的发病情景几乎都与母亲有关,而且这些看起来怪异的行为呈发作性而非持续性。
臣臣不发病时,一切都很正常,表达流利,极具幽默感和戏剧性,喜欢笑,爱好广泛,朋友多。
这是分离障碍的性格基础:表演性的人格。
臣臣经过一年多的治疗,病情基本恢复,目前发作频率和程度已经大大降低。
可是母亲认为儿子的病还没好,每次就诊时会细数最近这个月内臣臣的罪状,然后期待的盯着我,似乎要我为她做主。
这次就诊时,臣臣面对母亲罗列三重“罪状”,不置可否。他说,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就像做梦一样,很清晰,但是又感觉不是我做的。
这是一种人格解体的体验,用解离来防御内心的冲突。每次发作后,臣臣都会自责一番,向母亲道歉,然后就像没事人一样,继续他不上学的自由生活。
问及当时的发作情境,一家三口的回答都出奇一致,要么回答:我不记得了!要么说:我们也不知道他为什么发那么大火,我们什么都没说啊。臣臣也很配合:每次发作后我都不记得了。
臣臣始终成为那个有病的孩子。
这次就诊时谈到父亲。
臣臣说,爸,你上班太辛苦了,身体又不好,不如换一个工作吧。
父亲说,我也不会做其他的工作,年龄大了又学不来。
臣臣说,没关系啊,大不了我们可以去讨饭啊,很多人靠讨饭都发财了……
父子俩不时哈哈大笑,看起来很和谐有趣的父子沟通。
突然间,啪的一声,母亲把病例本重重的摔到桌子上,满脸愤怒和委屈:你们两太过分了,有考虑过我的感受吗?家里谁的贡献大,谁最辛苦?你们竟然还在这里说说笑笑,如果你们觉得讨饭光荣,那我们全家都去讨饭吧,以后别来看病了。
母亲的话传递了三重意思:
1.我被忽略了,我很不满意。
2.我是对家贡献最大的,你们要听我的。
3.我最辛苦,你们情绪上要以我为先。否则,你们都别想开心。
4.如果你们不听话,我就让你继续生病(威胁不看医生)。
果不然,臣臣开始紧握拳头,咬紧牙关,怒视母亲,全身僵直。
我问母亲:臣臣要发病了,你知道为什么吗?
母亲似乎有所理解,但是又很无奈,哭了起来:我恨自己,但是我真的受不了孩子和父亲亲近。我受了那么多苦,整个家都是我撑起来的,你问这个男人对家做过什么贡献,他不配做一个父亲啊!
所以你把对丈夫的不满传递到儿子身上了?你想让儿子和你一样恨他父亲吗?
母亲哭的更厉害了:都是我的罪过啊,我不想这样害孩子,但是我控制不住。
母亲不应该受到责备,但是她在家庭动力中的破坏性互动是需要用一定的强度加以呈现,否则她不会改变。
一个忠诚于母亲被委派去恨父亲的孩子,一定会有心理问题出现,这是精神疾病发生的病理性家庭动力之一。
臣臣的精神疾病某种程度上是对倾斜的家庭关系的平衡反应,用生病转移一部分父母之间的冲突。
同时也在表达对母亲操控自己的不满意,渴望母亲能够理解自己。
如果你想养育出有精神疾病的孩子,你一方面要将对伴侣的不满发泄到孩子身上,一方面还要操控孩子的一言一行,不如你的意,就要发火,甚至打骂孩子。或者,仍由伴侣虐待,你啥也不做,从家里逃走!
最后,臣臣的母亲说:我改变不了我老公,为了孩子我也不会离婚。我觉得我需要吃一些药,我太容易失控了。
~老吕的案例手记

看到这样一段关于爱情的描述:
我做好了要跟你过一辈子的打算,
也做好了你随时要走的准备,
这或许就是爱情里面最好的心态吧,
深情而不纠缠,
我是爱你的,但 你是自由的……
听上去很唯美,
但说说容易,
真要做到深情而不纠缠、好难,
爱情原本就是一场难分难舍的缠绵,
得多强大的内心,
才可以做到收放自如,进退随意……
所以,在深爱的时候,
能保留一份尊严给自己就足够了,
纠缠过后,当所有的努力都用尽了,
让那份尊严带自己离开,
这样就很好了,
毕竟,爱若都能这么理性,
又哪来的爱之深,恨之切呢……

吕善镇:中共党员,
中国心理学会会员,社会
工作者,人民陪审员,法
律工作者,国家注册心理
咨询师。擅长家庭情感、
变态心理。

济南慧爱心灵家园是济南市首家以“呵护心灵、关注心灵健康”为己任的
专业心理机构,是经过济南民政局和济南工商局批准成立的,机构汇聚了众多
心理学界知名专家和多年从事心理咨询行业的心理咨询师。济南慧爱心灵家园
加入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发起的“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教育公益行动”
一十百千万工程,通过工程的开展提供有效的渠道,引导青少年和家长反映诉
求,及时解决求助问题,呼吁和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逐步建立全国青少年心理公共平台。

欢迎倾听老吕心声!

欢迎关注老吕微信公众号



于建宏(剑鸿),江苏省小学十大书香人物,江苏省诗教先进个人,盐城市全民阅读优秀志愿者,滨海县阅读公益推广大使,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滨海县作家协会副主席,滨海县诗词协会理事,滨海县教师发展中心小学教研室主任兼小学语文教研员,《中国诗人》《扬子晚报》《山东诗歌》《北极光》等报刊发表诗歌,诗作入选《2016江苏新诗年选》《中国诗人年度诗歌选集2017》《2018中国微信诗歌年鉴》《<东部文学>2019年作品精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诗歌大赛作品精选》等多部诗集,曾获“中国太湖风”优秀诗歌奖、江苏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诗歌大赛铜奖、滨海政府文艺奖等。诗观:用诗歌记录生活,用诗歌映照内心。不做无病呻吟,也不故弄玄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