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诗 为 乐 心 》
金平、张红兵
中国的方块字,是不好搞的。中国的“乐”字,是一个混合体的字,它既可以作动词用,如“快乐”。又可以作名词用,如“乐器”。
为什么要读诗写诗?目的只有一个,为乐心!
这个“乐”,是快乐的“乐”。是让心能快乐。用现代术语去表达,读诗写诗,是为了让精神得到愉悦!
这样做,是不是属于自私呢?N0!人与动物不同,人不但要物质生活,还要精神生活。人要有满足感,不但要有物质的满足,还要有精神的满足。
诗与歌,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可以愉悦人们的精神。是人们的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诗可不可以大公无私?去为人民服务?去为工农兵服务,而不是去为“乐心”服务?不可以!
文艺有文艺的特点,诗词有诗词的规律。为人民服务,那是属于行政的事情,属于行政的责任。行政可以下达行政命令,诗词就不能下达行政命令。行政可以发红头文件,诗词就不能发红头文件。
写诗总要有目的。为什么写诗?我们要为人民,为工农兵去写诗。这是外行说话。说实话,任何一个诗人都没有这个资格。你凭什么资格去为人民写诗?那怕你的诗是赞美劳动人民的,你也没有资格代表人民。诗就是诗,诗不是“人民的代表”。
如果你的诗在逻辑上,在语法上,在修辞上有问题,但却一厢情愿去代表人民,那就更无法说得过去。人民也无法接受。诗有诗的独立性,诗是个性的东西而不是共性的东西。作者只能代表“个性”,所写的诗也不可以代表人民这个“共性”词。但却可以代表另外一个“共性”词,就是“审美”。
为什么写诗?为了审美,为了自美他美留下美。人类社会需要审美活动。写诗本身就是一种审美活动。这是诗的本质。很多人,天天写诗,却根本没有这种意识。读诗与写诗,都是一种审美活动。如果诗写不出美,读者也就读不出美。诗可以说是为读者服务,但就不可以说是为人民服务,说是为工农兵服务。诗为读者服务,就是为审美服务。
诗为什么不能说为人民服务呢?道理很简单,不是所有人都去读诗的。诗为乐心。诗是通过审美活动的手段让人们的心灵得到快乐,让人们的精神得到愉悦。因此,我们在写诗时就应该要关注以下的重点。
一、个性的诗比共性的诗美。梅花比油菜花美。梅花迎寒独放。油菜花是整齐的划一。
二、选择题材很关键。情以物兴。梅花比土豆美。诗梅花比诗土豆的韵要美得多。
三、情要美。人的心情有好坏。但写诗却可以让坏心情变美。愁情不美,但“问君能有多少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很美。通过审美手法,可以让愁情变美。
四、感受要美。感受是物与情的结合体。物与情的结合,是诗词境界高低的关键。“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月与情感受的结合。
诗为乐心服务,接地气。诗为人民服务,不靠谱。

作者简介
张红兵,江苏人,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博士,北京大学元培商学院特聘教授,作家、诗人,中华新文学联盟泰州分盟主席,《青年文学家》杂志理事会泰州分会主席,环球书画院院长,中国书画艺术院院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授,中国老教授协会教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所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中语会研究员,中国校园文学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全国中小学名师联盟常务理事,《作文报》社采编,《课堂内外》特约编辑。非凡诗社成员。曾撰写巜新闻写作大全》《社会调查研究》《校园文学与创作研究》《校园小记者培训教材》《土山传奇》《陈毅抗战史》《柏树娘娘》等。曾参加参加中国老教授协会基础教育分会成立大会暨学生培养报告会、2020北京大学基础教育论坛、中国校园文学委员会全国校园文学与社团研究课题成果展、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门委员会2011年首届全国小学小学名师表彰会等论坛会会议并作典型发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