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文化老人徐逸舲
缪 荣 株
多少年来,在姜堰的步行街上,春夏秋冬,常常看见一个90多岁的老人拄着拐杖,中等偏下的个儿,两眼炯炯有神,脸上有许多老人斑。他春秋去图书馆看报纸、杂志;冬夏在有空调的书城看书。他就是文化老人徐逸舲。徐逸舲读过12年私塾,获得“甲等毕业证书”,18岁在家中开蒙馆,做过12年私塾先生,获得民国时期县教育局颁发的“泰县优良塾师”的塾牌。这为他打下了深厚的古文基础。
20世纪30年代,徐逸舲就活跃在泰县文坛上。那时候,泰县出现过一些诗文社团。这些社团对发展民间文化教育起了促进作用。其中规模较大的有爱群文艺社、山蹊馆、停云馆、冷香吟社等。爱群文艺社设在王公祠,是住在香店巷的镇江状元李承霖的九儿子李梓恭当老师,徐逸舲是他的得意门生。当时,泰县有八种报纸:《泰报》、《江东报》、《泰县晨报》、《泰县新闻报》、《泰县日报》、《泰县晚报》、《淮东报》、《姜声》。徐逸舲从少年时代起,就常常在泰县八家报纸的副刊上发表笔记小说,上了年纪后擅长写古诗词,对文史百经无一不通。姜堰的许多文化人视他为老师,说他是姜堰的“活字典”。2007年秋,原老干部大学校长王希敏要我和徐老多接触,把他身上的“文化遗产”能够挖掘出来,写出来。其实早在7年前,我就和徐老交上了朋友,拜他为师,从他身上学到了不少姜堰的文史和古典文学知识。
说起我和徐老相识还是很有趣的。《姜堰诗词》上面有一首诗,诗中有这样一句:“老诗人服侍老痴人”。诗中叙述了诗人徐逸舲平时生活上是由老妻侍候的,老妻老年痴呆后,徐老这个老诗人服侍老痴人的故事。我想不到一个耄耋的老人居然能写出充满浓郁夫妻情趣的,幽默的富有生活气息的十分通俗的诗。从此,他进入我的视野,我十分渴望想拜见这位老师。我在朋友的接引下,三次登门拜访未遇。徐老的邻居说,你们到图书馆读报室找他。我们去了,果如其然。两人一交谈,彼此恨相见得迟,从此成了忘年交。
徐老写过300多首古体诗,诗意浓郁,活泼风趣,词句典雅,散见于报刊,一直没有出书,但这几百首诗都储存在老人的“电脑”里。我问徐老要几首诗时,他拿笔随手写了三首。
徐老20岁时在爱群文艺社写过一首讽刺军阀混战的七律:
斗蟋蟀
无端挑衅斗西风,布垒蝇营蚊阵中;
宰相手闲观勝负,将军一战决雌雄;
盆天戴耻仇雠共,尺地争念种族同;
慢报捷音鸣得意,沙场都是可怜虫。
1987年,徐老受中华诗词学会邀请,去北京参加中华诗词第一届研讨会,《题对牛弹琴》获得铜奖。
题对牛弹琴
爱尔鸣声韵中宫,为操绿绮奏黄钟;
专歌扣角邀宁戚,短笛无腔配牧童;
洗耳怕闻情太矫,吹皮有术世犹容;
高山流水音能赏,莫逐骅骝走逆风。
徐老开会回来北京飞上海机中,这个73岁的老人又诗兴大发:
北京飞上海机中
午辞北阙未春申,眼觉高明骨觉轻;
下界舆图舒忽卷,东窗山岳送还迎;
江河赴海闻低唱,豪杰争城指剩枰;
今日御风追列子,君休再笑我徐行。
徐老写诗在行,对姜堰的文史无不通晓。有一次,我得到了一份文史实物资料,翻遍各种词典再三研究请教多人,无人知晓。我请教徐老时,第二天早上他就帮我找到了答案。有一富商客厅里挂“谊敦推解”黑色匾,“谊敦推解”如何解释?我请教徐老后,他当即解释说:谊敦推解,谊敦,友谊敦厚 ;推解,解衣衣我,推食食我。成语,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跑祭”(民国时,为上层知名人士行丧礼多用跑祭,主持祭礼多为有功名者和地方书香文士,分赞礼、引礼、读祝、祝嘏、司鼓、司典、传托司香、司乐、司茶、司馔、司燎等司祭人员,仪式颇烦)充满着浓郁的苏中民俗风情,折射出文化传统的光辉,解放后已经绝迹。现在70岁以下的人对于旧社会“跑祭”是怎么回事,几乎不了解,即使知道的也很皮毛,很模糊。街上那些七老八十的人也只能说个大概。文学作品和影视文学中,我也没有见到过有关场面的描写。徐老不仅能说出跑祭的场景布置、祭事程序、道具、道白、祭文等;对姜堰参加跑祭的几十个人,谁吹笙、谁打鼓、谁执团板、谁读祭文,各人擅长的行当;对谁家出租道具,谁家出租祭服如数家珍。他还亲自参加过多次跑祭。于是,我将徐老请到家里。他从早上7点半滔滔不绝,连古祭文都背得滚瓜烂熟,令人惊叹,一直谈到11点钟,还没有休息的意思。一个上午,我听得、记得头昏眼花。我60多岁的人,赶不上90岁的老人。我只得打招呼,今天到这儿叫停。第二天上午,徐老又如约坐到我的家里。如是者三。
为了使我的文史资料更有真实性,徐老常坐在我的电脑前为我逐字逐句推敲,每当这时,我总是毕恭毕敬,有闻必录,有错必改,心中是怎样的一种踏实和快意啊!
每次,我到徐老家,他对我礼貌备至。那年中秋节后,他轮养到太宇的儿子家,我刚进门,他关照儿媳妇用月饼招待我。临离开他家时,这个90多岁的老人还送我上了公共汽车。
徐老多年受教育于私塾,又多年从事于私塾教学,满腹经纶,身体力行。他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他活到老;他诲人不倦,虚怀若谷;他淡泊荣辱名利;他尊重自然规律,“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置生死度外;他说话、办事、待人不急不火,心态平和;他与人相处真诚、慈祥、童心……
徐老在95岁高龄时,还写诗鼓励我,称我这个半盲人在创作上追赶文学巨匠是当今传奇式的人物。
赠《一只眼睛看世界》作家缪荣株君
传奇上溯著隋唐,
当代居然有半盲。
名作每多追巨匠,
原来发轫在罗塘。
九五叟徐逸舲献丑
2009农历桂月
我真庆幸,我大学毕业40年后,又遇到了徐老这位恩师。对徐老的尊重我是打心眼里的,姜堰已经有多少年没有这样默默无闻的学者了。为了表示我的感谢,我想请他吃饭,他说已经习惯在家里吃了。唯一的办法我和老人多拍了几张合影的照片,我的孙子和外孙女也和老人留下了合影。
2003年,徐老的夫人去世后,孝顺的子孙们为老夫妇俩在安泰园公墓胡锦涛父母墓旁,购置了豪华的墓室,夫人的名字是用金粉写的,徐逸舲的名字用原色。2012年3月9日,是徐老98岁的生日,社区每两年的体检并无大毛病,至今思维灵敏,博闻强记,眼明耳聪,腿脚灵便。那豪华的墓室只能作空关房,至于空关到什么时候,那很难说。徐老是姜堰的文化老人,我祝愿他成为姜堰最长寿的老人。
缪荣株简介
缪荣株,男,1944年1月生,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人,1968年12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泰州晚报》专栏作家、姜堰区作协副主席。主编《泰县金融志》《姜堰名人》,分别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凤凰出版社出版。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报告文学》《中华散文》《雨花》《福建文学》《新民晚报》《扬子晚报》等中央、省、市报刊发表文学作品700多篇,多篇获全国、省市奖,30多篇作品被《散文选刊》《今日文摘》《小说精品》《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民间故事选刊》,百度百科丶网络作文教材等入选。出版小说集、散文集5本。2020年第四期《今古传奇》,2020年6月中国作家网发表长篇小说《银行风云》。此外,60万字纪实文学《胡锦涛和姜堰》,主要叙述高祖胡沇源13岁 在清·道光年间(1833)到苏北东台茶叶店学徒,一直写到胡锦涛中学毕业,其间126年的家族史。纪实文学从2018年1月27日每周六在加拿大多伦多《大中报》读书栏目发表,至2020年7月11日已发12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