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老粗也能学哲学
文/刘秉荣
1970年,部队里掀起了学哲学的热潮,我奉太原电台之约,采访了1558部队中几名文化低的干部战士学哲学的体会,并以第一人称整理了他们的谈话。太原人民广播电台以《大老粗也能学哲学》为题进行了播发,广播后反响很好。下文是几名官兵学用哲学的谈话记录。
“老三篇”是学习毛主席哲学思想的基础课
我叫高印书,是今年入伍的新战士,入伍以来,在学习毛主席哲学著作时,把“老三篇”当作基础课来学,使自己的思想改造收效很大,被评为团里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出席了军区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实践中谈我深刻体会到:毛主席光辉哲学思想是我们认识客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最锐利的武器,是继续革命的法宝。而把“老三篇”和毛主席哲学思想结合起来学,对毛主席哲学思想就理解得更深刻,认识事物更全面,改造世界观更自觉。我学哲学是这样开始的——人伍后,领导让咱做炊事工作。说实在的,咱文化低,也知道干技术活不沾,不过也不愿整天围着锅台转,觉得这活不如搬炮弹、抡枪杆那样大马金刀的干着痛快。心里这样想,嘴里又不好说,就带着这些思想问题来到了炊事班。到班里后,让我负责煮米饭,班长手把着手教我怎样淘米,怎么下米,水要多少,时间长短。班长说了半天,我也没记住一句。一方面我对炊事工作心里腻歪,另外,也觉得做饭还不就是那两下子。谁想,就这两下子把我难住了。一连几天,我把雪白的大米做成了红色。同志们开玩笑说:“炊事班的糖炒大米国际饭店都找不到。”那几天我心里头很不是滋味儿。心说,咱个头不比别人小,力气不比别人差,干啥不行,非干这个?换班的思想很严重。班长看出了我的心思,就找到我说:“小高,咱们一起学学毛主席的哲学教导好吗?”我说:“班长,别拿咱开心了,咱斗大的字不识几升,还能学哲学?”班长还是拉着我坐下,给我念起毛主席的话:“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外界的规律,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接着班长又说:“毛主席他老人家要我们取得工作的胜利,必须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外界的规律,我们把米做成饭,就得掌握米变饭的规律,米变饭要有水、温度、时间这些条件,掌握住些条件之间的规律,米就变成好饭,掌握不好,饭就做坏,条件就这么多,可同样的条件有人就做不好,这是为啥?”“在于人罢。”我不加思考的回答。“对,关键还是掌握条件的人,在于人的思想变化。”班长这么一解释,我心里亮堂多了。我认识到自己做不好饭的原因就是“完全”、“彻底”精神不够,思想不合外界规律。我亮了自己不愿当炊事员的思想,班长又和我一起学了“老三篇”,我决心做“老三篇”里的人,党叫干啥咱就干好啥。从此我仔细的摸索米变饭的规律,其实,只要心一专,很快就掌握了米和水、温度的关系,做出了可口的米饭。打这以后,我感到哲学这玩意学好了工作上少走弯路,于是经常让班长给咱讲点哲学道理。
咱文化低,大篇文章学不好,就学毛主席一个观点,弄清一个意思,或者带着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找毛主席一个观点来回答。这样,学一点,用一点,思想就提高一步。比如,做饭中我发现,同样多的米,同样多的人有时饭就一下剩好多,有时饭就不够吃,这是为什么?我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的教导,对剩饭和不够吃作了具体的分析,我看到了,正常情况下下锅的米在劳动时就不够吃,而在学习时就剩,这是人体消耗量所决定的。于是我就掌握住这个规律,劳动时就多下米,学习时就少下米。我又和全班同志根据天冷天热入伍地区不同,尽量改善伙食,这样,即让大家吃饱吃好,又达到了节约的目的。我学哲学尝到了甜头,学的就更起劲了,脑子里经常装着为什么,也不觉得难了。
一次,我发现班里战备用品放的很乱,一边整理脑子里一边画道道儿,为啥以前放的很整齐,而现在放乱了呢?遵照毛主席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教导以及和同志们进行谈心,了解到班里有的同志随着国内外形势大好,产生了再备也不战的思想。我知道这些思想是对备与战的关系认识不清。这个问题要不要提出呢?当时思想有斗争,觉得自己是新兵,提出来大家是不是认为自己骄傲呢?这个念头一出现,毛主席的“一事当先,先替自己打算”的教导立即浮在我眼前,我马上想到自己不说的想法是极端错误的,这种想法害人害己害革命。“老三篇”中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的教导浮在我眼前。我认识到:互相关心不仅是生活上的关心,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关心,只有这样,共同的革命目标才能早日实现,我狠斗了私心杂念,和班长谈了自己的看法。班长说这两天他也正思谋这件事。班长表扬了我,组织全班学习了毛主席“提高警惕,保卫祖国”方面的教导,并开展了“敌人想什么,我们想什么”的讨论,使大家认清形势千变万化,敌人的本质不变。战争与和平是相对的,革命战士只有在常备不懈的“常”字上狠下工夫,才能完成革命的重任。这一次,我受到了教育,大家也都受到了教育。我还受到启发,我想起每用毛主席哲学思想分析、认识解决一个问题时,首先涉及到的是思想革命化,涉及到的是自己主观世界的改造。我又学习了毛主席“世界观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的教导,学习认识到,学哲学着首先用于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只有主观世界认识高了,客观世界再复杂也能改变。而“老三篇”中又讲的是无产阶级世界的核心,学哲学结合学“老三篇”就会对毛主席哲学思想理解更深,改造世界观就更自觉。我回想起自己学哲学的经过,感到哪一次和“老三篇”结合得紧,哪一次的收获就更大,于是我就拼命的学“老三篇”,把“老三篇”一字一句的都印在脑子里,一句一句的琢磨意思,越学越感到“老三篇”里的辩证法可多啦,如,生与死,黑暗与光明,技术与政治,愚公和智叟等。学“老三篇”与学习毛主席其他哲学观点一结合,就眼更明,心更亮,用的更自觉了。
有段时间大家说我有自满情绪,我就带着这个用题学习了毛主席的有关教导,我想,自满是现象,本质还是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的根子在脑子里扎的不深。自己脑子里曾产生过实现共产主义是老远的事,可以慢慢来,有了慢慢来,接着就是差不多。我学了“老三篇”,想起世界上还有无数受苦人的头上压着三座大山,亟待我们去解放,我们产生慢慢来的思想怎么行呢?必须像老愚公那样每天挖山不止,必须具备“完全”、“彻底”的革命精神。于是我狠斗了“骄”字,挖了根子,扔了包袱,在继续革命的大道上迈进了一步。毛主席的光辉哲学思想提高了我继续革命的觉悟,我越来越感到,我们革命战士跟毛主席干革命就非学毛主席哲学著作不行,学好了就眼明心亮脚跟稳,继续革命劲头足。我决心学好毛主席哲学思想,为早日解放全人类贡献一切。
“大老粗”就是能学好哲学
我叫李玉发,是1558部队3营8连司务长,下面我讲讲我们连学哲学小组在学哲学中的一些体会。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里的尖锐武器”的教导,我们十个战士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成立了学哲学小组,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毛主席哲学著作,别看咱都是大老粗,有一半是文盲,大伙学得满得劲儿,都感到咱革命战士学了毛主席的哲学著作,就像老虎长了翅膀一样,继续革命的劲头越来越足啦。为了更好地把毛主席的哲学思想学到手,大家坐下来认真总结了前段的学习经验,都觉得前段的学习,有经验,也有弯路。大伙儿说,能把咱的经验和弯路向领导和同志们汇报汇报,让大家在学习中别走咱的弯路不更好吗?就推选我“系统系统”。我说,咱干力气活还行,弄笔杆子可是外行。大家说,又不是让你考状元,大家怎么想的,怎么学的,怎么做的、怎么用的,你就怎么写呗!我一想,大家说得也在理,就答应了,就写了下面这个汇报。
从哪儿说起呢?还是先说说我的学哲学是怎么开始的吧。前些时日,咱连党支部作出了决定,要求全连同志要把毛主席哲学思想学到手,为了促进全连学哲学这一群众运动,党支部就组织我们这10个人办起学哲学小组。学习班一开始,大家一看来人就愣了,十个人加在一起还顶不上个初中生。这时候,指导员来到了学习班,没等他坐下,大伙儿就嚷开了,有的说:“指导员,你掰着头数数,咱这十个哪个像学哲学的?”有的说:“指导员,别拿咱这些人开心了,咱这些人要能学好哲学,谁都能学好。”还有的说:“哲学好是好,可惜咱学不了。”指导员等大家说完了,笑着问:“毛主席的书是给谁写的?”没等大家开口,小杨就抢着说,“给咱革命战士呗!”“是啊!哪咱革命战士不学谁学?”大家不吱声了。指导员又问:“邢希礼同志是学哲学的标兵,他的文化程度高不高?”大家都说不高,指导员说:“邢希礼能学,为啥我们不能学?”大家又不吱声了,可这会儿大家的心都想到了一个点子上,邢希礼能学好,咱也能学好!于是,大家鼓起了学哲学的劲头儿。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开始,一个大钉子差点把大家的劲头碰没了。第一课大家讨论啥叫哲导,这下都弄糊涂了,有的说这有的说哪,越说越糊涂,小周跑了老远借了一本哲导词典,几个人凑在一起才念下来,谁知哲学这个名词啥意思还是没弄懂,解释哲学的又出来“意识”、“思维”,这下子更糊涂了,几个人抓着头皮半天也没弄清“意识”、“思维”是啥意思,新战士小徐是个文盲,早憋不住了,说:“算了,算了,别坐着飞机点炮冲——响整(想)得高啦,大老粗要能学哲学,那些戴眼镜的人干啥去,有这时间背背‘老三篇’,‘老三篇’背会了就够用一辈子。”小徐这么一说,大家都泄了劲儿,七嘴八舌地说:“咱跟毛主席干革命干定了,奋斗终生的决心也下定了,要不要哲学也问题不大嘛。”就在大家泄气的时候,副班长孟来友提出个问题:“邢希礼同志文化不高,认字不多,为啥他能学好?”是啊,邢希礼同志为啥能学好?大家脑子里挂起了这个问号。于是,围绕这个问题大家又展开了讨论,最后一致感到,邢希礼同志所以能学好哲学,关键在于他对毛主席、毛泽东思想,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感情比我们深,我们要学好毛主席哲学思想,首先要在加深对毛主席无产阶级感情上下功夫。于是,学习班里首先开展了一学二忆三批四查的做法,来加深对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感情。
一学,就是学习毛主席关于辩证法的意义的有关教导。毛主席对辩证法运用自如,渗透到一切地方,在每一个问题上都体现了辩证唯物论的无产阶级基础;二忆,是通过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家史,个人成长史,使大家看到革命战士只有紧紧跟毛主席,才能不掉队,才能完成共产主义的大事业;三批是破除哲学神秘,从而更进一步认识到学哲学的伟大意义;四查是检查学哲学的态度。通过这些作法,从根本上提高了大家学哲学的认识。都深深的认识到,毛主席运用辩证法正确认识世界,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提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理论,指明早日实现共产主义的大道。我们要继续革命就一定要学习毛主席的哲学著作,只有认真地学习毛主席的哲学著作,才能使我们的思想政治化和科学化。大家对毛主席的哲学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感情加深了,对学哲学的伟大意义理解了,都下了决心。为早日实现共产主义,我们一定要学好用好毛主席的哲学思想。 但学习从哪里下手呢?我们又走了弯路。开始,大伙一起订计划,先学《实践论》,后学《矛盾论》,按着计划,大家就一段一段地念,结果念了半天,还是不清楚。大家心里都很着急,怎么办?我们改变了学习方法,先不学大篇文章,而是先学毛主席哲学著作的一些基本观点,学一个观点就弄懂一个,如:一分为二,内因与外因,抓主要矛盾等等。大家一边学一边联系实际,这样就理解的深多了,也不觉得难了,如:我们在学习内因和外因时,炊事班小周说:“我是烧火的,经常接触的是煤,煤放在灶膛能烧,而土呢,就不能烧,为啥能烧,是因为煤的内因起作用。可没有火,没人把它送到火里也不能烧。这是外因起作用。他这样一比方,大家都明白了,这样学习更活跃了。可是,我们又发现,大家在联系问题时,有些的老联系社会的问题多,联系本单位的问题少,联系客观事物自然现象多,联系主观世界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倾向?带着这个问题,大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二班战士陈宝林抢着发了言,他先念了毛主席的教导:“世界观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接着说:“我有点体会,原来对咱班长我有点意见,总觉得他做工作方法不对,通过这些日子学习,我心里清楚多了,毛主席要我们看问题一分为二,班长方法简单,可动机是好的,是满心眼儿让我进步。他帮我,我是内因,他是外因,我是主要矛盾,他是次要矛盾,我不从内因找原因,光强调外因,这咋进步呢?这个问题我本想亮出来,又怕面子上又好看,同时也想班长也学哲学哩,动机和效果他也会认识的,等他认识了我再改也不迟。这是私字,要我看,学好毛主席的哲学思想,不斗倒私字就学不好。”新战士小郭早就憋不住了,没等小陈说完,就抡着说:“毛主席的哲学思想贯穿在毛主席著作之中,是我们继续革命最锐利的武器,只有‘公’字满心窝的人,才能学好用好,咱们学哲学,不在改造世界观上下功夫,这学习就没找到点上。”小陈和小郭的发言,大家都感到很正确,最后大家统一了思想,学习毛主席哲学思想,一定要在改造世界观上下功夫。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把学习毛主席哲学著作和学习毛主席的一贯教导结合起来,特别是把“老三篇”当成学习好毛主席哲学著作的基础课,这样,学习毛主席的一个哲学观总,联系一个思想问题,从毛主席著作里找答案,提高一个认识。大家说:“这样学,锤锤都打到点儿上了。”新战士胡增群入伍后进步很快,经常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表扬,思想上产生了“差不多”的念头,通过学习,他认识到先进和落后都是相对的,暂时的,而互相转化是绝对的,先进是无止境的,满足了就会转化为后进。他又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检查自己,看到自己和先进的同志的差得远,和自己的同志比,同志们的优点也很多,越比越感到自己缺点多。他又查找了为什么会产生差不多的原因,用“老三篇”中“完全”、“彻底”两把尺子衡量自己,认识到了产生这一思想的原因是对共产主义这远大目标的认识不清,他狠斗了头脑里的私字后,进步更快了。
就这样,大家在学习中紧紧地抓住改造世界观这根弦,不断地克服工作中的盲目性、片面性、主观主义等错误倾向,使思想革命化和思想科学化都收到很好的效果。办学习班以来,我们逐步地学习毛主席四篇哲学论文,并有了初步的理解,实践中我们越发感到,干革命不学毛主席的哲学著作不行,这是阶级斗争的需要,是革命形势飞跃发展的需要,是早日解放全人类的需要,我们“大老粗”完全能够学好哲学。
谈“转化”
我是1558部队4连指导员,叫程正强。去年年初我担任了指导员职务,开始浑身憋足了劲,满心眼想把连队搞好,谁知事与愿违,这个连续几年的“四好”连初评中都掉了下来,当时我心里真不是滋味儿,感到自己能力低。在党支部分析连队“四好我掉下来”的原因时,有两个班的变化使我很受启发,一个是全连老大难的炮3班,“四好”几年没沾边,由于总评中找到了班里的主要矛盾是党员的先锋作用和模范作用不够强,半年来,他们狠抓了党员的先锋作用和模范作用,全班上下一条心,为革命全力创“四好”,结果摘掉了老大难的帽子,成了全连的先进班。另一个是几年“四好”的炊事班,由于产生了保“四好”的错误认识,不敢揭露矛盾,结果从“四好”中掉下来。
这一上一下,引起了我的深思。我学习了毛主席关于“一切矛盾都依一定的条件向他们的反面转化着,共产党人的任务就在于……促成事物的转化,达到革命的目的”的教导,毛主席的伟大教导使我的心豁然开朗了。我认识到,任何事物都依照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有了一定的条件、坏事变好事,不利变有利,困难变不困难。炮3班是老大难,班里的思想基础比炊事班差得多,但他们揭露了矛盾,从不好的基础上找到了转化到好的有利条件,依据了这个条件前进,班里就改变了面貌。而炊事班由于产生了“保”字,没有看到矛盾的转化,结果由好转向了差。
这样一学习我明白了,事物发展的同一性和统一是相对的,而斗争是绝对的,“矛盾着的对立双方互相斗争的结果”,无不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我们革命战士的根本任务就是迅速促使各种矛盾朝革命有利一面转化。我又学习了毛主席说的“在这里,条件是很重要的,没有一定的条件,斗争的双方都不会转化”。学习了军委扩大会議决议关于政治指导员的要求,使我更加感到,党交给自己这个指导员的任务,就是为革命做转化工作。怎样才能做好转化工作?对立事物的转化是有一定条件的,但是这个条件不是凭空臆造的,而是依据事物的矛盾的同一性中找出具体的条件,我们连队先进转化进的条件在哪里?我们具体分析了连队的情况。虽然上半年我也下了很大力量抓连队。但是没有从连队的具体情况出发,没有找出影响全局的矛盾,因此使连队前进步子乱了。我们用毛主席的有关教导,认真解剖了连队,找到了党员先进作用不强是矛盾转化一定条件,于是,狠抓了党员的先锋作用和模范作用,连队面貌很快发生了变化,年终又评上了“四好”。但是,一切过程都有始终的,都会转化为它的对立物。在连队取得成绩受到上级表扬、兄弟连队前来“取经”的一片赞扬声中,有些人看不到好与坏仅相对而言的,认为差不多了,产生了骄傲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我立即组织大家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对立统一是有一定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而对立的互相排除的斗争则是绝对的”的教导,大家认识到,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连队由差转向好,但好差的对立,互相排斥,除互相斗争永远存在,如果取得一点成绩就满足,就会由好变差。从此,我们就不断发动全连干部战士大找成绩的差距,大找薄弱环节,使连队大踏步前进!
实践中我还体会到,促成事物的转化条件。最根本的是正确认识事物。盲目性,片面性,形而上学,主观主义,都会使我们对矛盾的转化产生错觉,得出错误的结论。这样转化的目的不但达不到,而且会起相反作用,特别是领导干部会产生了错误认识,对革命就危害更大。
我自己有过教训。有个同志,本来很不错,连续两次被评为连队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但他当3班长后,产生了骄字,改造思想不自觉了。同志们对他有意见,而自己片面的认为他是工作方法问题,就主观的指出他要注意工作方法,以为这样就能使他思想转化,结果使这个同志走了一段弯路。这件事使我认识到,促成事物矛盾的转化。最根本的是要全力找出转化的必要条件。这不仅是工作方法问题,而是对我们领导干部思想革命化高低的最实际的检验。因此领导要但使对立事物的转化,首先要在自己头脑里来一个转化,要达到这个转化,就要刻苦的学习好毛主席的哲学思想。在改造世界观上狠下工夫!没有这个改造,什么事情都做不好,都是格格不入的。在做对立事物转化的工作中,常常有这种情况,促使矛盾转化的条件具备,但事物的内因变化不大,这种情况是不奇怪的,正是毛主席比喻的鸡蛋得适当的温度才能变为小鸡。如果我们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急躁情绪,或对矛盾产生种种的结论,就是错误的。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解决自己思想上的转化,要在世界观上找原因。
要坚信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真理,只要按毛泽东思想办事,事情就会转化,连里有个同志,名利思想严重,由于不安心本职工作而产生离队思想,班里谁和他谈,他和谁吵。很多同志对帮助他丧失信心,我也很着急。于是,我首先检查了自己主观上的原因,看到自己产生急躁情绪原因一是担心这个同志出问题,从而造成连队政治工作薄弱的口舌。二是担心他给“四好”连队抹黑。我带着问题学习了毛主席的“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伟大领导,从共同的革命目标出发,从而坚定了信心,认识到只要按毛主席的教导去做,就一定能转化。事情正是这样:这个同志在大家的帮助下,终于转化成好同志,入了团,评上了“五好战士”。事情使我更加认识到,只要坚定的按毛主席的哲学思想办事,就一定能达到转化的目的。毛主席教导我们:“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实践中我认识到:我们革命战士的根本任务是把矛盾统一在共产主义大目标上,而矛盾转化的过程,也是两种世界观激烈斗争的过程,也是对我们政治工作人员能否做好政治工作的检验,我们要把毛泽东思想真正字到手,就要不断把连队出现的矛盾统一在共产主义大目标上,完成解放全人类这一伟大历史使命。
“差不多”与“差得多”
我是1558部队4连战士胡坤群,今年入伍的,入伍后,在同志们的热情帮助下,学用了“老三篇”,思想革命化有了很大提高。入伍不久就入了团,还被评为“五好战士”,多次受到连队里的嘉奖,每当我听到赞扬的话,心里就美滋滋的。心想,和我一起入伍的同志相比,我还一个比较先进的呢,心里就产生了“差不多”的思想。我带着这个问题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我们必须学会全面地看问题,不但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事物的反面,在一定的条件下,坏的东西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的东西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的伟大教导,使我深刻认识到:先进和落后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没有落后就没有先进可言。先进和落后是在一定条件下,一面互相对立,一面又互相关联,互相贯通,互相渗透,互相依赖。而且,“事情不是矛盾双方互相依存就完了,更重要的,还在于矛盾着事物的互相转化”。就是说,先进和落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先进可以向落后转化,落后也可以向先进转化。
自己入伍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各方面都确实有了很大的进步,如果因此背上“先进”的包袱,不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自己,就必然只看到自己的优点,对先进的东西学不进去。这样,先进一定要向落后的方面转化。其实,我自己认为的先进只要同过去落后的相比较而言的,只是同一部分一起入伍的暂时比自己稍微差的同志比较说的。如果同许多先进的同志相比,那就十分落后了。即使同暂时比较落后的同志比,他们也有许多先进之处,如果同无数英雄人物相比,同我们肩负的“在整个地球上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使整个人类都得到解放”这样一个伟大的历史使命相比,那就更说不上了先进了。我在革命的道路的刚刚迈开一小步就觉着差不多了,这岂不是显得太渺小了吗?
毛主席教导我们:“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到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是入门的向导,一进门就抓住他的实质。”差不多的思想只是个现象,而实质的东西是头脑里没有装上共产主义这一大目标。我又带着这个问题学习了“老三篇”,老愚公之所以毫不动摇,挖山不止,终于把两座山移走了,就是因为他有明确的目标,只要努力,多大的山也能挖平。我们革命战士,心目中要永远有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全局,有一个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为实现这个大目标,也要搬掉压在世界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且任重而道远。以此来衡量我们的工作,就永远不会被“荣誉”迷估心窍,被“成绩”蒙住眼睛。先进是无止境的,永远是差得多,不是差不多。要懂得我们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必须归功于党的培养、毛泽东思想的哺育和同志们的帮助。同时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还要找出缺点,如果不是这样,必使自己陷入盲目性,滋长骄傲自满的情绪。从此以后,我就比较自觉地按照“一分为二”的观点,正确对待成绩,正确对待自己,经常用“老三篇”中的光辉形象对照自己,经常用世界革命和共产主义大目标来衡量自己的工作,从而促进了自己的思想革命化。
要革命就要不断扫除盲目性
我是1558部队2营4连副班长孟来友,前段时间,班里一个新同志入了党,当时对自己的思想震动很大,感到自己和他相比,哪点也不次于他,而且他还是新兵,我是老兵,他是团员,我是团小组长,他是战士,我是副班长,他的工作不错,我的工作不也可以吗!可他却入了党,而我呢……这样一想,就产生一种错误结论,自己入不了党是领导对自己有看法。于是,看什么事都不合自己的心思,本来和班长有点意见,这下意见就更大了。对排长和指导员也产生了看法,认为他们看问题片面。思想上背上了“怨”字的包袱,工作不起劲了,同志们对此给自己提了些意见,这样又产生了班里不温暖的念头。
是毛上席带的光辉哲学思想打开了我的心窍。我带着自己的问题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毛主席说:“有许多东西,只要我们对他们陷入盲目性,缺乏自觉性,就可能成为我们的包袱,成为我们的负担。”我用毛主席的教导为镜子,对照检查自己的思想,我发现自己已经陷入了盲目性。本来组织上让自己当副班长、团小组长,这是对自己要求的标准更高了,可自己却当成骄傲的资本。本来班里的同志入党,给大家树立了学习榜样,是大好事,可自己却产生了不正确的认识。本来同志们给自己提意见是使自己跟毛主席更紧,而自己却感到班里不温暖。这样一比较,我出了一身冷汗,认识到这样下去太危险了,这样下去,在革命大道上不但不能前进,而且在一步一步往下滑,在由量变到质变。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原因呢?我带着问题学习了毛主席的著作《为人民服务》,毛主席教导我们:“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的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完全”、“彻底”是革命最崇高的思想境界,是衡量思想革命比高低的根本标志。“完全”、“彻底”就是要我们一个心眼想着解放全人类这个远大的革命大目标。可自己呢,因为一时没入党,就产生消极念头,有了这种思想,怎么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呢?我又把自己的思想和这个新同志加以比较,我发现自己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感情不如这个同志深,学用毛主席著作不如他刻苦,不如他用的自觉,他是个文盲,可学一点用一点,自觉地做“老三篇”里的人,把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和实现共产主义大目标联系起来,这样的同志是无产阶级先进分子,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这样一比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认识到思想上的盲目性。有了盲目性,看问题就必然有片面性。盲目性的根子是小资产阶级思想还没得到改造的表现,从此我就把改造世界观放在首位,以这些先进分子为榜样,努力争取从思想上入党,自觉做共产主义新人。通过这段思想斗争,使我认识到,盲目性是资产阶级思想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有了盲目性就会形而上学地看问题,就会取消了革命的自觉性,让私字占上风。就会把党的利益、革命的利益扔到脑后。盲目性是资产阶级的辩护士,是继续革命觉悟不高的表现,我们革命战士要完成解放全人类的伟大使命。就必须不断的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扫除前进道路上的盲目性,这样才能使我们永葆革命的青春。
刘秉荣简介:
刘秉荣,1945年生,1965年入伍,天津宝坻县人。曾于陆军63军、北京军区宣传部、武警部队宣传部任记者、编辑,主编,文艺创作室主任,国家一级作家,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
刘秉荣从1980年起参加总参谋部《贺龙传》编写工作至今,研究红军史、八路军、新四军史、民国史三十多年,先后出版的著作有《菜刀记》、《反南昌》、《沧海横流》、《红海忠魂》、《西路军魂》《瑰飘重霄九》、《中共领袖蒙难记》、《神龙元帅》、《喋血洪湖》、《洪湖血浪》、《福将贺龙》、《红一方面军纪实》、《红二方面军纪实》、《红四方面军纪实》、《贺龙大传》、《贺龙全传》、《中国工农红军全传》、《八路军新四军全传》、《中央红军长征纪实》、《血龙》、《彭德怀传奇》、《贺龙元帅》、《朱声达将军传》、《唐子安将军传》、《走近齐锐新》、《清末绿林纪实》、《杨三姐告状》、《天变》、《辛亥革命秘史》.《中原大战》,《护法大战》、《护国大战》,《国民政府秘史》、《北伐青史》、《军阀与迷信》、《善书》、《刘家友传》、《尘烟滚滚唱英雄》、《屹立》、《英雄赞歌》等70部。还于各报刊发表小说报告文学,散文等300余篇,总字数达4000余万字。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法制日报》特约记者、《贺龙元帅》获全军第五届图书奖,《贺龙全传》获全国广播长书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