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语泉城——《鹊华秋色图》的由来
《鹊华秋色图》的由来
文敏挥毫墨鹊华,只因公谨念齐家。
鹊华秋色红花树,更有渔夫网蟹虾。
——郭光明
解说词:
物语泉城,泉城物语,大家好,我是李建。华不注史上有名,曾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古战场,历代的文人墨客常在此流连忘返,但您是否知道,真正让华不注名噪一时、以揽胜华不注为荣的人是谁吗?不错,是赵孟頫(fǔ)!
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浙江吴兴人,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的嫡派子孙,官至元朝一品大员、翰林大学士,御封“魏国公”,经历了矛盾复杂而荣华富贵的一生,被人戏称为那个时代的“最为尴尬人”。
但是,他作为元代的书画家,却最负盛名。特别是在1292年至1295年,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独署济南老城时,虽政务繁忙,但明湖的旖旎、鹊华的野趣、老街的平实、古巷的世情,都让这位来自江南的文人流连忘返,写下诸多赞美济南山水之胜的诗词,其中《咏趵突泉》一诗中的“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句,成千古绝唱。
1295年,赵孟頫罢官回吴兴老家,与好友谈及济南,盛赞华不注,令在场的文人墨客为之神往。而好友周密,南宋著名词人,祖籍山东历城,祖上为避金兵南下,迁居吴兴。就是这位客居吴兴的历城人,与赵孟頫的每次觥筹交错、吟诗唱和,心情都颇为惆怅。于是,赵孟頫凭记忆,勾画一幅济南秋景图,《鹊华秋色图》由此诞生。其中的题跋,是这样写的:“公谨父齐人也,余通守齐州。罢官归来,为公谨说齐之山川。独华不注最知名,见于《左传》。而其状又峻峭特立,有足奇者。乃为作此图。其东则鹊山也。命之为《鹊华秋色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