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至的暖意】
文/光辉岁月
一晃就到了立冬季节,有幸健康的群体终于在摘除口罩下释放自我,知根知底的兄弟们聚集在一起,放歌友谊的快乐,欢度老年生活的愉悦。
“立冬”是民间祭拜地神,欢迎冬天的到来。正好是星期天,我的客户朋友何德玉大哥,约上我的一帮接触有四十多年的朋友到他家做客,为了请这次客,他全家总动员,从星期一开始筹备安排菜品,到了上午十点,电话就开始催我,打电话给朋友们,当得知我们因修路堵在离他家三公里的途中,就骑摩托车到达堵车点,为我们引路绕行乡村道路,他骑车在前面引路,我们车子在他引导下,绕行了八公里后到达他家,我们一行十人(包括我宜昌来的二个朋友)那是何大哥未曾谋面的人,当大家到达他那干净舒适的农家小院,给我宜昌城市来的朋友极大的震撼,我陪朋友看了他的篱笆养的鸡,农田种的油菜,园圃中种的各种蔬菜,可见一个已经七十岁的人是多么勤劳,从厨房看一家的生活质量是最有效的证据,厨房就是人生的一个对外窗口。在这里才能体会家的观念与温馨。这与何大哥的贤惠妻子的辛勤分不开的。
何大哥爱人是有四十多年经验的赤脚医生,在曾经匮乏的医疗条件下,她为了方圆五公里的农村村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七,八十年代,为了接生,常常是半夜三更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有头疼脑热的老人,她出诊上门服务,为此她赢得了村民的尊敬,因为她的能力,曾经当了二届村书记,为此,人们都称呼为书记,而不称医生,她的贤妻良母,职业操守,个人形象和口碑可谓是妇孺皆赞美的女性。
大家在喝茶嗑瓜子谈天说地中,往事翻新,于是我给大家讲了我与这一家的关系的来龙去脉。
何大哥的弟弟曾经是我小学同学,他凭自己的聪明才智,从一个普通农民到后来从政,不到四十岁就当了区长(县级),后来因为肝癌而英年早逝,他距离我老家不到三公里,我的二个儿子都是蒋医生接的生。我母亲病后也是接她到家里为她治疗的。所以我们相处后格外亲热,来往密切。
最使我难忘的是1995.5、10日,我因写“忆当年下乡”一首仿古诗受诗刊社邀约免费学习,我当时很矛盾,我走了家里的小麦谁来帮忙收获,秧苗谁来帮忙插?(当时我已经在集镇上做生意)于是我骑自行车到我最要好的何大哥家,将我的困难告诉了他,他毫不犹豫的说“你放心去学习,家里的事我来帮你。”
就这样我在北京安心的学习,那时在全国九十多名学员中,有学员走了三天三夜到达北京参加学习,那除了对文学的爱好和对美好的梦,我从北京紧张学习十天,学友们到了北京都留恋那里的风情,而我因牵挂家庭没有半个小时担误及时回家,其实在何大哥安排下一切如意,从此,我与这个家庭有了更深层次的交往,凡我的朋友圈都是他的朋友。
今天在他家里,朋友们更深层的认识了一个因勤劳而改变的新型农民,因善良而获得真正友谊。在三十盘的色香味俱全的餐桌上,在热情洋溢的真情气氛中,让今年的冬至暖意融融,相通的情韵,相知的情怀常青永驻,友谊长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