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
缪荣株
我跟泰县原政协副主席张守明素不相识,但他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仍关心我的一本纪实文学的文史资料搜集工作,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2004年9月30日下午2点,我怕张老推托,事先没有相约,就贸然到他家,请他谈谈有关文史资料。我没有想到,已经久病卧床的张老,从床沿上坐起来后,摘去氧气管,管子从肩上垂落到身上,鼻子里塞着棉球,两只手撑在床上接待了我。当时我真害怕,害怕他一口气上不来。我没有想到,此时的张老已写好了遗书,却无力去读,只能用不断颤抖的手指给我看。我万万没有想到,就在那天上午,他那刚从中学教师岗位上退下来的爱女,因突发性心脏病猝死,刚刚火化。老人在极度悲痛之中,仍然坚持向我详细介绍近两个小时的有关文史资料,并将他收藏的有关珍贵资料送给了我;我更没有想到,同样沉浸在悲痛之中的夫人戴玉珠,为我引路到另外一个熟知胡氏历史的老人家里作调查。
在调查过程中,老人表现出的热情和眼睛里兴奋的眼神,简直让人不敢相信这是一个病魔长期缠身的老人。老人越谈越来劲,为防万一,我再三劝他休息一下。张老说:“跟你谈谈,我的胸口喘得还好些。”夫人戴玉珠也反复宽慰我说:“不要紧。”我紧绷的心弦才稍稍地放了下来。后来,为了进一步搞清相关的文史资料,我又反复登门请教,张老总是不厌其烦地接待我。事后我问他的夫人:“张老身体这么差,我老是上门嫌不嫌烦?”夫人回答说:“老张乐意和你这样的人交谈。”
张老籍贯江都,解放前要饭到姜堰,做过学徒、当过帮工。解放后,他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工作,曾任县工商联主任委员,县政协四届、五届、六届、七届副主席等职。他酷爱文史工作,在政协领导岗位上忙里偷闲,自己动手写了《姜堰社会人士学习组追记》《王道明先生的晚年》《济生药房》等多篇出色的文史资料。生病卧床期间,口述让人记录整理了《乞丐》《成衣铺》《姜堰风味小吃》等资料。他的文章丰富详实,人物丰满生动,极具真实性、史料性和可读性,为后世研究者留下了珍贵的史料。
张老去世前,不顾病魔缠身,热情接待我。在我的心中,我暗暗尊他为忘年交的朋友、老师。我怕参加那生死诀别的追悼会,怕听那揪心裂肺的哀乐。2005年12月21日,张老去世后,我特地参加了追悼会。张老走了,但他那身挂氧气管,鼻子里塞着棉球,接待我的形象,永远定格在我的心里。
原载《泰州晚报》

作者简介
缪荣株,男,1944年1月生,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人,1968年12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泰州晚报》专栏作家、姜堰区作协副主席。主编《泰县金融志》《姜堰名人》,分别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凤凰出版社出版。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报告文学》《中华散文》《雨花》《福建文学》《新民晚报》《扬子晚报》等中央、省、市报刊发表文学作品700多篇,多篇获全国、省市奖,30多篇作品被《散文选刊》《今日文摘》《小说精品》《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民间故事选刊》等入选。出版小说集、散文集5本。2020年第四期《今古传奇》,2020年6月中国作家网发表长篇小说《银行风云》。此外,60万字纪实文学《胡锦涛和姜堰》,主要叙述高祖胡沇源13岁 在清·道光年间(1833)到苏北东台茶叶店学徒,一直写到胡锦涛中学毕业,其间126年的家族史。纪实文学从2018年1月27日每周六在加拿大多伦多《大中报》读书栏目发表,至2020年11月5日已发143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