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朴素教育
文 / 于建宏

父亲从乡下打来电话,说母亲又累倒了。昨天一天茶水未进。放下电话,我的泪水挂满了两腮。
母亲是一个中国标准式的农村妇女,和泥土打了一辈子交道。听母亲说,当初嫁给你父亲时,家里一贫如洗,住的是一间丈把长的“小丁头”。送亲的大舅,连门都未进,坐在门前的石磙上叹了口气,又回去了。

母亲一生与贫寒结伴,生了我们姐弟四人,用最朴素的话语教育我们做人。当年父亲在大队里做干部,家里的一切活儿都是母亲操劳。土地承包后,父亲退居二线,但由于身体关系,依旧帮不上母亲什么忙,田里的农活仍是母亲风里来雨里去。过度劳累使母亲的外貌与年龄极其不相称,刚60的人,头发早已花白,脸上布满皱纹,身体早已不硬朗。
母亲一生有考虑不完的心思,心思全在儿女身上。儿女的事其实她早就不能料理,但总会不知不觉地去筹划!哪怕是看不上眼的小事!姐弟四人中,我位居老三,用母亲的话说是最晓得好歹,很少惹母亲生气的一个,但有一次却气得母亲大动肝火。那年我还不到十岁,和一个堂兄弟发生矛盾,骂了人,而且很不文明。我清楚地记得母亲用那布满老茧的巴掌打肿了我的脸,还不解恨,还用脚把我踩在地上,狠狠地踢了我几脚。打我的地点就在如今已拆去的老屋的西北角。就是那次“毒打”,时刻提醒我该怎样做人。这么多年,我一直与人为善,遇事总能退而思考,从未和人发生矛盾。
读小学三年级起,我迷上了看连环画,什么《洪湖赤卫队》《铁道游击队》等等,一看就入迷。回家后做完少得可怜的家教作业,我都埋在“小人书”里。母亲看不顺眼,一状告到老师那儿,本以为借老师的威严杀杀我贪看的毛病。谁知,任教语文的贾老师竟当母亲的面表扬我:“学习就应该这样,学好了书本知识,多看书,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母亲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但从此总会不时挤出几毛钱给我买连环画看,丰富我的童年生活。上五年级时,我由于自用剪子剪指甲,剪刀不小心掉下来。剪尖戳伤了脚,每天都是母亲驮着我上学放学。如今,母亲早已驮不动我,但我依旧记得母亲那温暖的后背。
工作十多年来,总想着报答母亲。可微薄的收入只能维持自己小家庭的运转,又哪有多少积蓄去补贴父母。母亲依旧整天在农田里劳作。
本文发表于2003年12月19日《盐阜大众报——滨海周末》

于建宏(剑鸿),江苏省小学十大书香人物,江苏省诗教先进个人,盐城市全民阅读优秀志愿者,滨海县阅读公益推广大使,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滨海县作家协会副主席,滨海县诗词协会理事,滨海县教师发展中心小学教研室主任兼小学语文教研员,《中国诗人》《扬子晚报》《山东诗歌》《北极光》等报刊发表诗歌,诗作入选《2016江苏新诗年选》《中国诗人年度诗歌选集2017》《2018中国微信诗歌年鉴》《<东部文学>2019年作品精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诗歌大赛作品精选》等多部诗集,曾获“中国太湖风”优秀诗歌奖、江苏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诗歌大赛铜奖、滨海政府文艺奖等。诗观:用诗歌记录生活,用诗歌映照内心。不做无病呻吟,也不故弄玄虚。

于灵云,笔名不要微名,江苏永宁人,悠悠岁月,蝴蝶飞飞!2020年6月6日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盛夏诗典》,被称为诗人、作家。同年6月26日(阴历五月初六)于端午节第二天在《中国诗刊》上发表了组诗《母亲的端午》,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作家,中国诗人!后受邀当了《剑鸿的诗意人生》专栏作家、编辑,《可爱小池塘》高产作家、编辑!曾任中国微刊《南时文苑》副总编,《三江四水》专栏作家!更引以为豪的是现任《盐城头条》都市编辑;《雪域阳春文苑》宣传部长!她本着感恩的心态写诗,本着感恩的心态当编辑。不图任何回报!是中国诗坛上一颗崛起的小行星!现受聘《滨海县永宁路实验学校》《咏娃》诗刊专职编辑。小小年纪就不上课了,惹人羡慕惹人妒!但她从未侍宠而骄,从未有过一丝一毫的懈怠,短短两个月,已经编撰了566篇催人泪下、情真意切的作品!就让我们一起祝福善良有爱心的灵云老师的诗意人生路越走越漂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