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切莫貌失山药馍
许茂生
要聊这种东西,可就顾不得言词的文雅和正规了,要是把这玩意说成“土豆馍馍”“马铃薯馍馍”,那准定会让北方经常食用它的朋友笑掉大牙的,闹不好,还会让他们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呢。倘或我硬要拽文,不光你不明白,要紧的是当地人也听得懵圈,谁来给你解释和介绍它呢。北方人、坝上人、塞外人,结结实实地把“马铃薯”称“山药”,根本无视中原以南地区出产的真正山药,任凭你掰词典、网上搞搜索地证明。而实事求是地说,北方的“山药”无论从种植面积还是产量看,都远胜南方的山药,关键是北方人天天跟它们打交道,嘴里说的,眼里看的,口里吃的,平素招呼的,都是这“山药”,你让它们改称呼,弄斯文,呵呵,八辈子也不可能。再者说了,土豆几乎为所有国人、世人老早地见识和接受,都荣升“主粮”了,而你那什么铁棍山药、淮山药也不过是近十几年才“渗透”到北方,市场还不咋地,你有什么资格跟我们北方的山药争名夺利?进一步讲,吃过土豆和正在食用土豆的人类不知凡几,而被消灭的土豆和正在被消化的土豆更是无法胜记,岂是区区一点山药可比拟的?坐拥如此诸般优势的土豆,“山药”的名誉权和署名权岂能拱手让人?再再者说了,土豆之号称山药,确实不是山中的“药”,可难道它就是土里的“豆子”么?土豆作为举足轻重的粮食作物,难道就只配个泊来的音译名称么?反观山药,它确实可以入药,可难道它真是“山中的药材”?要找合适的名字,叫做“泥药”“土药”更恰切的。你要反驳我,说药材总比粮食精贵,我不否认,但我知道,没有药材可能会死人,但没有粮食就可以说没有活人,人出生以后不久就需要粮食,却未必需要药材,你说哪个重要?你要说山药得名在先,土豆泊来在后,按先来后到的规矩也应该把“山药”的名字坐实给山药,那……咱们还是不同意——后来的未必不是正统的,君不闻后来居上的说法么?咱们宁愿它多几个名字。
哈哈,我为什么老是跟山药纠缠且喋喋不休呢?

作者简介:许茂生,男,笔名遁魔、洗耳翁等。河北省涿鹿县人。县文化局工作。已出版多本作品集。张家口京畿民间文化研究会理事。涿鹿民俗文化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涿鹿收藏家协会理事。涿鹿秧歌角研究会理事。热心于推广和研究本土文化。文笔优雅细腻。非凡中国艺术社团特邀嘉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