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 慕 太 仓
缪荣株
几十年来,数不清去过多少次上海,都是从太仓小城脚下经过。对于这个隐藏在大都市背后滨海临江的小城,却从来没有机会撩开她神秘的面纱。在记忆的词典里,太仓留给我的是1966年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老太顾阿桃和瘫姑娘沈玉英的形象。除此之外,就是郑和从太仓刘家港七下西洋了。
正是江南莺飞草长的暮春三月,江苏省作家协会在太仓召开创作研讨会,我利用会前后的时间一睹了太仓小城的芳容,并特地瞻仰了刘家港天妃宫、郑和庙。
2006年太仓市45万人口,GGP总值366亿,人均超过1万美元,职工收入平均2万元,列全国百强市第9位。市交通银行,1——4月份存款达150亿元。我市的农村合作银行在全市金融机构中,存款遥遥领先,只有人家的三分之一,而我市的人口正好是太仓的一倍。
一个飘洒着江南春雨的清晨,我漫步在小城的街头巷尾,宁静清爽,如临仙境;吴侬软语,亲昵动听;江南丝竹,不绝于耳;男歌女唱,舞姿翩翩。一辆奥迪车在我身旁停下,车上走下来的竟是几个开车进城打工的农民!
太仓人杰地灵,历史底蕴深厚,历代名人比比皆是,为史学家所赞叹。太仓新华路旁有一条流经城市的古老的河流叫致和塘,沿河岸边,几步就是一处名胜古迹。河上有周泾桥、州桥、皋桥等三座元代古桥,前两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代万历年间,首辅王钖爵、明代文坛后七子代表人物王世贞、复社领袖张溥等名人故居都坐落在致和塘岸旁。昆曲鼻祖魏良辅、与唐伯虎齐名的大画家仇英、明末清初写《圆圆曲》的大诗人吴梅村等均为太仓人。明代撰写脍炙人口《五人墓碑记》的张溥,联络江、浙文人,将全国16个文社合而为一,创建复社被推为领袖,门生7000余人,可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势力最大的文人在野党。当时的虎丘胜会声震朝野,在中国明清更替之际,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复社的文人们尽管抨击朝政,但当明亡后,他们许多人具有民族气节,又积极组织参加反清复明的斗争,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明代太仓出了两位宰相级的朝廷大员,一是明万历年间的文渊阁大学士、首辅王钖爵;一是王钖爵的曾孙、清康熙年间的大学士王掞,人称“祖孙宰相,四代一品”。
在致和塘旁建有一亭,亭中碑文记载:李时珍和戚继光先后于明万历八年(1580)、十三年(1585)舟行太仓,拜访文坛盟主王世贞,分别为其著作《本草纲目》、《止止堂集》求序,相传于建亭处上岸。《本草纲目》本来已遭书商拒绝出版,经王世贞写了序言后,才得以问世,被誉为医学界历史巨著。
当代太仓更是人才济济,群星璀璨:有“中国居里夫人”之称的世界著名女核物理学家吴健雄、诺贝尔奖得主朱棣文、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美国火星探测计划人类两大尖端工程的技术主管陆孝同、交通大学创始人唐文治、一代国画巨匠朱纪瞻等。小小的太仓竟然出了11位两院院士。
太仓这块沃土也孕育了当代著名微型小说作家凌鼎年,迄今已在海内外数百种报刊发表2000多篇文学作品,600多万字,先后出版过18本集子,为海内外文朋诗友写序130多篇。凌鼎年在张溥故居、弁山园等地为我们导游,指着他撰写的一篇碑文介绍时,著名文艺评论家黄毓璜对大家幽默地说:“凌鼎年现在死也值得!”凌鼎年微微一笑。也难怪那么多与会作家,纷纷要和凌先生在弁山园大门外留影。
太仓实验小学门前一条醒目的标语映入我的眼帘“培育草根文化,培养和谐社会新人”。我想,明天的太仓会更好。

作者简介
缪荣株,男,1944年1月生,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人,1968年12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泰州晚报》专栏作家、姜堰区作协副主席。主编《泰县金融志》《姜堰名人》,分别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凤凰出版社出版。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报告文学》《中华散文》《雨花》《福建文学》《新民晚报》《扬子晚报》等中央、省、市报刊发表文学作品700多篇,多篇获全国、省市奖,30多篇作品被《散文选刊》《今日文摘》《小说精品》《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民间故事选刊》等入选。出版小说集、散文集5本。2020年第四期《今古传奇》,2020年6月中国作家网发表长篇小说《银行风云》。此外,60万字纪实文学《胡锦涛和姜堰》,主要叙述高祖胡沇源13岁 在清·道光年间(1833)到苏北东台茶叶店学徒,一直写到胡锦涛中学毕业,其间126年的家族史。纪实文学从2018年1月27日每周六在加拿大多伦多《大中报》读书栏目发表,至2020年11月5日已发143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