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原创】编织竹垫,我赚了一笔“外块”
作者:莫善贤
诵读:阳光晓溪

1973年,县竹器社的社员,到我们生产队来加工竹垫,一是我们生产队的毛竹是远近闻名的,竹子的质量好,适合加工竹垫,二是当时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如枝柳铁路的建设等都特需要竹垫来搭工棚。
竹器社的社员就住在我们知青屋。朝夕相处一段时间之后,我们知青都有向师傅们学习竹器加工技术的愿望。但要把十多米的圆竹,开出条子,破成薄薄一片的蔑子,非一日之功,没有几年的学徒是完全做不到的。
我们能够做些什么呢?师傅指导我们,就学编竹垫吧。编竹垫,就是用师傅们破好的篾子,按照一定的要求编织出来。师傅说,如果编好了,一张竹垫可以给我0.30元的加工费。这太让人高兴了!我动心了,就下决心认真地学,居然把竹垫编出来了。生产队的社员知道了这件事,风言风语的。有人说,万一知识青年加工出来的竹垫不合格,供销社不收购怎么办?岂不是浪费了生产队的竹子?说来也有一定的道理。
我认认真真地按照师傅的指点去做,每一个步骤都尽量做到尽善尽美,只要师傅说做得不好,就立马改正。其实编织竹垫也不是太复杂的事情,主要把握按规定的尺寸收口就好。我试编的几张竹垫拿到供销社,居然全部验收合格。这下师傅们放心了,社员的议论也消失了。

我大胆地编起竹垫来。先是用零星的工余时间,到后来,甚至晚上加班加点地干。编织竹垫主要是蹲着干活,时间长了,会头昏眼花,腰酸背痛。说来奇怪,也不知道从哪里迸发出一股力量,我一天居然可以编出八张竹垫来。这是什么速度?是一个老师傅一天的产量。
这样算下来,我一天可以创造2.4元的收入,等于在生产队干4天农活的收入。想想,这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情?一种劳动创造财富的心情,一种被承认的心情,一种成就感的心情。
那次结算,我一共拿到了15元的加工费。这是一笔辛苦钱,为了赚这个钱,我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和体力。一个师傅说,他们(指我们这些知青)吃着老包菜篼,既要参加生产队的劳动,还有这样大的干劲来编织竹垫,真不知道为何有这样大的干劲。其实,我的心中是有答案的:一是想学习一些技能,二是增加一点收入咧。
编织竹垫,我赚了人生的第一笔“外块”。

【作者简介】莫善贤,微信名:清风明月,属虎。广西融安人。现居广州。
曾受聘任为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兼职研究员;大粤网专家智库专家;广东省未来预测研究会高级顾问。
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广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国际华文诗人笔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九十年代开始诗歌创作。诗歌在海内外文学刊物均有发表。出版《阅读名片》、《七蒂莲花》等七本诗集。诗观:生活里有诗,诗在生活里。
著作:传记《不经意的拐点》(上下册)、(70余万字),以口述历史的方式,通过手机写作。介绍了作者的经历、履历和心路历程。从一个知识青年,成长为高级经济师,诗人、作家、书法家的过程。书中《知青生活》生动的讲述了作者在木赖当知青的经历和乡土文化。以及作者通过学习在认知明理方面的提高;与书法、绘画、诗歌、等方面艺术家交往的故事。《知青生活》篇章在《晓犁文化传媒》文学平台、今日头条、都市头条连载刊登。
书法作品在武汉抗疫期间,由清华大学艺术学院组织拍卖义捐,受到社会广泛好评。其他作品曾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展出。

【朗诵简介】阳光晓溪,毕业于浙传播音专业,《江南诗画艺术院》副院长、《红月亮诗画艺术社》、《世外桃源美文美声》文学平台朗诵主播,用文字来记录人生岁月,用声音传递生活的精彩......

《江南诗画艺术院》创建于2016年1月31日,《世外桃源美文美声》创建于2016年4月20日,《红月亮诗画艺术社》创建于2016年6月21日,《晓犁文化传媒》创建于2017年6月21日。以文交友,文学之旅与您同行,美文美声与您共赏。
——总编:真真
投稿邮箱:975310694@qq.com。
投稿必须原创,凡参与投稿均为自愿形式,只做推广,文责自负,无稿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