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原英雄
——王杰精神及其时代价值系列讲座之十
作者;周凤森
王杰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王杰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但王杰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王杰1942年10月出生在金乡县城北华堌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由于王杰的伯父王廉堂没有儿子,根据农村“不灭长子”传统习俗,王杰从小随伯父生活。王杰一岁抓周,左手抓到了一本书,右手抓到了一把木刀。王杰三岁随伯父学习四书五经,七岁上本村小学。王杰曾有两次辍学,1953年因为生病辍学回家一次,1957年由于当地逢百年不遇的洪水,导致王杰没有参加升学考试。1957年冬天,王杰与赵英玲订婚,从此两人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恋爱。1960年夏天,王杰与辛庆文在南潭游泳时,救起了不慎落水的一位大嫂。1961年8月,王杰应征入伍,1962年2月光荣加入中国共青团,1963年2月,在一次紧急集合中,王杰全副武装第一个跑到集合场,受到了连长的表扬,事后王杰向排长认错,说这次紧急集合他事先做了准备。1964年秋天,王杰战友辛庆文的父亲去逝,王杰找到辛庆文,从口袋里掏出一卷钱,让辛庆文回家办丧事用,辛庆文只留了一元钱,余钱退还时,王杰转身就跑了。1965年4月,王杰将探亲假让给战友韩义祥,并将自己准备结婚用的当时非常流行的高领秋衣让韩义祥穿上,并对韩义祥说,说不定回家看对象时能用得上。从王杰的童年、少年成长历程来看,王杰是个有血有肉有爱有恨有思想又有生活情趣的热血男儿。
王杰来到徐州部队坦克二师,本以为会当上坦克兵,但新兵训练结束后,王杰被分配到工兵营一连作了一名工兵战士,当时王杰的心理落差很大,革命积极性受到打击,甚至有些消沉,经过冯指导员的一番贴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之后,王杰重新振作起来,王杰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是一个革命者,我要做一个革命的良种,党和国家把我撒到哪里,我就在哪里生根、开花、结果。”王杰内心有矛盾时,敢于选择;行为上有反复时,敢于自省;前进中有波折时,敢于进步。王杰曾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多次递交入党申请书,期待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工兵营党委根据王杰的表现,决定将他列为发展对象,同时派出一名干事去王杰老家金乡调查王杰的家庭情况和社会背景,这名干部返来汇报说:“王杰的爷爷王俊亭解放前曾有二十几亩田地,1949年土改时王杰家被定为了中农成分。另外,王杰的伯父王廉堂1947年曾经当过一年国民党兵,但属于抓丁。”这些不太吉祥的信息反馈,让王杰的入党之事被搁置下来。王杰听说后,心中非常难过,自从参军没有开上坦克以来,王杰的思想第二次陷入了低谷。1963年8月8日,王杰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想来想去,怨起自己的成分来了。认为自己是中农,亲属也是中农,中农成分入不了党,再干也白搭。工作就产生了不愿意干,消极起来。”我们从日记中不难看出王杰的思想明显低落下来。思想决定行动,现实中王杰的工作积极性也似乎有些平淡起来。王杰的情绪变化让善于察言观色的战友冯明臣看到了,冯明臣向冯安国指导员作了汇报。冯明臣是连里的通讯员,与王杰同龄,两人私交很好,几乎无话不说,冯指导员就暗示冯明臣去找王杰谈谈心,让王杰正确对待入党问题。一天夜里,冯明臣拉着王杰就去了大操场,冯明臣说:“王杰,你入党受挫的情况同志们都知道了,冯指导员也特别关心。大家认为土改时期确定的家庭成分离现在已经十几年了,十几年来各个家庭变化很大!成分问题不能代表政治思想问题,是不应该作为入党依据的。冯指导员经常教导全连战士们说,我们是长在红旗下的革命战士,应当为祖国为人民树立更高目标而紧握钢枪,这也是我们当时入伍参军的意愿和要求。王杰,我们不能因为家庭成分问题摧毁了自己的革命意志!无论家庭情况如何不影响我们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贡献与牺牲!”一席话,让王杰马上意识到自己思想出了问题,他立即借阅一本党章,一章一节地对照自己的思想,逐渐端正自己的入党动机。随后,王杰又在日记中作出反思:“我仔细检查自己,发现思想改造较差,有单纯为入党而入党的想法,再和党员条件一一对照,就更清楚了。原来不是一般的成分问题,而是在很多主要方面,由于自己平时努力不够,离入党还有很大距离。”思想转变后的王杰对战友张玉甫说:“出身我不能选择,家庭我不能选择,但是我自己的发展道路我可以选择!怎么干好革命工作,怎么做好份内工作,怎样去为人民更好地服务,我完全可以选择!”历经二次思想波折,此时的王杰在政治上已经成熟稳定,在认识水平上更加提高。他在日记中写道,我要做到“在荣誉上不伸手,在待遇上不伸手,在物质上不伸手!”这“三不伸手”精神也就成为了他以后努力奋斗的人生格言。由之可见,王杰作为普通人,他具有时喜时忧的一面。
王杰是个有血有肉的热血男儿,在王杰身上既有普通人的一面,也有敢爱敢恨的真英雄的一面。王杰十几岁时,曾代表村里验收爱国粮,有一次,王杰验到一袋麦子中有土,一问是自家的,父亲王儒堂解释说,麦子装车时撒了一些,就又捧了回去,上面麦子带些土,王杰当众倒出麦子,一看下面的麦子果然是干净的,王杰就让父亲将带土的麦子簸干净后,又装了回去。王杰三推婚期,四推假期,王杰血书请战,超期服役,在战友眼中,王杰是个闲不住的人。王杰敢爱敢恨,他恨的是问题,爱的是真理;他恨的是困难,爱的是战友;他恨的是敌人,爱的是亲人。王杰出生及成长的年代,正是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百年大变革的年代。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抗美援朝战争、三反五反、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三年自然灾害、学习雷锋等,在当时那些巨大的革命与变革的滚滚洪流之中,每个人犹如江海中的一叶扁舟,他们都身不由己地接受着时代风浪的激荡与考验,大江淘尽,英雄辈出,霜寒雪冻,知松之劲,这些英雄们在滚滚洪流中完成了自我品质的更新与英雄灵魂的塑造,完成文化思想价值观的确立与升华,时代潮流犹如山洪袭击,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就是时势造英雄!在大时代滚滚而来洪流面前,人们面临的真正考验是什么?不是饥荒带来的生死存亡,不是战争带来的生死存亡,也不是疾疫带来的生死存亡,而是丧失民族精神与文化自信后而带来的生死存亡!一个民族不能没有民族灵魂,一个民族不能没有民族文化,一个民族不能没有民族精神,一个民族更不能没有民族英雄!正是一个个民族英雄及其精神财富才支撑起了这个民族的砥柱脊梁!王杰同志是在毛泽东思想的光辉指引下从一名普普通通的战士成长为一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他既有普通人的悲欢忧喜、爱恨情仇的一面,又有自我反思,自我改造,敢于选择,敢于挑战的一面,在工作生活中,他是个普通人,在政治觉悟与革命事业上,他是一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世界大同文化传媒】由三木秉凤先生创建,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为遵循中央十九大精神,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并于2016年6月组建文化群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于2017年 2月组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并开展征文活动。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复兴,从文化复兴走向文化繁荣,从文化繁荣走向文化普世!承担起一代文人的责任!自建队以来,不断地吸引全国各地有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包括新华网、搜狐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个媒体。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参与其中,让我们这支文化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让中华文化光耀四方。
三木秉凤先生微信号:www1836307207。

编者简介
菩提树教育工作者。喜欢诵读和文字,喜欢用声音守护着童真,用文字丈量着世界。亦喜亦忧,在文字里寻道,提升意识能量的自由度,明明德而至于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