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公不小心打翻了调色盘
五颜六色被泼洒在斗龙河畔
一幅巨大的鲜活油画
拉近了中国与荷兰的距离
蜿蜒的河水在流淌
碧绿的草地在流淌
蓝天上的白云在流淌
纵横交错,到处是流淌的郁金香
风车是荷兰的
木屋是荷兰的
奶牛是荷兰的
满园的欢声笑语是我们自己的
花朵恣意绽放
红的,白的,黄的,紫的……
炫得人眼花缭乱
醉倒了一群雀跃的孩子
“夜皇后”带着“粉色印记”
“天使”孕育着“阿波罗精华”
“狂人诗”这名太精妙
每一朵花真的都是一首浪漫的诗
不知道当年的张謇
是否憧憬到今日的繁华

于建宏,江苏省小学十大书香人物,江苏省诗教先进个人,盐城市全民阅读优秀志愿者,滨海县阅读公益推广大使,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滨海县作家协会副主席,滨海县诗词协会理事,滨海县教师发展中心小学教研室主任兼小学语文教研员,《中国诗人》《扬子晚报》《山东诗歌》《北极光》等报刊发表诗歌若干,诗作入选《2016江苏新诗年选》《中国诗人年度诗歌选集2017》《2018中国微信诗歌年鉴》《<东部文学>2019年作品精选》等多部诗集,曾获“中国太湖风”优秀诗歌奖、滨海政府文艺奖等。
张謇近来又火了!名人效应也会带动一方经济。一直以来,通州说张謇是金沙人,海门说张謇是常乐人,为一位名人的出生地,研究了几十年……

那些年他们唱过的南通校歌——原来张謇还是词作家啊!
核心提示
时光流逝,岁月如梭,
总有那么一个人让我们念念不忘,
也总有那么一首歌,会留在我们心底无法抹去。
那么问题来了,留在你心底的那首歌是什么?
不管你的答案是啥,
反正小编是还清楚记得中学的校歌。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那些年那些南通人唱过的校歌吧。
南通近代那些学校的校舍大多已不可寻,
可校歌却至今还在很多爷爷奶奶的脑海盘旋,
不时还能哼上一两句。

△民国时期的音乐课
说到校歌,不能不提一个人,
那就是南通先贤张謇。↓

1902年张謇创立全国第一所民立师范学校。
1904他就为学校做了《通州师范学校校歌》,
这首歌是这样唱的:
“狼之山,青迢迢,江淮之水朝宗遥。
风云开张师范校,兴我国民此其兆,
民智兮国牢,
民智兮国牢,
民智兮国牢。
校有誉兮千龄始朝。”
这首校歌最开始是用笙箫管笛配曲的,
听上去有点昆曲的味道。
大概觉得与新式学堂的风格有点不搭,
张謇又请音乐教育家沈心工先生谱曲。
于是,在1905年《通州师范学校校歌》出炉了。
小编把这首有着110年历史的校歌奉上,
会简谱的看官,可以自己哼哼看,
还蛮容易上口的。

△南通师范学校校歌
大家都知道,
张先贤在南通兴建学校,
从幼稚园、小学、初中,
到高中、职业学校、南通学院,
简直根本停不下来。
其实,还有一样他做得停不下的,
就是写歌!
写校歌!
由他作词的校歌还有:
《通州女子师范学校歌》
《垦牧乡高等小学校歌》
《海门长乐镇初等小学校歌》
《通州小学校歌》
《私立张徐女校校歌》……
我们再特别说说有张謇写校歌的这个女子师范学校。
她创办于1905年,1958年并入南通师范学校。
那可是中国最早的女子师范学校之一,
培养了数千名新知识女性。
虽然女子师范学校前后有多首校歌,
但第一首校歌歌词就是张謇所写。
这首校歌不仅写明了张謇办女师的目的,
还顺带描写了当时女师校园的美景,
让小编向往有加
让我们穿越时间隧道,
去看看当年的知识女性是什么样的
△女师第九届毕业生
再欣赏一下由书法家张晏抄录的这首校歌
1427203877761672.jpg
△张晏书法

后来,张謇再接再厉,
再次为女子师范学校校歌填词。
王湛先生专门抄录了这首词。
1427203919428156.jpg
△王湛书法

话说,艺术细胞应该是有遗传的。
张謇的儿子张孝若也来了写校歌的兴致,
先后写了《南通县女子师范学校校歌》《南通学院校歌》。
如果写校歌是种病的话,应该还是传染病。
因为范曾的曾祖母姚蕴素也写了首
《通州女子师范学校十周年纪念歌》。
可想而知,
那时的南通城里城外,真是成了一片歌的海洋啊……
小编在这里侃近代校歌,
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
他是南通大学南通民间音乐研究所所长詹皖老师,
小编能对南通近代校歌如数家珍,
全因为小编得到詹老师亲授的一本“秘籍”——
《民智兮国牢——南通近代校歌歌曲集》↓

詹老师在江海大地风餐露宿,
找了几十位耄耋老人回忆当年校歌。
老人们真是心潮澎湃啊!↓

1427204179531371.jpg
2008年4月,96岁高龄的曹心泽老人
在病榻上回忆校歌;
李大潜的老师张祖同女士,
将70多年前学唱的校歌的词曲一一记录下来。
朱漱梅、仲贞子、辛丰年……
这些已先后过世的老先生都曾是詹皖老师的采访对象。

1427204262243617.jpg
△詹皖采风笔记
他们或唱、或笔录,
岁月丝毫没有磨淡他们对校歌的记忆。
《民智兮国牢——南通近代校歌歌曲集》
共搜集了从1905年至1945年的69首校歌。
张绪武先生题写书名
王湛、范扬、李大潜等好多名人对这本书评价颇高,
认为詹皖老师的精神真是感人呐!
那些年,那些年轻人曾唱过这么多好歌。
小编觉得,到了咱们和咱下一代
也不能把南通校歌代代相传的传统给忘了,
不管到了哪里,
记得常哼哼校歌啊。

于灵云,笔名不要微名,江苏永宁人,悠悠岁月,蝴蝶飞飞!2020年6月6日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盛夏诗典》,被称为诗人、作家。同年6月26日(阴历五月初六)于端午节第二天在《中国诗刊》上发表了组诗《母亲的端午》,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作家,中国诗人!后受邀当了《剑鸿的诗意人生》专栏作家、编辑,《可爱小池塘》高产作家、编辑!曾任中国微刊《南时文苑》副总编,《三江四水》专栏作家!更引以为豪的是现任《盐城头条》都市编辑;《雪域阳春文苑》宣传部长!她本着感恩的心态写诗,本着感恩的心态当编辑。不图任何回报!是中国诗坛上一颗崛起的小行星!现受聘《滨海县永宁路实验学校》《咏娃》诗刊专职编辑。小小年纪就不上课了,惹人羡慕惹人妒!但她从未侍宠而骄,从未有过一丝一毫的懈怠,短短两个月,已经编撰了566篇催人泪下、情真意切的作品!就让我们一起祝福善良有爱心的灵云老师的诗意人生路越走越漂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