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方水土
缪荣株
姜堰区梁徐镇岭家村前面有个缪家垛的地方,垛子西头只有五户人家,却出了不少人才:老一辈中有团长、第二三代中有三个大校、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文学、法律博士);小字辈第六代也做到了区公安局副政委,有十人做教师;第七代中缪蔚以泰州市高考总分第一名考取了清华大学。他们都是喝垛后那二亩大的桶儿沟呆塘水,啃着山芋萝卜,喝薄糁儿粥,特殊化时吃几个糁儿疙瘩长大的。这五户从来不为鸡毛蒜皮的小事闹矛盾,却暗地里较劲,引导孩子刻苦读书。
这五户人家上溯到有史可查的第一代本属同一个祖宗,现在到第七代已繁衍到四十多人。垛子的中间本来有两座大坟相连,西坟是西头的老祖宗,1958年平坟时才铲平的。家住东头同宗的人称大菩萨的老支书缪荣章,每每走到垛子西头时,情不自禁地说:“东边的人敲的粪勺子,西头的人敲的木鱼儿!”
是什么原因使垛子的西头成批地出人才呢?不难发现,榜样的效应起了很大的作用。西头缪家垛的第四代老团长缪里学对人才核变功不可没。他1943年参加革命身经百战,跨过鸭绿江,是从枪子儿里蹦出来的,官至团长。解放后他经常给晚辈讲战斗故事,接济上学有困难的孩子,特别是他以身作则 注重抓好子女教育,为后辈人树了榜样。他的大儿子缪荣书在张甸中学读高中时,品学兼优入了党,当了学生会主席。并且立下誓言:“学好数理化,建筑铁路通向科技大”。后来,他从国防大学毕业后任常州军分区政委。至2002年10月,母校张甸中学50周年校庆时已培养了上万名学子,他仍然是名列前茅的佼佼者。一个榜样就是一面旗帜。缪荣书弟弟缪荣清插队后考取哈尔滨师专,现任黑龙江省林业法院院长。堂弟缪荣凤上小学时,一天三餐经常是猪食锅上带山芋萝卜,八月半伯父缪里学带他到张甸街上吃饭,小小的人儿吃了一斤半饭还未饱。他吃好后,伯父三两饭还没吃好,很心疼侄儿,问他什么时候吃过饭的?他说:“还是清明节吃过饭的!”当团长的伯父留下了眼泪。缪里学鼓励侄儿发奋读书,立志成才。缪荣凤高中毕业后入伍,一直以伯父、堂哥们为榜样,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国防建设,从大校岗位上退下来。缪寿锋是这个家族中的第六代,他因文革影响了学业,后来奋发图强参加高考,复习时竟学得晕了过去,终于考上了中专,自己不断进步,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升为公安局副政委。
缪荣株是原同心村第二个大学生。他在读大学时家庭贫困,伯父缪里学和堂哥缪荣书接济他,他们的人格既然也就成了榜样。缪荣株读小学初中时经常看到,堂哥缪荣书星期天去卖一捆捆看过的书籍,堂哥好读书给他留下了深刻地印象。读初中时,每当暑假作业上有数学难题请教堂哥,堂哥手到题解。缪荣株为政清廉,年轻时贫穷没有磨掉志气,中年时官场上没有磨掉正气,年纪大以后没有磨掉朝气。他因甲亢导致右眼球摘除退二线后,重操文学创作之笔,写出了大量的好作品。在缪家垛西头,也有两个农民一个做木匠,一个贩蔬菜靠诚实劳动都砌了别墅。值得深思的是,垛子西头这么多当官的,没有一个腐败的,没有一个犯错误的。当农民的后代也都遵纪守法劳动致富。
如果仅有榜样效应,没有反面教员对缪家后代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在缪家第四代中出了个败子缪里井。旧社会这人因滥赌卖了地、卖了房子,老婆气得丢下两岁的儿子在床上上吊自杀。后来他流落到扬中县,跟一个富婆搭上。不管富婆怎么富,赌博成性腐蚀性很强的缪里井为还赌债,卖了她的船、耕牛、地和房产,富婆和他一样沦落为穷人。缪里井最后惨死他乡,成为西头家庭教育子女的身边的反面教员。
最近修缪氏家谱,到了第六七代,更是蓄势待发,花朵竞相开放!

作者简介
缪荣株,男,1944年1月生,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人,1968年12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泰州晚报》专栏作家、姜堰区作协副主席。主编《泰县金融志》《姜堰名人》,分别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凤凰出版社出版。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报告文学》《中华散文》《雨花》《福建文学》《新民晚报》《扬子晚报》等中央、省、市报刊发表文学作品700多篇,多篇获全国、省市奖,30多篇作品被《散文选刊》《今日文摘》《小说精品》《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民间故事选刊》等入选。出版小说集、散文集5本。2020年第四期《今古传奇》,2020年6月中国作家网发表长篇小说《银行风云》。此外,60万字纪实文学《胡锦涛和姜堰》,主要叙述高祖胡沇源13岁 在清·道光年间(1833)到苏北东台茶叶店学徒,一直写到胡锦涛中学毕业,其间126年的家族史。纪实文学从2018年1月27日每周六在加拿大多伦多《大中报》读书栏目发表,至2020年11月5日已发143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