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天动地犹似我心
——观大型秦腔现代戏《青青我心》
由青年编剧张慕瑶编导,汉中三秦剧社原创的大型秦腔现代戏《青青我心》,几经打磨一路过关斩将,跻身陕西省第九届艺术节展演剧目,于11月15日该剧在汉中红星剧院倾情演出。其扶贫攻坚鲜明的主题,和诗情画意唱词唱腔,深深地吸引和打动了观众的心。这是汉中城固民营剧社一次高水平的亮相演出,其情其景令人回味无穷。
一、鲜明的时代主题扣人心弦。该剧从一个扶贫第一书记的“扶贫心路”历程,揭示和反映了当今中国正在开展的轰轰烈烈脱贫攻坚战役这个大主题,观众在期待中观看了第一书记是如何扶贫的。沈青青大学毕业正赶上扶贫攻坚战打响,她在心藏一个小九九(即单位领导给许愿脱贫回来可晋升职称)的情况下报名参战,被派驻李家村当了第一书记。此举是中央脱贫攻坚的重大举措,全国共下派第一书记20万人,他们奋战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
到村之后,他们要过好三关:一是随乡入俗关。大学生的言行举止能否与当地群众融为一体这是第一关。戏中女主人公沈青青苗条高挑的身材,首先引起村里人的评头论足,尤其那条“破洞版”的牛仔裤,更是成了村民“戏弄”的焦点,她如何才能入乡随俗“接地气”,真正融入到百姓中去,成为村民中的一员,这是第一书记要过的“第一关”;二是劳动关。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这既是对驻村干部的工作要求,同时也是对扶贫队员生活本领的考验。沈书记急于求成,她劳作的姿态,却遭到了村民的“讥笑”,但她不怕笑话,虚心求教,终于学会了“锄草种地”,成为像模像样的庄稼人。三是寂寞关。她一人住在陈旧的村委会,“一张桌子一张床,顶棚老鼠吱吱响……”这与城市的车水马龙霓虹闪烁成天壤之别,此时思乡之情涌上心头,恍恍乎人成了孤岛上的一棵草……这是扶贫工作队员下村驻队生活的真实写照,渡过这三关,你的心才能与百姓贴得更近,你才能理解为什么要搞“精准扶贫”?《青青我心》用简单的道具和灯光造出的雪景很好地表达了现实。渡过这三关,破茧成蝶之后的沈书记决心为贫困乡村找到一条致富之路。她请来了省里茶技专家老同学赵迟远,经过考察把脉提出了更换茶树老品种,组建经济合作社这一“挖穷根”的致富之路。可天公不作美,冬日里一场大雪将幼小的茶苗冻死了。这雪上加霜的打击犹如五雷轰顶,让刚刚蒙生于心头的希望之火顷刻被“浇灭”。怎么办,怎么办?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她冒着铺天盖地的风雪进城设便宴招待高中老同学,欲向大家借钱以回村偿还茶苗损失费。可当同学们得知她是借款用于扶贫时,顿时“大难来时各自飞”,大家以种种借口敷衍推脱,甚至一走了之。在脱贫攻坚的战斗中,这种冷漠的人情世故无不令人心寒。沈书记筹款无措踉跄而归。而乡亲们却以为她趁机跑掉而深深埋怨她时,村里老支书说明了青青为大家筹款之事后,纷纷表示了自己的歉意。之后,当老同学迟远为了新茶园发展带来了钱款时,乡亲们更是感激涕零,沈书记沉入井底的心又被唤醒。此时,村民们回顾沈书记来村上的所作所为以及走东家串西家的关心问候,才觉得她是真心为大家,于是愿意摒弃前嫌,支持沈书记重建茶园的信心,开始走向依靠内心动力脱贫致富的道路。这个因“精准扶贫”而诞生的“第一书记”是万千扶贫工作队员的缩影,她身上凝聚着的不仅是“第一书记”的光环,更是扑下身子一心帮民“挖穷根”的党员干部形象。正是他们下得去,住得住,能吃苦,心贴心,才赢得了老百姓的认同和拥护。因此说,这个戏《青青我心》的主题是鲜明的,抓住了中国对世界的承诺:到2020年全面解决贫困人口的绝对贫困问题!因此剧目产生了与观众(包括贫困户)的内心共振,实现了座无虚席(在乡村巡演也受到村民们的热捧)的观看效果。
二、演员用心的唱功很好地演绎了人物的内心活动,使“难听”的秦腔焕发了生机。饰演沈书记的青年女演员李敏是新疆乌鲁木齐人,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进修,主攻秦腔艺术。由于她痴迷戏曲,尤其擅长钻研学习秦腔艺术,具有深厚的唱功,加之天生一副好嗓子,所以驾驭秦腔的能力游刃有余,唱腔具有吐字清楚,嗓音高亢清亮,婉转明快的特质,对于这个角色对象处境的把握很贴切。她初到村里时对眼前新环境的兴奋,音乐旋律以快板为主,唱腔生动激跃,充分表露了主人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投入新岗位工作的满腔热情。加之演员轻快的动作和闪亮的眼神,一下就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而当她一个人独处一室,渡过漫长夜晚来时,那孤单寂寞和思乡的情愫包围着她时,随着音乐的慢板凄清曲调,她的唱腔就出现了舒缓的长调,动作也是慢节奏断裂式的揪心之状。演员把自己完全投入到角色之中,实现了与角色与观众的完美成功互动。而二柱妈是一位典型的农村妇女,她憨厚实在富有爱心,知道心疼人,当她面对沈书记来家访时,二柱借酒发飚口无遮拦“骂”了人家,二柱妈的唱腔是低沉委婉痛惜的,而当她去村委会在沈书记住地,想代表二柱表达歉意时,她的唱腔又是惆怅怯弱的,前后所表现的却都是发自内心的真情表达。演员恰到好处地演绎了剧中人物的性格和所处不同情景的内心世界。这种成功的表演,还有剧中人物村支书李建刚,村主任李大军,以及唱词不多的村民甲乙等等。正是戏中每一个角色惟妙惟肖的表演,才构成了整台戏的完美无暇,赢得了观众此起彼伏的掌声和发自内心的叫好声。
三、灯光音响效果的设计配合与剧情相得益彰。该剧目不是古典秦腔戏的复排展演,而完全是一处现代情景戏,编剧和导演追求的不仅仅秦腔唱功的完美,同时还考虑到青年受众的因素,尽可能做好舞美及音响灯光的烘托配合,使舞台剧产生听觉视觉的协同完美效果。乐池里乐队的现场伴奏,可以说是做到了一丝不苟,天衣无缝,紧密地配合了演员出场亮相,剧中剧情推进和演员的情绪、眼神、动作。弦索、笛管和打击乐乐手对剧情及演员了然于心,因此动作娴熟,调值贴切,助推了演员在舞台上的成功表演。

同时,灯光冰雾的配合也恰到好处,渲染了舞台氛围,达到了准确造景扣人心弦。如茶苗遭遇大雪冻灾,沈青青借钱无果那场戏,幽暗的灯光里纷纷扬扬飘落的雪花,把沈书记面对突如其来的天灾,那种无措无奈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这种利用灯光造景手段的运用,提升了现代秦腔的可观赏性,拉近了与剧情和剧中人物之间的距离。
另外,该戏最抓人的还有唱词创作。整场戏的唱词运用了诗歌的手法,从而提升了秦腔戏的艺术特色,比如第二场在二柱家的戏中,当二柱妈递过饭来,沈青青接饭时,她看着二柱妈那双变形长满老茧的手,心里好生酸楚,于是,她痛惜地唱道:“一双长满老茧的手/斑斑点点筋暴皮皱/多少艰辛曾在指间游走/它好似针扎在我心头……”;第三场青青宿舍戏中,夜幕降临,一道闪电划破寂静的夜空,沈青青一人在住处,那雷声、风声、雨声拍打着破窗。青青孑然一身抱着被子,蜷缩在床上,孤独、惊恐无助,她唱道:“春雷阵阵大雨浇/狂风呼啸似狼嚎/月儿悄悄去洗澡/星儿躲在半山腰”,这唱词是多么颇具诗意啊!最精彩的一段是二柱妈给青青缝补裤子那段戏她们二人的对唱。且看二柱妈大段唱词最后几句:儿子欠债娘来还/连夜上门来道歉/鸡蛋水酒你不要/缝个裤子也多嫌/山里人穷无贵重/唯有大脚粗针线”。说到这份上,沈青青还能怎样?她接着对唱道:“止不住的热泪掩不住的痛/山里人虽穷心最诚/忍住酸楚让婶儿缝/缝到夜尽大天明/”。唱罢,接着有一句对白,她含泪地说:婶儿,缝吧,你就给青青缝得结结实实的……,接下来,二柱妈又有四句感人肺腑的唱词:“针儿短,线儿长/月儿洒泪映远方/城里娃娃山里婶儿/情暖春夜迎霞光”。这诗一般美妙的唱词,不仅准确刻划了人物的性格,更主要的是提升了这剧目的文学水准和艺术内涵,这是值得肯定的一种艺术探索,在第四场戏中,有一段叫绝的戏,就是全村村民听从第一书记沈青青的意见,认可建新茶园后,有一段陕南民歌调的村民合唱唱词:“青青水,青青山/青青茶园迷人眼/青青草,青青田/青春我心向蓝天”这可谓全剧的主题曲,也是第一书记扶贫的向往,更是贫困山乡李家村美好明天的写照!这些唱词,无疑是脱贫攻坚的一首首赞歌,经秦腔演唱,为诗歌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这也是《青青我心》获得陕西省第九届艺术节优秀展演剧目的成功之所在。
接地气的编导,冒热气的表演,给每一个脱贫攻坚的“战士”心灵里都烙上的深深地印痕。在脱贫攻坚战疫取得全胜的凯旋时刻,但愿《青青我心》更多地走向大地,走向民众,接受扶贫队员和脱贫户的检阅,使之能够走向更加宽阔的舞台!期待“汉中三秦剧社”在梨园绽放出更绚烂的文艺之花……汉江人物档案
伍宏贤,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城固县乡贤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

查看全文
以上内容为用户自行编辑发布,如遇到版权等法律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官方客服,平台客服会第一时间配合处理,客服电话:18749415159(微信)、QQ:757700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