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知州吃醉螺
缪荣株
泰州鲁知州每天上衙门,都要经过退休在家养老的吴大人家门前。吴大人做过京官,官儿比鲁知州大得多,在位时颇有政绩,口碑很好。鲁知州的几位前任对吴大人很敬重,上衙时经过他家门口,都关照鸣锣开道的停止敲锣,怕惊动了吴大人。
鲁知州刚从四川调来升任新官年轻气盛,对前几位恭敬吴大人的做法很不以为然,一个退职的京官有什么了不起?他坐在轿里关照开道的照样鸣锣,而且要鸣得更响,仿佛要显显他在任的威风。
这天,吴大人在家里摆下晚宴请鲁知州赴宴。鲁知州把退休在家的吴大人再怎样不放在眼里,请吃饭总还是要去的。他想,定是吴大人惧他在任的威势,于是气宇轩昂的赴宴,从轿里下来,踱着八字步入席了。
泰州古称海陵,靠近海边盛产泥螺。这泥螺用酒糖盐加工之后,就变成醉螺,味道鲜美极了,既能捧上高级宴席,也能上寻常人家的饭桌。不过有一点,吃醉螺讲究技术,得用舌尖先将螺盖轻轻地拨开,然后将舌头轻卷,集中嘴里的气轻轻一嘬,鲜美的醉螺肉就到了嘴里,这时可别急着往下咽。当醉螺肉到嘴里时还没有大功告成,还得用舌头断去附着在螺尾上的泥巴,整个美食的过程才算结束。熟悉吃螺规律掌握技巧的人吃起来,只听螺壳不断地从嘴上掉下来,响声不断。不会吃的人那螺尾的泥巴断不掉,泥巴就随醉螺肉入嘴了,弄得满嘴泥巴。所以,当地老百姓说,三只醉螺一嘴泥。
这天晚上吴大人招待鲁知州偏偏第一道大菜就是一大盘大醉螺,其他宾客熟练地品味佳肴,只有鲁知州干瞪眼。鲁知州干什么都争强好胜,他看到一桌宾客那么熟练地吃着醉螺,也装着很内行地吃起来。第一只醉螺好不容时吃到嘴里,但没法去掉尾泥,还能忍住下咽,可是连吃了第二只、第三只,那尾泥几乎塞满嘴了,咽又咽不下去,当着大家的面又不好意思吐,只好强忍着。可是那讨厌的胃抗议了,翻江倒海似的难受,中午吃的食物直往喉咙里翻,下面门儿虽死命收得很紧,也几乎要井喷。他再也控制不住,当着众贵客急乎乎地离开宴席,拎着裤子往厕所溜去。刚跨上厕所边儿,他再也忍不住了,一任上下尽情地倾泻个痛快。这边,吴大人请的宾客全都离开了桌子,往厕所去“关切” 。大家几乎要笑出声来,但是忍住了,都关心地问:“不要紧吧?”
自此以后,鲁知州上衙经过吴大人门口时,再不敢让轿夫鸣锣开道了。
选自《姜堰坝口故事》书稿 原载《泰州晚报》

作者简介
缪荣株,男,1944年1月生,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人,1968年12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泰州晚报》专栏作家、姜堰区作协副主席。主编《泰县金融志》《姜堰名人》,分别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凤凰出版社出版。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报告文学》《中华散文》《雨花》《福建文学》《新民晚报》《扬子晚报》等中央、省、市报刊发表文学作品700多篇,多篇获全国、省市奖,30多篇作品被《散文选刊》《今日文摘》《小说精品》《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民间故事选刊》等入选。出版小说集、散文集5本。2020年第四期《今古传奇》,2020年6月中国作家网发表长篇小说《银行风云》。此外,60万字纪实文学《胡锦涛和姜堰》,主要叙述高祖胡沇源13岁 在清·道光年间(1833)到苏北东台茶叶店学徒,一直写到胡锦涛中学毕业,其间126年的家族史。纪实文学从2018年1月27日每周六在加拿大多伦多《大中报》读书栏目发表,至2020年11月5日已发143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