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条道路别样情
邓连朝

昨天傍晚跟着同事到临清办事,尽管天色已晚,但是坐在汽车里,丝毫也感不到冬夜的寒冷和黑暗,更不要说恐怖。几个人边聊天边赶路,大有旅游的意味。打开车门下车的一刹那,车外的冷空气冲击了我的大脑,让我想起了很多很多。
父兄的艰辛跋涉。就在这条路上,上世纪八十年代,父亲和兄长,赶着驴车子,从武安拉煤到临清卖,为了节省几个住店钱,风餐露宿,昼夜兼行。那是极度的困乏,牵着驴从邯临路南侧晃荡到北侧,被大卡车司机斥责的尴尬,那是在路边捡拾柴火自炊自饮的辛酸,那是为了蝇头小利讨价还价的斗智斗勇,那是上不完买卖价钱和赊账讨账的愁……

求学路上的酸甜苦辣。如果说正太路、同浦路是李云龙夺取敌人物资、发展壮大队伍的“幸福路”的话,邯临路则是我求学的缩影。那是考上二中高中时的意气风发、踌躇满志,那是顶风冒雪或者冒雨驮着行李的现代版“行路难”,尤其是下了邯临路到二中去的土路上,那种泥泞不堪,那种举步维艰,令人望而生畏。那是高考落榜在一中复课时的苦闷忧虑和彷徨,那种患得患失,那种草木皆兵,那种可望而不可及的人生失意,那种万念俱灰的绝望,真是不堪回首。那是为了切身根本利益放手一搏,甚至铤而走险、到处奔走,与权贵叫板,那种“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无人奋斗其乐无穷”的斗争见英雄的破釜沉舟的胆气和豪迈,惊天地、泣鬼神!

人生事业的风风雨雨。1993年11月1日即农历九月十八,从教育局人事股领取了干部报到证,正式成为一个人民教师。参加了党的教育工作,开启了人生事业的航船。工作上的磕磕绊绊,人生事业的升沉起伏都在这条路上回旋播放。家庭结构、规模、观念、沟通交流方式和家庭氛围的变迁都在这条路上逐渐达成。那是结婚生育的辛苦并快乐着,那是班级管理的独特经历,那是培训学习、个人成长的凤凰涅槃,那是打造自信教育的披荆斩棘、艰辛开拓……

生命的诞生与死亡的特殊纪念册。就在这条路上,我参加了一个个结婚庆典,耳闻目睹着一个个新家庭的建立,当然也喜闻乐道着一个个新生命的诞生成长并繁衍着新新一代生命。与此同时我也参加了太多太多的吊唁,送走了一个个生命,那些年老的长辈不必说了,那是把生死看淡的坦然。然而英年早逝、未成年人乃至婴幼儿的不幸离开人间,使得我心里难受不已。那种生死离别,那种撕心裂肺,那种悲痛欲绝,那种凄凄惨惨,令人揪心不已,令人心灰意懒。新陈代谢、生老病死虽是自然规律,但是却伴随着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过去未来共斟酌。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在历史长河里,个人无疑沧海一粟,在造物主的眼里,更是极其易逝的一霎那、一瞬间。这条路见证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见证着当代的日新月异,势必还要见证着未来的精彩纷呈。那是刘秀未发迹前的亡命生涯,那是临清古县的车水马龙,那是下堡寺五高的陆会川,那是周总理“三年东留善固化”的殷殷期盼……

从鲁迅先生说过的世界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到现在高标准的省级公路、晋冀鲁豫中原四省的交通大动脉,那种高歌猛进,那种一往无前催人奋起、鼓舞人心、激励斗志!毛主席说过,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召唤着千千万万个“我”奋勇前进,“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三百六十五里路呦,越过春夏秋冬。异地的尘土、遥远的路途。多少年漂泊日夜餐风露宿,为了理想,宁愿饮尽那份孤独……听着这首歌,我的心在跳,情在烧,一任泪水模糊了双眼
2020年11月28日早晨于颐和绿洲

作者简介
邓连朝,河北临西教师。1992年小说《队长》荣获第二届华夏青少年写作大奖赛优秀奖。2017年8月13日《父亲您走好》发表在《牛城晚报》。在《邢台教研》《邢台教育》《教育实践与研究》《拉萨教育》等刊物上发表了十几篇论文。

于灵云,笔名不要微名,江苏永宁人,悠悠岁月,蝴蝶飞飞!2020年6月6日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盛夏诗典》,被称为诗人、作家。同年6月26日(阴历五月初六)于端午节第二天在《中国诗刊》上发表了组诗《母亲的端午》,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作家,中国诗人!后受邀当了《剑鸿的诗意人生》专栏作家、编辑,《可爱小池塘》高产作家、编辑!曾任中国微刊《南时文苑》副总编,《三江四水》专栏作家!更引以为豪的是现任《盐城头条》都市编辑;《雪域阳春文苑》宣传部长!她本着感恩的心态写诗,本着感恩的心态当编辑。不图任何回报!是中国诗坛上一颗崛起的小行星!现受聘《滨海县永宁路实验学校》《咏娃》诗刊专职编辑。小小年纪就不上课了,惹人羡慕惹人妒!但她从未侍宠而骄,从未有过一丝一毫的懈怠,短短两个月,已经编撰了566篇催人泪下、情真意切的作品!就让我们一起祝福善良有爱心的灵云老师的诗意人生路越走越漂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