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让我知道了劳动的苦辣酸甜。在农村,我真正尝到了劳其筋骨的滋味,也尝到了劳动的快乐和幸福。庄户活儿我基本都干过,印象最深的、最苦的活是修“大寨田”。数九寒冬,生产大队组织对土地进行深翻平整。尽管冻土层有一尺多厚,但社员们(当时农民称人民公社社员)的干劲却十足,早上顶着星星上工,晚上披着月亮回家,一天两饭都送到工地上,饭食比较简单,一般是煎饼和清水煮白菜,热乎乎的饭菜挑到坡里早已凉了,但人们仍然抢着盛上一碗,到一个背风的地方狼吞虎咽,在那个年代能吃上这样的饭已经是很不错的了。开始我不习惯在漫坡里就着西北风吃饭,吃过饭后胃老难受,但大家都这样我也只好硬撑着,好在时间一长适应了。最让人受不了的是冷,我穿着母亲为我的加厚的棉袄直打冷颤,没有办法,我索性把扣子解开,把双襟交叉,用草绳扎起来,这样,风便进不了衣服里来,感觉好多了。开始,我总是抢着推小车,因为推小车跑起来,不一会儿浑身就冒汗,这是御寒的最好方法了,就是跑累了,也不敢歇,因为一歇,热汗一凉便冷得发抖。有一天早上,小车让别人抢去了,我只好刨土,尽管我很用力,但一镢下去,冻透了的土地上,只留下一个白点,手虎口震得发麻,几十镢下去我便觉得手上粘糊的,低头一看,手虎口裂开了几道血口,手上流满了血,当时怕让人家说自己娇气只能强忍着,用手绢包包接着干,一连好多日子手愈合了又裂,裂了又合,反复了很长时间,这年冬天,包括下大雪刮大风从未停过工。那时,我竟想发一场高烧,因为那样就能找个理由歇上一天,可不管怎么折腾,我不但没发过烧,身体还越来越壮实了。
知青岁月铸成了我坚强的性格和搏击的勇气,走出广阔天地之后,我没有放松自己的学习,先后读完了大专、大本,获得了中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在工厂,入了团入了党;在寒亭区委宣传部,获得了记大功的奖励;在农业银行30年,先后被授予优秀工会干部、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千余篇文章在国家、省市报刊发表,还成为了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山东金融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山东金融摄影家协会潍坊分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退休后,我仍不敢停下前行的步伐,被聘为潍坊市离退休干部党建研究员之后,我又开始了新的耕耘.....
作者简介:刘念琳,男,1958年1月11日生人,大学文化,高级政工师。1974年下乡知青,先后在潍县拖配厂,潍县工业局、寒亭区广播局、寒亭区委宣传部、中国农业银行潍坊市分行工作。2018年退休。被潍坊市委离退休干部工委聘为潍坊市离退休干部党建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山东金融摄影协会副秘书长、潍坊分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 爱好写作,对通讯、报告文学、言论尤为爱好,在全国、省市报刊多有文章发表。曾在国家、省市影展和比赛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