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源李兵役)诗人屈原生活在战国晚期的楚国,他从小就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孩子。有一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屈原家乡的百姓吃不饱穿不暖,很多人只能靠沿街乞讨、啃树皮填肚子。幼小的屈原见了,不禁伤心落泪。晚上,屈原躺在床上睡不着觉,脑子里总是想着怎样才能帮帮穷苦的乡亲们。
一天,屈原家门前的大石缝里,突然流出雪白的大米。百姓们见了,惊喜万分,纷纷拿来碗瓢布袋接米,将米背回了家。不久,屈原的父亲便发现,家中粮仓里的大米越来越少,他很是奇怪。一天夜里,他发现屈原正从粮仓里偷偷地往外背米,便叫住屈原,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屈原把家里的米灌进了石缝里。
父亲什么都明白了。他没有责怪屈原,而且温和地说:“咱家的米救不了多少穷人,你帮助乡亲们吃上一顿饱饭,只能说是小善。如果长大后做官,把楚国管理好,天下的穷人不就有饭吃了吗?这样才是大善啊!”
后来,屈原勤奋治学,长大后做了楚怀王的左徒,受到了重用。他很有治国才能,管理内政外交,为国为民尽心出力,被后人所称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