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肥厂岁月之三:砸煤工
文坛元章
2015-12-29 19:28
北方的冬天寒冷无比,进入十一月份便到了零下,冰天雪地是基本现象。泥瓦匠的工作由于水的上冻,这时候必须暂时停止下来。而我们这部分人又不能吃闲饭。于是,领导就在本厂给大家找了另外一份工作一一砸煤。
化肥行业属于煤化工,主要原材料就是煤炭。通过煤气燃烧产生的成份,进一步合成氨,最后产出碳酸氢氨或者尿素。所以,第一车间就是造汽,这就需要大量的原材料煤炭进行燃烧。每天都会看到有不间断的汽车拉着煤炭进入厂区,场地上堆积如山。
我们这里与蔚县相邻,煤大部分是从那里一个叫老虎头煤矿的地方买进的,那种煤质地特别硬,都是大块煤,着火点高且含硫量比较高。而锅炉燃烧加工是需要拳头大小的块,这就必须提前进行加工。那时候没有象样的加工设备,只有靠人工去用铁锤砸。所以,这个工种需要的人力特别多。尤其是冬天,原来的人手根本不够用,我们正好填补这个人力不足空缺。三十几个土建工人补充到砸煤队伍中,一下子解决了原材料供应不足问题。
砸煤,不仅需要很好的体力,也是个技术活儿。每个人每天的工作量是1.5吨。需要将煤堆中大小不等的块,通过锤砸手捡成拳头大小以后,由专车运送到造汽车间。这个工作量即使是熟悉的员工,也需要联续工作五六个小时才能完成。我们这些人过去虽然在生活中少量的接触过砸煤,但那个量与此时无法相提并论。因为需要完成的量特别多。
每天,我们早早起床吃完早餐便急匆匆赶到现场,锤砸,手捡,过筛,铁锹铲装,过秤。一直忙到下午近三点才能完成,几乎连续工作六七个小时。中间由于浑身布满煤灰,手脸全部被黑色掩盖,有时候连同事对面互相都不认识,甚至闹出笑话。这样灰头土脸的形象怎么能够中间去饭堂吃饭?所以大家只好坚持不懈待彻底完成任务后,才能回宿舍洗刷吃饭休息。
那一段时期,我们的工作实际上就是露天煤矿工人的工作和形象。整天劳累过度浑身酸痛,衣服被磨损的破破烂烂,下班前形象不如乞丐的样子,至今忆及真是不堪回首的一段往事。

作者简介:王元章,男,1957.09,笔名文坛元章。原籍河北省万全县,,现居河北涿鹿县,曾供职于中国农业银行张家口分行。系中国农业银行作家协会会员,张家口京畿民间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家口诗词协会理事,涿鹿县诗词协会会员,喜好诗词、散文和游记等文学艺术,曾有多部作品发表于国家及省市刊物上。非凡中国艺术社团特邀嘉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