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往事如风
文/解海中
(四)红小兵
常言道:七岁八岁狗儿嫌,九岁十岁嫌半年。其实十多岁的小孩也是让人非常讨厌的。1968年,我已12岁了,正读小学三年级。66年掀起的文化大革命运动还在进行着,如火如荼,斗地主、斗土豪、反封建反资产阶级成为社会上的主旋律。学校里反对师道遵严,反对孔老二(孔夫子),什么“读书无用论”“不懂ABC照样能种田”“不懂数理化照样打电话”等的影响,老师们不好好授课,学生们不好好上学,学校里成为造反派“红小兵”阵营地。
未成年的人是红小兵,年满18岁的人是红卫兵,其实校园里的中学生,没有18岁都是红卫兵。小学生们顺理成章都是红小兵了。我们这等的红小兵能做什么呢?不懂政治、不懂礼治、不知对与错,其实什么都不懂,只有跟风跟潮,听老师罢了。老师提出要有勇敢的有斗志有积极性的红小兵,成为衡量一个好学生的首要标准,而学习成绩则是次要的。为了做一个好学生,不得不参于红小兵的各项活动,谁做的积极还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
当时我生产队有一个地主,他叫葛晓春,约60岁左右,住在我家南边前三家,靠九龙河的河边。二间草房,有土坯围成的小院,无儿无女,一人居住。
为了做一个好学生,有一次下午四点多后,我和几个红小兵,袖戴学校发给我们的红小兵红袖套,胸前佩戴一枚毛主席像,找了一块约30X40公分的硬板纸,用黑墨水写上“打倒大地主葛晓春”八个歪歪扭扭的大字,作为批斗牌,用旧布条扎上批斗牌,像个提手环。做好批斗牌后,一起去葛晓春家。
葛晓春有个外号“葛大力”后改为“葛锅巴”。年青的他,身高个子大又有文化,十分吝啬,吃饭能吃二斤米饭,或米团50个,力气相当大。所以他家长工们送他“葛大力”的外号。后来发現,他吃饭前总是要把米饭放在船板上晒干后再吃,要么就是把米饭烧烤成锅粑,不吃饭吃锅粑,而且要吃二锅的锅粑,长工们就把外号“葛大力”又说成“葛锅粑”了。
送他“葛锅粑” 外号的人,便是一个能说会道、也有文化且非常聪明的长工说起来的。葛晓春虽然身高个大,但脸型上下削长,高尖的鼻尖带沟,双眼微细且有怒视板面,待长工严厉精打细算。所以“葛锅粑” 是对葛晓春最好的讽刺。
我们几个红小兵把葛晓春连拉带推的推出门外,把批斗牌挂在他的脖子上放在胸前,你一声他一声地高喊着“打倒大地主““很批葛晓春”等口号。后进入弯曲的小巷道,经过葛晓林的门口时,听到喊号声的他出来了。
葛晓林出门看到我们几个红小兵押着他大哥批斗,他气打一处来,一双三角眼怒视着我们。他是个瘸子,瘸着腿顺时拿着地上的一把旧扫帚,上前挡住我们说“你们几个小屁孩做什么”。几个红小兵不约而同道“我们斗地主,于你无关”葛晓林心里那里容得我们这样做,并举起扫帚欲打我们,在扫帚刚举高之时,葛晓林的儿子一把抢过扫帚说“不能打他们,你不知道,外面到处在斗地主,这是文化大革命运动”说着并又把他父亲拉开。我们又高声呼喊“打倒大地主”“批臭葛晓春”等口号,并又连推带拉地把葛晓春押到学校去了。……
想到以前的十年文化大革命,正是我入校读书的全过程。贯穿的是阶级斗争,没有好好的读书,自然是引响身心健康,虚度了青春年华。

作者简介
解海中,江苏兴化人,1957年9月生,76届刘六中学毕业,个体经营,爱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