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子情系元宝枫
文/张季润
“风雨三十载,父子两代情。中国宝枫油,福泽天下人。”
——张抗抗
我是一个与树有缘、与林木有情、在森林中行走的人。扶风县被誉为“中国元宝枫之乡”,前几年我就听人说:“扶风有个王新绪搞元宝枫育苗,种树动静大,弄出了规模,弄出了名堂。”苦于一直没有机缘,心中总有几分缺憾。前几天有位文友约我去扶风,恰巧“瞌睡遇上了枕头”。
11月13日早晨,我搭乘文友的车一行四人从神农高速口向扶风驶去。车窗外也许是我今年入冬看过最美的雾。初冬的早晨是最美、最耀眼的,那是属于我的宝贝,无价之宝,当然我愿与大家分享。无论前方的道路是多么迷茫、多么黑暗,你都要坚信自己一定能走下去!这样你才能推开那层“迷纱”试着去寻找你心中最美的风景!就如初冬的早晨这般!

上午9点,我们到达了扶风“陕西宝枫园林科技有限公司”,并和扶风县作协近30位文友汇聚一堂。从图片和介绍中得知,元宝枫又叫五角枫,属槭树科。深秋随着昼夜温差大而树叶变红,可与香山红叶、秦岭黄栌木红叶相媲美。据说它们是同科、同族。徜徉在生命的季节中,世间多少冷暖,早已融入那辉煌的境界中,不必说这里的环境多优雅,也不必提这里的古木多参差,单就如火的枫叶就将你醉倒在色彩斑斓之中。红叶是风雨一年的收获,红叶又是一截充满幻想的开始。
王新绪老人和儿子王高红传奇故事很多,我随手捋了两个与各位分享。1990年王新绪老人在西北农学院院长王性炎教授的指导下承包了村上的地,单枪匹马、空捶头抡了起来,搞苗圃、繁殖育苗元宝枫。他讲:“开始几年一分钱都没卖,家里人和亲戚都说,土地上刨食,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劝我别搞了,我不信邪,相信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在他的努力下,销售慢慢有了好转,王新绪老人回忆说:“当时我父亲病重,把我叫到他跟前问我:‘你挣了多少钱?’我说:‘挣了三万元’。父亲笑着闭上了眼睛去世了。”他说:“当时销售的路走得很艰难,有的人拉苗给一半钱(话倒说得很大),欠一半钱。去要钱时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一年下来账欠了40多万元。”老人说他“西跑兰州,北上太原,没办法,把老伴拽上,去往人家办公室一坐,说:‘你们再不给钱,我老两口给你们拽命呀,不活了。’唉,你说难不难,就用这办法要一万、两万。”
儿子王高红看到父亲这么艰难,放弃了自己的事情,决心接过父亲的事业,撑起来做下去。他立下规矩,苗木销售不欠账,发扬父亲的睿智、倔强、从容、大度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把做人的厚道发挥得淋漓尽致。

有一次,银川的一个客户下午装了一车元宝枫苗,在天擦黑时往银川走了。大约一个小时,这个客户打来电话说,他在路上出车祸了,急需3000多元救急,问能不能帮他一把。王高红二话不说带了5000元开车到事故现场,解了这位客户的燃眉之急。后来这位客户不仅还钱感谢,还介绍了几位客户,从此公司声誉鹊起,公司经营进入上升通道。
公司现有专家教授10人,员工200多人,注册资金2000多万元,产值突破10亿元,示范带动周边10多个村镇。公司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全国科普惠农先进单位”,王高红总经理受到陕西省和宝鸡市及扶风县的表彰和奖励。

2011年国家卫生部批准元宝枫籽油为新资源食品,2017年国产元宝枫“神经酸”油获得了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的销售证书,并销往30多个国家。联合国专家评价说:“中国神经酸是人类脑病医学史上划时代的杰出成果。”
总经理王高红说:“下一步我们要做大做强‘元宝枫神经酸油’,为国家多挣外汇,让它成为我国食品安全和强国富民的战略储备资源。”
像牛一样耕耘,像土地一样奉献。这就是父子两代人的情怀!这就是中国农民的情怀!

插图由作者提供,特此致谢!
【作者简介】

张季润,笔名山泉,宝鸡市渭滨区神农镇人,宝鸡市杂文散文家协会会员,爱好散文、小说、诗歌,喜欢在文字里寻找美。作品散见于《中国乡村杂志》《宝鸡日报》《宝鸡散文家》《情感文学》《三秦文学》《宝鸡文学》等省、市媒体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