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编外教师的心愿与追求
文/赵玉琴
我是一名编外老师,一做就是22年。“编外老师薪水这么低,你咋不改行的?”每当有人这么问我,我只是付之一笑。
我从幼师班毕业后,先在东鲍集镇幼儿园实习,那时我是一个天真的小姑娘,幼稚、爱玩,每次一下课,就喜欢和孩子们在操场上玩游戏,老鹰抓小鸡,扔沙包、跳格子等游戏,孩子们玩的特别的开心、特别喜欢我,我也跟着开心不已。
一晃,一学期的实习结束了,由于在东鲍集镇没找到合适的宿舍,就到我的小学母校———杨坊小学任教。也好,杨坊小学离我家很近,步行五分钟就到。
步校长指派我教复式班一二年级的数学。对于复式班我并不陌生,我上小学时就是复式上课,即一个班先教课后自习,另一个班先自习后教课,我教的两个年级合计40多名学生,一天上两节课,虽不多,可也够呛,每天中午和下午要改好多本子,尤其要为个别后进生学生补差,这可不轻松。班上有个小男生,上课就像小猫睡觉打盹,下课就像放飞的小鸟,作业写字就像“鬼画符”,答案错误百出。其实步校长也知道这名学生的情况,既希望我们改变他,又生怕我们打退堂鼓。
我们老师恨铁不成钢,可孩子不想学习咋办?校长有一次出去学习回来,满面笑容,待孩子们放学后,召集开会。平时开会步校长总是嚼烂面似的,无非就是抓安全、抓教学、抓分数之类的话。步校长先喝了一口茶,接着讲了一些我们没听过的话题。什么洋思经验呀、洋思精神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不能死教呀”,“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呀,“教好学生是个人,教好差学生是个神”呀,等等。最后又苦口婆心、推心置腹地和我们谈心。说什么,每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心头肉,家长把孩子送给我们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要学习洋思的做法,搞“三清”运动,决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校长的一番话我们如获至宝。
从那以后,全体老师如同注入了兴奋剂,成天为孩子查漏补缺。老师们每天中午不休息,改完作业就把一两个成绩特别差的喊到办公室,先让他们自己找出问题,自我纠正,再不会的就一一讲给他们听,直到会了、懂了为止。一段时间后,我的嗓子隐隐生疼,可是没办法,只能咬牙坚持。但是,每当看到孩子们会了、懂了,犹如压在我心上的石头掉在了地上。经过半学期的努力,前面所提及的那位小男生终于考试不再挂红灯了,他变得阳光自信了,我的心里深感欣慰。
假期里,我把村里的几个孩子都集中到我家,无偿地给他们补课。这些孩子一到六年级都有,俨然一个混龄班。上午辅导他们做假期作业,先做后查,不会的我便反复地耐心地讲解,直到理解透为止。下午和孩子们一起看课外书,练习写日记等。家长们都很感谢我,说我既帮他们看孩子,又帮他们孩子学习。我总会说:“没事的,我闲着也是闲着,能帮到大家,我心里很高兴。”
转眼间我在杨坊小学任教了三年,接着被抽调到东鲍中心小学 。这里没有复式班,而是教两个一年级班,跟班走,跟了三年。一个班60个孩子,由于班级人数多,课堂难以招架,除导致嗓子疼痛不堪外,改作业改的眼花缭乱。为了赢得家长的配合,我尽管是女孩子,经常利用晚上时间一一地对孩子进行家访。尽管累,但看到孩子们每次考试都是九十几分和一百分,心里便暗暗地替孩子们高兴。
一生中最让我幸运的是来到了东方巴黎儿童之家工作,这家幼儿园是运用蒙台梭利教学法,混龄编班,个别化教学,主要是让孩子在五大区域中进行自我的智力劳动(称为“工作”)。到了这儿,我这个“老兵”一下子变成了小学生,一切从零开始,学理论、学操作,最不习惯地是倪校“逼”着我们老师读蒙台梭利理论文章,仅在今年疫情未上班期间就读了40多万字,写了几十篇心得体会。
东方巴黎幼儿园倡导每位老师“做孩子生命中的贵人”,老师特别需要有爱心。我班上有一位两腿有毛病的孩子,小腿有点弯曲,走路一崴一崴的。我们老师总是担心别的孩子不小心撞到她,平时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我们,视线中一刻离不开她。用餐时我们得将饭碗端给她,上厕所我们会抱着她去,上下楼梯我们也抱着她。我们哪里知道,原来她奶奶对孩子不放心,经常用手机观看我们的监控录像。她奶奶特别感动,遇到我们老师说了一些感激的话。
我虽然是一位编外老师,可我特别热爱这份工作,因为我特别喜欢孩子,我所工作过的学校领导对我没有外心,同事们没把我当外人,家长们也没把我当外行。我乐此不疲,将在这条“编外”这路上一直走下去。
“孩子们开心,家长们满意”是我最大的心愿;“做孩子生命中的贵人”是我一生的追求。
2020.10.1

作者简介
赵玉琴,原本“赛小子”,后在多年的幼教工作打磨中,逐渐变的性情温和,爱孩子,爱家人,爱看书,平时喜欢写点随笔,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试图做孩子一生中的贵人。

